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潜船发展概况

中国半潜船发展概况

中国是继荷兰之后第二个建造自航半潜船的国家。

1999 65438+2月,中远海运向广船国际订购“泰安口”18000吨半潜船及其姊妹船“康盛口”。与此同时,台湾省高雄造船厂为挪威船东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半潜船蓝枪鱼号。(“寇”字系列是中远集团对滚装船和半潜船的命名方式)

“泰安口”号是中国大陆建造的第一艘大型自航半潜船。基本设计由荷兰Vuyk工程中心完成,详细设计由GSI委托给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2001于2002年9月18日在GSI发射,并于2002年2月18日交付给客户进行首飞。该船全长156米,型宽32.26米,型深10米,干舷吃水7.50米,航速14节,续航力13000海里,造价2.75亿元。它悬挂中国国旗,并进入挪威船级社(DNV)。装载甲板32×126米,总面积4065平方米,总载重量17550吨,甲板载重18t/m2。全船有43个压载舱和2个浮筒。在4台大排量低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帮助下,每小时可快速压出4500立方米的水,压入和排出压舱物的时间不到4小时,可让敞开式货舱甲板垂直下潜至9米的深度。它可以在海上运载重量超过10000吨的货物。主要用于大型钢结构、海上石油开采平台、潜艇、军舰等的海运托运。该船的设计满足无限航区的要求,能适应各种气候的海域(如北冰洋)。

2004年,投入运营一年多的泰安港轮进行了加宽和技术改造,使货物范围更加适应。改造后,泰安轮由32.2米加宽到36米,载重吨由654.38+0.8万吨增加到20620吨。承载了多个大型海上钻井平台,具有更合适的技术规格。

在海洋中,尤其是深海,很难精确固定船体位置,普通船舶需要抛锚定位。泰安轮配备了最先进的DP动力定位系统和SSP-5吊舱式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机舱采用高度自动化的单人驾驶控制系统,可以按照电脑设定的路线实现自动驾驶。DP动力定位系统,通过卫星定位、高精度位置传感器、风速仪、陀螺罗盘等参数的计算,可以敏锐地进行动力定位,自动控制主螺旋桨和侧推器,使船舶稳定地定位在任何预设位置。远程控制整个压载水系统,使船舶保持适当的纵倾、稳定性和横摇周期。

泰安口装有两套船首推进器,每套功率800KW。船尾两套SSP-5吊舱式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总功率为2×4700KW,由德国SIMENS公司和Schottel公司联合研制,采用双螺旋桨形式,分别安装在一根同向旋转的加长轴两端。三台中压3900KW发电机组为两台4700KW吊舱推进器和两台800KW侧推进器供电。为防止谐波对低压系统的影响,在电力系统中增加两台交流机组向低压配电屏供电,实现了中低压系统的电气和磁隔离。

由于吊舱式电动螺旋桨取代了传统的大型主柴油机和巨型舵叶推进,因此轻量化的螺旋桨可以360度旋转。采用DP动力定位系统,可以控制船舶在很小的半径和范围内灵活机动,即使遇到8级海浪也能准确定位。

姊妹舰“康盛口”的技术参数与泰安口相同。它于2003年8月28日在广州交付,8月29日首航新加坡,装载越洋公司的Ron Tappmeyer钻井平台到印度的KUTCH Bay。平台长74米,宽61米,高134.44米,重12500吨。属于超重、超长、超宽、超高货物,潜水深度达到17米。65438+10月17运往印度,首航圆满成功。2008年8月,中远海运根据市场需求对寇轮进行了加宽改造。

随后,2007年,中远海运再次向GSI订购了两艘5万吨级半潜船“祥云口”号和“祥瑞口”号。这两艘船都是50,000 dwt,总长216.7米,装载甲板178米,宽43米,总面积超过1标准。船舶采用先进的电力推进系统,有两个独立的机舱和两个螺旋桨,在一个机舱或推进系统发生事故时,可以借助另一个独立的机舱和推进系统继续提供稳定的动力;配备同类型船舶中最先进的压载系统,船舶从最大吃水26米浮至正常状态比同类船舶更快,大大降低了货物装卸的时间和风险。这些先进的设计和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货物的安全,从而满足大型海洋产品对运输安全的特殊需求。首船祥云口(2011110)于10月20日投入运营,首航顺利完成在新加坡装载两艘宽30.40m、总重31000多吨的大型海洋工程驳船任务。

