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都是规避风险吗?
1.来自雇主的风险
A.外包决策的风险。虽然外包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外包。在决定是否外包之前,需要进行科学的计算和分析。如果成本分析出现大的失误和漏洞,必然导致外包决策的失误,带来很大的风险。
B.外包服务提供商选择的风险。企业在外包服务商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风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按照博弈论的观点,会出现劣势者驱逐优势者的现象。所以企业最终选择的外包服务商往往不是最佳选择。外包服务提供商通常是独立的法律实体。通过外包业务的合作,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控制力不足,影响签约的效果。
2.来自承包商的风险
A.承包商人员的流失导致技术和信息的泄露。企业将其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承包商进行开发或运营,承包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涉及需要保密的企业隐私信息(如商业秘密、内部信息等)。承包方可能因人员流失而无意中将企业的私人信息泄露给竞争对手,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或产生其他不良后果。
B.承包商可能存在“隐性行为”的道德风险。在签订协议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优势方(承包方)为了在交易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可能会故意隐瞒信息,从而给信息劣势方(承包方)带来风险。比如外包服务商为了达到承包外包项目的目的,故意隐瞒自己的一些缺点,比如设备差,技术差。
3.收发承包商交易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外包交易中的协调问题是指外包过程中双方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风险。承包商和外包企业是两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两者在战略目标、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上的差异往往会造成沟通障碍和误解。这时,如果没有共同的利益作为基础,没有权责明确的合作契约作为约束,企业和外包团队之间相互不信任,相互推诿和指责,那么有效的合作就难以继续,外包执行和实施成本就会激增,甚至导致外包的最终流产。
4.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
当发包人和承包人在不同的国家,有离岸外包时,还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对外包的风险。比如汇率风险,人民币升值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风险,全球经济动荡的风险。
外包风险的防范措施
丁涛将给出独特的措施来规避上述外包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从而更好地使发包方与承包方实现双赢的目标。
1.与专业外包服务商合作
雇主先建立承包商库,减少候选承包商的数量,从中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与他们友好相处。承包商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应采用适度原则,不应选择太强或太弱的专业厂商。过于强势的专业厂商,企业控制不了,还可能被对方控制,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弱势的专业厂商无法提供好的服务和产品,企业不得不回头照顾这些弱势的专业厂商,这会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选择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是战略合作伙伴的业务能力、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很明显,双方不是简单的业务关系,而是利益一致。他们应该始终与客户和承包商保持良好的关系,不仅要确保对外包过程的控制,还要与承包商进行有效的沟通。
2、承包企业可以尝试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
双方企业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可以避免承包企业“隐性行为”的道德风险和承包企业随意终止合同的风险,还可以使服务外包不仅仅停留在寻求成本优势和获得市场的战术层面,使服务外包成为签约双方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供应链效率和寻求企业间长期合作的重要策略。
3.使合同尽可能全面和灵活。
在双方充分参与讨论的基础上,使合同尽可能全面和灵活。协议应包括:一个完整的服务水平协议(SLA),它定义了性能、监控、测量和报告的框架;运营层面协议(OLA),或称“规则手册”,用于解释双方应遵循的运营规则;退出协议规定了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以及如何处理相关福利、工资、奖金、遣散费等。
4.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对承包商的强有力的监督可以进一步降低来自承包商的风险。发包人应成立由IT专家、财务专家和战略专家组成的监督小组,或聘请第三方监督机构对分包商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对接承包商的监督主要包括服务质量监督、工程进度监督和工程造价监督三个方面。
5.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
发包方应根据服务外包的范围和承包方提供的产品质量设置不同的等级,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同时,如果承包方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实现了某些领域的技术改进和突破,同时帮助承包方实现了商业盈利,承包方应当给予承包方额外的奖励。通过这些措施,鼓励承包商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承包商的损失,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
6.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外部环境风险。
用人单位应充分了解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整体市场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对于不可抗力导致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应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对于汇率变动等风险,应采用适当的汇率结算方式规避此类风险。
目前,企业外包方兴未艾,对人类的生产和组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管理承包企业与外包商之间的关系,规避它们之间的风险,进一步推动外包,不仅学术界,企业界也应密切关注。丁涛认为,承包企业应根据自身外包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商,与服务商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在整个承包过程中对承包商采取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尽可能降低风险,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