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上市公司

1,金立华电:2020年营业收入1.29亿,同比增长-35.08%。持有新原动机3.84股,标的为国内首家致力于燃料电池产业化、质子交换膜和电堆组装生产的企业。

2.SAIC:公司将在2020年实现总收入7421亿。持有新源电力34.19%股权,新源电力是国内首家致力于燃料电池产业化的企业,实现了质子交换膜、电堆组件等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生产。3.上海电气: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654.38+0373亿元,同比增长7.67%,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654.38+06.48%。上海电气从2016开始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经过三年的自主研发,已成功开发出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电堆和膜电极技术及产品。

4.长城电器:2020年营业收入20.65亿,同比增长7.68%。公司投资65,438+00.5万元与中科院大连化工(占股265.438+0%)共同设立大连鑫源电力有限公司,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发和生产。依托中科院大连化学所拥有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随着量产技术和各类燃料电池产品的开发,公司将尽快将其商业化和产业化。

5.同济科技: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63.03亿元,同比增长-0.76%,近三年复合增长38.54%。同济科技和上海李绅* * *成立子公司中科通力研究质子交换膜,因为这部分技术是最难突破的。

我国从50年代开始做质子交换膜,80年代开始做全氟质子交换膜,但进展缓慢。2003年,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2017中国全氟质子交换膜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代表企业为东岳。

东岳从2003年到2019年启动了百万平米全氟质子交换膜项目,每一步都付出了大量的资金,也收获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到目前为止,国内只有东岳具备量产条件,主要原因是:

首先要有一个工业化的稳定的生产平台。氟化物材料非常特殊,具有腐蚀性和爆炸性。其次,要有聚合物平台,和汽车公司结合要有实验评估。没有实验评估没人敢用。目前只有东岳有完善的链条;再者,必须有强大的人才团队来支撑。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东岳在质子交换膜板块上投入很大,巨大的持续投入是一般公司无法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