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就是财富。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看看我们身边的成功人士。每个人都是收集和利用信息的优秀专家。所以这样的社会有这样一个特点:得信息者得天下。

互联网时代让人们很容易获得信息,但对于一个想把信息变成财富的人来说,仅仅获得信息是不够的。信息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要想从信息中找到改变自己的机会,就必须掌握第一手资料。

阅读成功人士的传记,我们会发现他们的人生转折点往往与一些偶然事件有关,而改变他们的往往是一些不经意间获得的内幕消息。在台湾证券投资界,杨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能够聘请杨耀宇做经纪人,代表着财富的翻倍增长,也代表着能够在股市的跌宕起伏中安然前行,这几乎是台湾省很多股民的常识。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杨回忆了他的成功之路。他坦言:“我当时只是一个从台湾省南部出来的农村孩子。希望能在台北这样的大城市努力工作,积累一些财富,回到农村过上好日子。但是后来发现,虽然努力是必须的,但是光努力是不够的。你得有更多的东西,包括信息的来源。”

身价数亿美元的杨说:“我现在不需要工作,只是给几个朋友当理财顾问。很多人可能会惊讶我有今天的地位,但我一点都不惊讶,因为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我努力的结果。在任何领域,我都有上百个朋友,他们是我在各个行业的操作者,随时为我报告各种信息,让我判断经济走势。有时候,朋友的一个电话胜过十几份研究报告。”

无独有偶,法国著名基金投资家波特也是一个善于把信息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的人。

波特1955出生于法国。他早年就读于牛津大学,但专业是外交。毕业后,波特进入法国外交部,并被派往英国。波特在英国工作的10年间,在政界积累了丰富的人际资源,为他日后进入金融和投资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5438到0990,波特通过朋友介绍进入金融行业。做了几年投资分析师,跳槽到一家资产投资管理公司,最初是做投研助理,后来晋升为基金经理,开始独立管理基金。

波特的投资技巧是通过预测政策变化来寻求资本增长的机会,而且自始至终没有变化。因为他与大多数政府官员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所以很容易预测政策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波特开始管理法国信托基金。波特对法国市场特别感兴趣,因为就投资而言,这个市场不如英国市场成熟,受政策影响更大。关键是他在法国有更广泛的行业资源,所以有大量的机会,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吸引波特这样的投资者的市场。

有一次,他打电话给他在中国的朋友,他们告诉他,政府可能会出台一些关于能源的法规。于是,他立即大力买入业内相关股票,结果短短几天就赚了几百万。到波特离任前的2005年底,他管理的基金累计收益率高达120倍。换句话说,如果你在1990年筹集了12万元投资波特的基金,到2005年底就能得到12万元。

可见,你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准确,你赚钱的机会就越多。

最近,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

市场分析师的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不仅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有大量的行业研究员,即使稍微大一点的企业也有自己的专职研究员。随着重视程度的提高,行业薪资也水涨船高。以钢铁行业为例,一些资深市场研究员拿几十万年薪很正常。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市场分析师呢?

负责招聘的张经理透露,学历不重要,甚至专业分析能力也不重要。关键是要有行业资源。因为如果你有丰富的行业资源,收集信息会非常容易。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钢铁企业和政府人员成为国外矿山企业的重点目标。正是这些深谙中国钢铁行业的本土员工,在语言和信息上的优势,让国外的矿企比钢铁企业更了解中国的钢铁行业。

王宇是钢铁行业的市场分析师。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拿起电话和熟人一一聊天——交流行业信息,然后把信息写成报告。当然,他也会时不时的去全国各地的钢企考察,但这也离不开行业资源的积累。

王宇说:“一切都离不开人力资源。举个例子,你去参观一个钢厂,如果没有自己的人,你不可能得到钢厂的生产状况,生产线的开工,生产成本,下个月的生产计划,即使得到了。”

记者问:“资源不足怎么办?”

王宇说:“只能慢慢积累,对我这样的人来说比较好,因为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了一些行业资源。如果你是新手,头一两年肯定会很难做,但是时间长了,认识的人多了,事情就好办多了。我现在基本上和大部分钢厂都建立了稳定的关系,所以我的工作也逐渐变得轻松起来。有时候老板想知道一个钢厂的数据,我一个电话就能问出来。”

传统的社会观念一直认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换取食物。仅仅依靠一个新闻就“飞上枝头,变成凤凰”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但是,现代社会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先富起来再聚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认可的社会规则。所以,不要再抱怨自己运气不好了。能改变你命运的信息都在你朋友手里。赶快开发吧,让他们给你带来无限的财富!

这篇文章来自《羊皮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