CCCC集团旗下CCCC海运有限公司拥有两艘自航半潜船,其中一艘为半潜船母船,命名为“发展路”,建造于1978,长215m,宽38m,总吨位28592,悬挂马耳他国旗。“发展之路”是一艘25000吨的半潜船,航行在无限航区。它是中国设计的第一艘(也是世界上第一艘)由液化石油气船改装而成的自航式半潜船。挂他国国旗搞经营,主要是降低经营成本,航行航线限制少,有利于航运企业经营。另一艘新造的半潜船“WISH WAY”也已于2010从山东蓬莱巨涛海上基地搭载单件重约4000吨的货物抵达澳大利亚丹皮尔港,开始首航。

“希望之路”长156米,宽36米,深10米,最大下潜深度19米,总升降甲板面积4300平方米。该船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大吨位自航半潜船,将主要运载海上石油开采平台、大型工程船舶、大型海洋工程构件、海上风力发电设施等特种大型货物。“希望之路”通过变压和变频装置联合或独立控制两套推进电机驱动螺旋桨,头部有两个头部推进器,尾部有两个襟翼舵,具有DP-1动力定位能力。左、右尾浮筒上分别设有钢丝绳锚绞车和辅助作业锚,具有浅水系泊功能。同时,“希望之路”在国内创新性地采用了24脉波交流-DC-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并采用了大量基于总线通信和光纤传输技术的人工智能技术。所有控制均可通过计算机可视化界面遥控,实现全船数字化遥控;新开发的海洋多媒体综合数据处理与通信系统(MDPCS)通过可视化智能人机界面,实现了岸基部门对船舶远程调度、远程指挥和远程管理的可视化实时监控,对各种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控和观察,并自动评估其工作状态。

广州打捞局拥有3万吨自航半潜船“华海龙”号。华海龙号全长182.2米,宽43.6米,深11米,满载吃水7.5米,载重量3万吨,起重量2万吨,主甲板面积6270平方米,航速12节,功率DP-65438+。该船于2012年3月完成首航。

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拥有一艘5万吨级自航半潜船“海洋石油278”。“海洋石油278”由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全额投资,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承担,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设计。2065438年3月31日,中海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签订建造合同,2065438年7月19日,“海洋石油278”建造,是招商局重工继“华海龙”之后建造的第二座半潜式平台。船东、船厂、708所、中国船级社密切配合,用了近两年时间,以同类船舶最短的建造周期,建造了这艘先进的半潜船自航工程船,并于3月12日顺利交付。该船总船体长221.6m,型宽42.0m,型深13.3m,半潜船吃水26.8m,压载水载重量50424吨,总载重量53500吨。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动力定位的自航式半潜式平台。该船具有DP-2动力定位功能,全电力驱动,自动化程度世界第一。

“海洋尤氏278”的甲板面积为750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大小。可用于大型组块的安装、装卸和钻井平台等大型钢结构的运输。“海洋尤氏278”还可作为浮船坞,承担特种工程船舶的船坞修理;可运输世界上最先进的第六代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也可以作为深水工程保障船。凭借先进强大的动力定位系统和自航能力,可与深水铺管船“海洋尤氏201”同步航行,提供海管等大型工程物资,服务无限航区。“海洋石油278”由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委托在荷兰码头运行。

此外,浙江夏志远海运还拥有一艘4万吨级自航半潜船“夏志远6号”。“夏志远6号”是一艘采用先进电力推进技术的自航半潜船。该船长195.2米,宽41.5米,总吨位32793吨,载重吨位38000吨。最大下潜深度23米,甲板面积6000多平方米。该船于2012,11开始首航。

中远海运5万吨半潜船

除了泰安口和康盛口,2008年8月28日,中远海运委托广州造船厂新建两艘5万吨级半潜船,其中第一艘在广州黄埔造船厂正式开工。该船预计于2010年9月正式交付,将成为亚洲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半潜船。

