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外向型经济有什么优势?

1陕西省的区位优势

陕西是中国西北的门户,是连接中国东部、中部与西北、西南的交通枢纽。随着Xi至包头、Xi至安康、Xi至南京铁路干线的相继建成,陕西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经济地理地位将进一步加强。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一条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贯穿陕西中部。陕北地区拥有超大型优质动力煤田、世界级综合气田和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国家重点开发建设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2陕西省的交通优势

作为中国西部的“第一步”和“桥头堡”,陕西“三纵四横五辐射”的公路交通网络,使陕西屹立成为贯穿陕北、关中、陕南三大经济区的“铁脊梁”。陕蒙高速为以榆林为核心的能源经济圈扫清了北行道路;秦岭钟南山公路隧道已成为连接黄河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圈的交通枢纽。西汉高速公路连接关中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靖边至吴堡高速公路实现了陕西与东部环渤海经济圈的连接...“十三五”后,陕西将最终形成总里程8000公里的“2637”高速公路网,交通枢纽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陕西有良好的条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承接国际与中国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3陕西省的资源优势

矿产资源方面,陕西地质成矿条件优越,多种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该省自然资源、矿产和储量丰富。陕北蕴藏着盐、煤、石油、天然气等优质矿产。关中有煤、钼、金、非金属建材、地热等矿产;陕南出产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各种非金属矿产。2007年,全省已查明矿产资源9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黑色金属5种,有色金属10种,贵金属2种,稀土金属和稀有元素10种,冶金辅料非金属矿产9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3种,建筑材料和其他非金属矿产36种,水气矿产2种。已列入陕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有87种矿产,726个矿区。全省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储量潜在总值超过42万亿元,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居全国首位。已探明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60多种。我国资源储量最高的重要矿产有:盐矿、煤炭、石油、天然气、钼、汞、黄金、水泥用石灰石、玻璃石英岩,不仅资源储量可观,而且质量较好,在国内和省内市场优势明显。

在水资源方面,陕西横跨黄河和长江,多年平均降水量676.4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25.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排名19。全省人均水资源1.28立方米,最大年水资源可达847亿立方米,最小年水资源只有1.68亿立方米,丰枯比在3.0以上。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严重不均。从时间分布上看,全省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7-65438+10月,往往造成汛期洪涝,春夏干旱。从地理上看,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占全省的36.7%,水资源占全省的71%。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3%,水资源仅占全省的29%。

4陕西省的产业优势

区位和资源优势明显。在全球能源短缺的情况下,陕西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连接地之一,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我省交通、通讯、水利、电力和城市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一批重点工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改造项目相继投产。工业基础产业和加工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经过60多年的发展建设,形成了以能源、机械、电子、医药、军工、有色、冶金等重工业为主体,具有良好基础和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区域产业格局明显,形成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发展势头强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转化的引领作用。渭北果业基地苹果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省的77%和86.5%,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已形成年产煤炭7000万吨、天然气48亿立方米、原油70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陕南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已形成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化工等工业原料企业30余家,产品100余种。七个水电开发项目已经开工,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畜牧、茶叶、蚕桑、水果等绿色产业正在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