做第三方理财有前景吗?
第三方理财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金融机构,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但能独立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的投资工具,提供全面的理财规划服务。第三方理财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不代表基金公司、银行、保险公司,而是站在一个非常公正的立场上,严格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帮助客户分析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科学地配备个人理财规划中的各种理财工具。
基本介绍
第三方理财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金融机构,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但能独立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的投资工具,提供全面的理财规划服务。
提供服务
第三方理财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不代表基金公司、银行、保险公司,而是站在一个非常公正的立场上,严格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帮助客户分析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科学地配备个人理财规划中的各种理财工具。通常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会先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其资产状况、投资偏好、财富目标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为客户定制理财策略,提供理财产品,实现其财富目标。第三方独立理财顾问的老板都是客户,作为“员工”,完全是基于自己的利益。2010第八届理财博览会,火爆的场面和轻松的气氛,让主讲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传递了快乐理财的理念,满足了人们对理财知识的渴求,与金融机构打着理财的幌子推销自己的产品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
有风险。
财务管理的兴起
目前新股发行提速,基金销售火爆,炒金炒汇如火如荼,理财市场热闹非凡。然而,面对这些理财产品,消费者有很多疑虑。他们应该如何选择?一个现实的问题出现了:哪里可以找到专业的第三方理财?
第三方理财的理财顾问能否从客户的角度指出迷宫?基于这种情况,一种新的理财业务——第三方理财正在悄然兴起。
据了解,这种业务起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和香港十年前才开始,近两年才开始在北京、上海和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出现。
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相关部门的金融需求调查显示,74%的受访者对个人金融服务感兴趣,41%的受访者表示需要个人金融服务。也有业内人士估计,2007年全国个人理财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专业理财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法律风险
首先,第三方理财在定义和监管上属于法律真空。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大多以“财务咨询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或“财富管理中心”的名义运作,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只提供财务咨询,另一种是代客户提供咨询和理财。由于国内没有相应的法律部门或法规对第三方理财机构进行监管,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霍教授认为,很多没有合法身份的私募基金会代第三方理财机构理财。由于近年来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虽然有必要将私募纳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监管范围,但由于配套的监管手段、对策和风险控制机制尚不完善,法律监管之路还比较漫长。这也是第三方理财机构与银行、信托、券商推出的理财产品的主要区别。
道德风险
经济哲学对道德风险的定义是:基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在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上海财经大学教师何仁表示:“由于缺乏法律约束,受托人,即第三方金融机构,很可能利用专业技术和信息的优势,侵犯投资者的利益。”如果是一个只提供理财规划建议的机构,很有可能会因为利益的牵扯而越过其宣扬的“中立”。对于帮助客户管理资产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来说,更有可能的是投资者因为信用或投资能力差而遭受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金融机构其实都是地下私募,门槛一般不会低于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与公募基金不同,公募基金有定期的信息披露机制,投资者的利益很难得到安全的保护。
投资能力风险
由于现有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服务人员都是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或其他金融机构抽调的,但要真正为客户提供全局的、长远的规划、细致的、专业的、精准的投资理财服务,难度还是很大的。这是一个团队集体智慧的体现。投资能力的高低不是华丽的外表,而是对实际投资回报的追求。
对于风险问题,这是很多投资者无法回避的问题。那么,新股民应该如何面对和分析投资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