5万吨级半潜船是广州龙穴船厂建造的第一艘海洋工程船。由广船国际和黄埔造船厂共同建造,总造价约7亿元。该船采用数字控制、双独立机舱、双螺旋桨、电力推进等先进技术,总长216.7米,宽43米,深13米,装载甲板178米,宽43米,总面积超过1个标准足球场,载重量5万吨。浮满货吃水9.68米,潜水吃水26.8米。配备DPZ级动力定位系统,设计航速14节,续航力18000海里。全船压载舱容量8万吨,有90多个压载舱。在大型空气压缩机的帮助下,压载时间仅为4小时。业主电网为6600V、60HZ中压电网;全船的结构设计已经考虑到未来稍加修改就能增加规模和载重量。它可以以潜载方式装运重量为3万吨、重心为25米的钻井平台,也可以通过船侧或船尾装运重量为2万吨的成套设备。

舰体为全焊接钢结构,球鼻艏,配有两个螺旋桨,两个舵和两个艏用于侧向推进,四个主柴油机用于发电和电力推进。该船为重型甲板船,板重2万多吨,钢板厚度35 mm,大量使用高强度钢材。建造过程中,电站调试、船体焊接、密性试验要求高。根据合同,第一艘船将于2010年9月30日前交付。另一艘姊妹船于2009年3月30日在黄埔造船常州工厂开工建造,预计2011年3月30日交付。至2009年8月31日,5万吨级半潜船首节船体(后机舱底节)已吊装入坞。这标志着该舰从分段制造过渡到实质性的分段装载和组装阶段。2065 438+01 6月28日,5万吨级半潜船“祥瑞口”号在广州南沙中船龙穴造船基地举行命名仪式,将于下月正式投入运营。这标志着华南地区高端、高附加值特种船舶建造水平迈上新台阶,将提升中国远洋特种船舶运输的国际竞争实力。

随着全球石油消费的快速增长,油价屡创新高,深海油气项目投资方兴未艾,钻井平台、油气生产设备等相关设备的运输需求快速增长。而世界上适合大型海上平台运输的自航式半潜船仅有19艘,运力严重不足。而5万吨级及以上半潜船全球只有10艘,除了中远海运没有新订单。在这10艘半潜船中,6艘由平均船龄超过21年的单壳油轮改装而成,2艘由19年的普通货船改装而成,其余2艘也预计为2013。中远海运两艘新型5万吨级半潜船投入使用后市场前景广阔。公司已签订68项大型海洋工程设备运输合同,合同工期已安排至2010。继2011年初成功联合建造华南首艘5万吨级半潜船“祥云口”号后,2011年7月23日,由广州GSI和广州CSSC黄埔造船有限公司联合建造的亚洲最大、世界领先的5万吨级半潜船2号

该型船是中远海运有限公司为满足全球深海油田开发建设和运输需求而量身定制的特种船。总共有两艘船。它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如电力推进和数字控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设计难度大、结构复杂、施工要求高、施工计划性强的特点。它是CSSC龙穴造船基地海域建设“华南最大的海洋工程建设基地”的标志性产品。这也是华南地区船舶企业首次对如此复杂、高难度的特种海洋工程船舶进行详细设计和建造,开创了CSSC两家船舶企业合作造船的先河,标志着华南地区高端、高附加值特种船舶建造水平迈上了新台阶。通过5万吨级半潜船的建造和核心建造关键技术的突破,黄埔造船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实力大幅提升。随着两艘半潜船的陆续投入运营,船东中远海运的特种专业船队能力再次得到提升,在海洋工程运输技术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海军第一艘半潜船加入战斗序列,排水量2万吨。

2010年7月15日上午,第一艘半潜船东海岛舰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舷号868,长175.5m,宽32.4m,排水量20000余吨,配有潜载压载系统,滚装船能力强,可拖运重型设备部件和小型船舶,也可作为临时码头,对海上受损船舶进行紧急抢修。

