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专业化新企业的数量,就看谁会是北交所最大的赢家。
但与上交所、深交所不同的是,北交所的定位主要是服务中小企业。最初的挂牌公司将从新三板的精选层产生。上市公司主体以“专业化创新型”为主,未来新增上市公司以“专业化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主。
这些专业化、创新型企业是聚焦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也是我国未来攻克各类技术难题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
这些专业化、创新型的企业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行业领袖,甚至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那么哪个城市拥有更多专业化、创新型的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就更具有先发优势。
我国不是培育专业化创新型小企业,而是早在2018就出台了相关规划,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化创新型“小巨人”企业。
从2019到2021,工信部公布了三批专业化新巨头企业。
我们来看看这些企业的具体分布。
从工信部公布的名单来看,主要是各省公布。目前已经公布了三批专做新锐巨头的公司,入选企业达到4922家。各省小巨人数量如下。
从各省入选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可以看出,浙江入选企业数量最多,达到475家,其次是广东省433家,山东入选企业数量达到368家。
作为中国GDP第二大省,江苏只有289家入选企业,甚至比浙江、山东还少,有些出乎意料。
但入选的专业化、创新型企业数量与各地GDP并无直接关系。例如,对于湖南和安徽省来说,入选专业化和创新型企业的数量明显高于其GDP排名。
由此也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专业化、创新型企业竞争力强。从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中部一些省份中小企业发展速度较快,相应的专业化、创新型企业数量也比较多。如湖南、安徽、河南、湖北、江西等地入选专业化的企业相对较多。
一个省选择的专业化、创新型企业越多,这个省的经济发展潜力就越大,在某些领域的竞争力就越大。
这些专业化、创新型企业将成为未来上市公司的主体。从这份榜单中,其实可以看出未来上市公司的大致情况。从这个角度看,浙江、广东、山东、江苏、上海、北京可能成为未来最大的赢家。
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略的数据。北交所正式上线后,哪个省份上市公司最多,要看具体情况。
另外,对于这些专业化、创新型的企业来说,上市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未来,如果他们符合要求在北交所上市,甚至在深交所或上交所上市,他们将能够拓宽融资来源,有更多的资金来拓展市场,这对增强这些中小企业的竞争力非常有帮助。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中小企业直接代表了中国在某些行业的竞争力,因为这些专业化、新型化的企业在自己的领域有很大的竞争力,在技术积累和创新活力上有很大的优势。
通过培育这些专业化、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可以不断解决中国在各个领域的短板,不断完善我们的产业链,提高我们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一旦未来形成一大批专业化、创新型的企业,就可以在自己的领域拥有巨大的技术优势。整合这些企业后,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一些困扰我国的技术难题,比如芯片制造,也有可能得到解决。
因此,这些专业化、创新型企业的数量,不仅代表了未来某个省份在北交所的竞争力,也代表了未来每个省份在市场竞争中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