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与物流管理管理办法
仓储活动的意义:它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克服生产与消费的地域分离,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差异,调整生产与消费方式的差异),是合理使用和保持商品原有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是加快资金周转、节约流通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它是物资供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仓库管理的基本原则: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提供服务。
物流企业对仓库管理的要求:1,合理调度仓库的运作,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动态的响应。仓库配备了先进的物流软硬件设施,包括立体货架和自动分拣系统。条形码管理系统和流通加工设备。仓库管理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客户需求。在做好基础仓储业务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分拣、配送、包装,提高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包括库存控制和提高分销处理能力。
流通企业对仓储管理的要求:1做好货物的收发工作。2 .搞好货物数量和外观质量的验收。3分区分类和专门存放。高效的包装和加工操作以及准确的交货和及时的交货。
仓库管理技术的操作流程:
卸货、检验、分拣和仓储、储存和维护、检测和浓缩、交付和装运以及装载。
(1.入库阶段:接收交接(接收准备、审核凭证、监督卸货、初验后内部交接、不合格品处理)、验收(验收货物及外观、数量、质量进行检查)、待检(合格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隔离)、办理入库手续(记账、建卡、维护制度)。
2.商品储存维护阶段:选址规划、分类堆放、储存维护、库存检查。
3.商品发货阶段:发货准备、凭证审核、备货、包装、复检、发货。
仓储在物流中的作用:整合运输和配载,分拣和组合产品,配送加工,平衡生产和保证供应,库存控制。
仓储在物流增值服务中的作用:高质量的物流管理不仅可以满足销售商品、降低成本的需要,还可以实现自身的增值服务,提高商品的销售收入。商品销售的增值主要来源于商品品质的提升、功能的拓展、及时的时间价值、风平谷的市场价值和个性化服务的增值。
仓库结构:1单层建筑和多层建筑。仓库出入口的宽度和高度至少应为4M,叉车必须为2.5-3.5M,大型货车通道应为3M,叉车应为2M。列间距:通常7M间距比较合适。适用于两辆大货车和三辆小货车。由于托盘的种类和规格不同,适用于6个标准托盘的间隔。最低天花板高度为5-6米。地面:地面承载能力必须根据要承载的货物类型或堆码高度具体计算。普通仓库的地基承载力为3 T/ m2。低地面高出基础地面20-30cm,高地面货车为1.2-1.3m,铁路货车平台为1.6m
库区分区规划:根据商品的种类和性质:分类,同区储存和单个商品仓库储存按商品配送方式和商品的危险性质分类。
位置规划与管理:位置布局:横向、纵向、混合。
库位编号:仓库编号、货场库位编号、货架库位编号、仓库间分支和段编号。
仓库设备:装卸设备、储存设备、库存设备、测量设备、维修设备、通风和取暖照明设备、消防安全设备和劳动保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