世界半潜船市场概况

世界上经营半潜船的公司主要有四家,处于寡头垄断状态。除中远海运外,另外三家公司分别是Kvis海运公司、挪威远洋运输(OHT)公司和荷兰FAIRSTAR公司。

荷兰DOCKWISE公司成立于1994,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多用途海洋重型运输公司,拥有22艘各种类型的半潜船,总载重量为78.3万吨。其中5艘专用于运输游艇,6艘为改装油轮(T系列),9艘为露天甲板,平均船龄22年。其中19船的船龄超过20年,大部分将在10年内退役。2006年6月23日,65438+2月23日,Heerema(76%)和WW(24%)将所持有的全部Dockwise股份出售给全球知名私募股权管理公司3i,交易价格超过7亿美元。3i决定,Dockwise当时的管理团队将继续管理公司。

挪威海洋重工(OHT)公司拥有4艘半潜船,全部由油轮改装而成,总载重1.73万吨,平均船龄23年。2006年6月,由油轮改装的第一艘半潜船“鹰”号下水并投入使用。第四艘“鹰号”于2008年6月下水并投入运营。

荷兰费尔斯达公司成立于2005年7月8日,总部位于鹿特丹。该公司将两艘半潜船改造成具有自航能力的半潜船。其中,船龄8年、载重2.45万吨的“峡湾”号于2008年初投入使用。“Fjell”号于2008年底交付,船龄8年,载重1.93万吨。

其他潜在竞争对手主要是挪威SEAMETRIC、荷兰ROLLDOCK和COMBI-LIFT。其中,挪威SEAMETRIC公司投资5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起重能力为2万吨的双载荷起重机和两艘3.5万吨半潜式运输船。荷兰ROLLDOCK公司订购了8艘8300DWT半潜式重型货船和4艘10000DWT半潜式重型货船,第一艘已于2009年初交付。COMBI-LIFT订购了4艘11000DWT的半潜式重型货船,其中两艘已经下水。

另外,一个特殊的竞争对手是中国振华港机集团。在1998之前,荷兰DOCKWISE公司的半潜船垄断了港口机械的全球远洋运输。振华港机公司造的港机,要花巨资租它的船,运到欧美。又贵又不准时,还一再涨价。逼得振华港机一口气造了22艘6万吨货船,把荷兰DOCKWISE挤出了港机运输市场。面对传统市场的萎缩,荷兰Dockwise公司抓住深海油田开发的机遇,逐步涉足石油钻井平台市场的半潜船。近两年,振华集团也迅速进入半潜船运输市场,改造了4艘半潜船。

2006年,墨西哥湾被两次飓风损坏的113石油钻井平台大部分需要移至韩国和其他亚洲地区进行维修。而且随着海洋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大型海洋钻井平台开采海洋石油的需求迅速增加,因此半潜船业务也进入了繁荣期。

世界上最大的半潜船

荷兰DOCKWISE公司拥有的半潜船BLUE MARLIN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半潜船。由台湾省CSSC高雄小港造船厂(编号725)建造,2000年4月交付。原属挪威奥斯陆海运重型运输公司,2001年7月6日卖给荷兰DOCKWISE公司。船长217m,宽42m,吃水10m,无遮挡装载甲板178.2m,面积7215 m2,主机功率12640 kw,两个螺旋桨功率各2,000kW,总吨位57,000t,航速。该舰还有一艘姊妹舰“黑马林”号,也是5.7万吨。

2004年,蓝枪鱼号在韩国现代蔚山威浦造船厂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改装,船体加长了7.5米,达到224.5米。船体加宽21米,达到63米;型深13.3米,总吨位增至76410吨。正常吃水10米,最大潜水深度28.4米,船尾甲板最大潜深16米。无盖甲板面积增至11227平方米,甲板载重27.5t/m2,可运输73000吨以下货物,航速13.3节。主推进发动机改为两个方位吊舱推进器,每个功率为4500KW,可以360度旋转,在运载重型货物时可以提供优异的机动性和耐波性。

