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公司删除电脑文件可以索赔吗?

当员工离职时删除了计算机文件,公司可以要求支付数据恢复费用。根据严重程度,员工可能会受到额外的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以下是几个案例:

民事赔偿责任

案例一:财务总监不满辞职,删除公司文件,损失7000元。

资料来源:Dongfang.com。

东方。com 65438+10月15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因不满劳动合同到期,财务总监未能及时归还公司电脑,并私自删除电脑中的相关文件,导致公司被诉数据恢复经济损失。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石先生应赔偿原告上海某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经济损失7006元。驳回公司其余诉讼请求。

自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石先生在上海一家半导体设备公司担任财务主管。2009年3月26日,公司与石先生的劳动合同到期,双方解除劳动关系,并为石先生办理了离职手续,但石先生拿走了原本属于他的公司电脑,相关人员未能劝阻。同年4月10日,在公司董事的协调下,石先生归还了电脑,期间石先生删除了电脑中的部分文件。

原告上海某半导体设备公司认为恢复数据耗费了人力物力,但至今仍未恢复。故诉至法院,要求石先生赔偿因盗窃公司电脑、恶意删除公司资料造成的经济损失21000余元(包括恢复资料费用、员工额外工资、停车费、汽油费等)。

法院认为,石先生离职时未及时归还电脑并私自删除电脑中的相关文件,违反了公司规定。公司在石先生删除数据具体内容不明的情况下恢复数据是合理的,造成合理损失6006元,应予赔偿。公司要求石先生赔偿停车费和汽油费,其提供的文件不足以证明其主张,故法院酌情确定停车费和汽油费为* * * 1,000元。据此,法院作出上述判决。

行政责任

?案例二:女员工被拒绝辞职恶意删除公司数据被拘留7天。

?来源:北京晨报

工作仅20多天的女排编辑杨提出辞职被拒后,删除了公司四台电脑中的大部分电子数据。昨日,记者从丰台警方获悉,杨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行政拘留7日。

10月3日165438+21,丰台公安分局六里桥派出所接到110报警,称六里桥附近某印刷公司四台电脑中的电子数据被恶意删除。线人是这家公司的老板。

原来,今年5438年6月+10月,杨来到公司负责排版业务。干了20多天,因为公司业务量很大,又经常加班,杨实在受不了。再加上杨的住处离公司比较远,来回不方便,所以杨在6月5438+065438+10月3日下午要求老板离开公司,遭到拒绝。杨一怒之下,把四台电脑的电子数据全部删除。

刑事责任:

案例三:某职员辞职,因泄愤乱删电脑文件锒铛入狱。

很多人在辞掉工作的时候,往往会把原本属于自己的电脑清理干净,随便删除修改自己设计的文件。黄在离职前夕删除了自己使用的电脑中的部分文件,被公司告上法庭。经过近半年的调查,多次开庭,激烈辩论,公司还请来了佛山市公安局网络科进行鉴定。近日,南海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判决:以破坏生产经营罪判处黄有期徒刑三年。?

加薪的承诺没有兑现吗?

2000年8月至2002年8月,黄受雇于佛山市南海区某印刷包装公司,负责印刷电脑的设计和制作。

刚进企业时,负责人承诺工作一年后每个月加薪15%。但一年后,公司未能兑现加薪的承诺。又一年过去了。2002年8月,企业主找黄谈继续签合同的事。黄再次提出加薪的承诺,但还是被拒绝了。黄和老板吵架了。

回到办公室,黄越想越气:如果企业不兑现加薪,还不如辞职。有技术哪里找不到工作??

删除公司电脑文件惹了麻烦?

我一辈子都留着心,看着电脑做设计工作。我越想越不甘心:难道我的劳动成果就不能全部留给后来人吗?需要删除。接下来的两天,黄在电脑里“修改”了80多份制版文件,删除了她认为属于“自己的工作方法”的单版文件的“啤酒线”(即模切线,包括成品规格线和压痕线)。

然后黄离开了公司。很快,公司需要转移文件打印盒,打开电脑发现颜色有点不对。又查了一下电脑,发现删除了80多个地方。《die tangent》等文件删除后,需要多次输出影片,重新创建“啤酒版”才能还原。该公司认为黄故意删除生产文件以发泄不满,遂向公安局报案,公诉机关以破坏生产经营罪将黄起诉至南海区人民法院。

破坏生产经营罪是否成立?

在法庭辩论中,黄认为她没有删除任何文件,只是删除了单版文件的“啤酒线”,这是她自己的工作方法。在相关制版文件中删除可恢复的“啤酒线”是为了防止后继者学习自己的专业技术,主观上不存在破坏生产经营的主观故意。

经南海某价格事务所鉴定,修复黄删除的80份制版文件,花费42207元。公诉机关向法院提供了原告企业的报告声明、价格事务所的评估清单、佛山市公安局的鉴定等证据。

法院认为,黄为泄愤报复,故意删除电脑信息,破坏企业生产经营。情节严重,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之规定,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他被判三年徒刑。

法院提醒人们:删除企业文件要慎重,千万不要删除企业生产经营中正在使用的文件,否则企业可能会把你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