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公司的6S现场管理包括什么?
1S:正在整理
这是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彻底区分什么是将要做的,什么不是,并处理掉不是的。要突破“留着没用,扔掉可惜”的观念,挑战“好不容易做出来”、“丢了就是浪费”、“以后可能还会再用”的传统观念。经常复习“万物皆用”的概念。
修整的目的是改善和增加工作面积;现场无杂物,街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杜绝管理中的混装、混用等差错和事故,防止误用。有利于降低库存,节约资金。
2S:整流
对需要梳理的人、事、物进行量化和定位。简而言之,整改就是规范人和事的摆放方式。整改的关键是定位、排序、量化。
抓住以上几点,我们就可以做看板,进行可视化管理,从而提炼出适合我们企业的东西摆放方法,使方法标准化。
整改活动的目的是让工作场所干净整洁,一目了然,减少取放物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维护一个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区。
3S:清洁
就是彻底清洁你工作环境的周围,通过清洁环境,如果设备出现异常,立即修复,使其恢复正常。清洁活动的重点必须按照确定清洁对象、清洁人员、清洁方法、准备清洁设备、实施清洁的步骤进行,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清洁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
(1)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打扫,不要依赖他人,不要加专门的扫地机;
(2)设备的清洗应以设备的维护保养为重点,设备的清洗应与设备的点检、维修相结合;
(3)清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当清洗过程中发现有油水渗漏等异常情况时,要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不能任其发生。目的是使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最终实现企业生产零故障、零损失。
4S:清洁
意思是整理、整改、清理后的工作成果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和深化,是对前3S的规范过程。实施清洁活动时,我们需要坚持三个理念:
(1)只有在“干净的工作场所,才能生产出高效率、高质量的产品”;
(2)清洁是一种有意的行为,不要在表面下功夫;
(3)保洁是一种随时随地的工作,不是上下班前后的工作。
清洁的主要原则是:坚持“三不”原则——即不放不用的东西,不乱放,不弄脏;不仅物品需要清洗,现场工人也需要清洗;劳动者不仅要身体上干净,还要精神上干净。
清洁活动的目的是使整理、整顿、清洁成为一种常规和制度,这是标准化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企业文化的开始。
5S:识字
识字意味着教育。提高员工的素养,养成严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是“6S”活动的核心。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一切活动都无法顺利开展,也无法坚持。因此,抓“7S”活动,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
目标:通过扫盲,员工可以成为遵守规章制度并具有良好工作素养的人。
6S:安全
是为了保护人和财产不受侵害,为了创造一个零故障、无事故的工作场所。
实施的重点是:不要因小失大,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培训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全员参与,消除隐患,注重防范。目的是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的连续、安全和正常进行,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