世界上最危险的海上任务

半潜船建造复杂,使用过程更加危险。因为装载了上千吨的超大型零部件,重心高,稳定性差,容易受到风浪的影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沉船死亡的严重事故。因此,每次出航前,必须用专业软件计算船舶装载和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以控制风险。1999 165438+10月2日,荷兰Dockwise航运公司半潜船“威武仆2号”在印尼海域触礁沉没,当时有5名船员遇难。2006年6月6日上午,65438+2月6日,荷兰Dockwise船运公司半潜船“威武仆3号”在安哥拉罗安达港水域作业时意外沉没。事故发生时海面平静,但从事故发生到半潜船沉没只有30分钟。浩浩荡荡的仆人3号上的21船员全部获救。钻井平台“阿留申群岛键”也安然无恙,钻井平台上的83名船员无一伤亡。

在国外同行屡屡失败的情况下,2003年2月,中远海运泰安口成功将一座重达3000多吨的新码头从印尼搬运到韩国,标志着中远海运成功进入市场。

2003年5月,泰安口第二航次从新加坡顺利搭载至美国得克萨斯州科珀斯克里斯蒂。这是新加坡建造的第一台超大型深海石油勘探设备,也创下了当时中远海运货物最大单件重量的纪录。

2003年7月,泰安扣轮在越南现代造船厂将马来西亚Talisman公司的一座大型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平台的上部结构装载到泰国湾。模块长60m,宽32m,高64.2m,重心高30.35m,重量10900t,造价近9亿人民币。但由于船东故意少报货物重量,滚装过程中钻井平台模块稳定性极差,严重影响船舶和货物的安全。经过计算,技术人员认为原因是货物重量超过100吨。船长多次与货主交涉,要求采取措施减轻货物重量,但对方称超重问题是由于船上水箱存水不准造成的。为了用事实说服货主和工厂,三方组成联合检查组,逐一打开水箱,检查储水容量。最后的数据充分证实了机组人员的计算完全准确。货主不得不接受船长的建议,从平台高度卸下120多吨淡水,降低了重心高度,最终顺利完成海上定位安装。

5438年6月+2004年10月,泰安口安号第四次任务是将康菲公司的木兰花紧固钻井平台模块从韩国三星造船厂运送到美国科珀斯克里斯蒂。该模块长85米,宽85米,高45米,重10900吨。泰安港轮不仅需要将这个巨大的东西顺利运送到目的地,还需要在海上与钻井平台立柱进行厘米级的高精度动力定位对接。在船员的努力下,使用动力定位系统创造了成功的记录。

随后,在第五航次上,泰安寇尔将在美国密西西比水道装载长64米、宽29.98米、高13.6米、重4678吨的海上天然气生产处理平台和长30米、宽28米、高10米、重2771吨的控制平台。由于内河航道狭窄,过往船只频繁,潮流较大,潜水装货时不允许闭航,需要进行两次潜水作业。可以说操作极其复杂。委托方对此非常担心,特意邀请了10多位国际专家进行专题论证。为了消除货主的后顾之忧,当时的船长主动向货主和专家介绍该船的先进性能和泰安扣轮的装载经验。在船员齐鑫的配合下,克服了风大、流急、船多等诸多不利因素,成功将货物装上船,获得了货主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泰安港轮投入运营之前,世界超大型货物运输市场被欧洲国家垄断。在中海公司的努力下,这一局面被成功打破。2004年9月,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审计泰安口安时,船上特别指派的两名国际高级审核员以严苛的方式严格审核了407项,最终以90.7的高分通过,成为中远系统第一艘通过埃克森美孚高级客户第二方管理审核的船舶。

2006年8月14日,“泰安口”号姊妹船“康盛口”在韩国蔚山用约8小时成功滚装船重6386吨的石油平台PUQC,创造了世界同类船舶和同类货物的新纪录。整个装货过程只用了7小时54分钟,比计划装货时间缩短了3.5小时,也创下了滚装同类货物的新纪录。

2009年6月5438+10月3日上午,中远海运新型半潜船泰安口在马来西亚。高94米、宽102米、重约12900吨的BOA项目上部模块利用DP动力定位系统成功定点安装,再次刷新了半潜船DP安装的历史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