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江铁路开工,广州南沙三大交通项目五天内成为广深合作的桥头堡。
深江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途经深圳、东莞、广州、中山、江门5个城市,共设7个车站。全程116km,总投资513亿元。今天在南沙开工的新建深江铁路第一标段珠江口隧道,起于东莞滨海湾站,止于南沙万顷沙。
五天之内,大湾区迎来了南沙客运港往返深圳机场航站楼首航、南中高速开通、深江铁路新线开工三大交通项目。无疑,最大的焦点是南沙。这三大项目也使广深合作迈上新台阶。
项目计划示意图。
地理几何中心,加速迈向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新建深江铁路正线从深圳枢纽西丽站(已规划)引出,经深圳、东莞、广州南沙区、中山、江门,引入江门至茂名的深茂铁路江门站(在建)。
本工程新建正线116.12km。工程共设西丽(不含)、深圳机场、滨海湾、南沙、中山北、横栏、江门等7座车站,其中西丽、深圳机场为地下车站,滨海湾、南沙、中山北、横栏为高架车站,江门站为地面车站。本项目铁路等级为高速铁路,双线,牵引类型为电力牵引。西丽至南沙主线和深圳北至深圳机场连接线200km/h,南沙至江门主线250km/h..
据披露,深茂铁路南沙站至深圳机场站距离近40公里。如果跑步速度是200公里每小时不停车,那么跑步时间只需要10分钟。
建设计划了很长时间。今年3月28日,随着最后一根锚稳稳地打在海底,新建的深茂铁路穿越珠江口主通道钻探正式拉开序幕。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深茂铁路跨越珠江口建设工程川碧水道主航道段水上钻探作业于4月28日顺利完成。广州海事局在完成扫描、移动航标、铺设航标等工作后,正式关闭了川碧临时航道,并于4月30日12恢复广州港出海航道川碧段正常通航。
当天活动开始的南沙,前几天也迎来了这些大活动。
6月28日,广州南沙客运港首航往返深圳机场航站楼。当日,投资200多亿元的广州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以下简称“南中高速”)正式开工。它的建成将使南沙借助万顷沙支线快速连接深中通道。深中通道也利用这条支线成为连接中山、南沙、广州、深圳的Y型过江通道。
“这将有助于南沙改变过去交通枢纽的困境,提升其作为整个珠三角交通枢纽的地位,成为湾区各城市交通对接的枢纽。”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江林认为,这是南沙乃至广州积极走向珠江口的标志。
只有从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走向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才能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随着南沙大桥的建成通车,深中通道、广中江高速公路(广州段)加快建设,南沙港铁路龙穴南水道大桥封闭,清盛高铁站、南沙客运港航班加紧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加快形成。
五天三大交通项目,南沙成为广深合作桥头堡。
作为南沙至深圳的首条水上高速客运直航航线,广州南沙客运口岸往返深圳机场航站楼,仅需35分钟即可顺利抵达深圳机场航站楼。开通大大缩短了珠江东西两岸城市的距离,有助于打造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促进湾区互联互通。
当日,投资200多亿元的广州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以下简称“南中高速”)正式开工。南中高速全长32.4公里,由南中高速主线和万顷沙支线组成。这条2020年广东省投资最大的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计划于2024年与深中通道同步建成,实现与深中通道无缝对接。
申江铁路的建成将进一步拉近南沙与深圳的时空距离。
去年9月,深圳党政代表团赴广州学习考察,两地签署《广州?《深圳市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事实上,继2013之后,广深两地时隔六年再次携手签署框架协议。
在此次签署的框架协议中,第二个重点合作领域是“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写道:加快广深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广深“交通枢纽”规划还涉及三个方面:增强广深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的国际枢纽竞争力;推进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汕尾、深圳至茂名、岑溪至罗定等铁路项目建设。
在这种假设下,广州和深圳今年在“陆海空”的交通建设下有了新的进展。
过去,南沙是广州面向大海开放的重要窗口。步入湾区时代,对南沙的交通功能定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依靠港口进行海洋沟通,到依靠铁路连接湾区。"南沙正在成为广州与湾区其他城市的连接点."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曾表示,“它将成为广深合作的重要阵地。”
今年6月5438+10月,南沙区委三届九次全会明确,2020年,南沙将抓住大湾区和首个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双核联动”的重大机遇,将携手前海打造粤港澳合作核心发展平台,规划建设广深产业合作园区;发挥“双区驱动、双核联动”的引领作用。
目前,南沙正谋划与深圳在四个方面加强合作:着力加强制度创新的联动,共同向中央争取更大的改革创新自主权;促进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建设广深产业合作园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对接,打造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推进公共服务共享,携手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大湾区对接自由贸易港,铁路开辟区域合作新想象
对于广东来说,深茂铁路非常重要。作为粤西第一条高铁,包括深茂铁路江茂段在内的江湛铁路的开通,改写了粤西的出行版图。
意义不仅限于广东。地理位置和轨道特点决定了深茂铁路是连接深圳、香港、竹溪与广东、海南、西南地区的便捷客运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将显著缩短大湾区与粤西广大地区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增强深港珠发展极的对外辐射带动能力。甚至北部湾和海南都会是这条铁路的辐射范围。
铁路开辟区域合作的新想象不仅限于此例。6月30日,广湛高铁开工动员大会在湛江市坡头区湛江湾海底隧道始发井举行。作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高速铁路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湛高铁正线全长约401公里,是广东省境内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的高速铁路项目。
目前海南岛通过粤海铁路与大陆铁路网相连,需要通过“两线一渡”的模式,通过轮渡运输火车过海。广湛高铁、湛海高铁、深茂铁路等项目将有效打破海南岛对外交通瓶颈,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红利,加快北部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大湾区加快与自由贸易港的对接对南沙也有好处。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的合作,让人期待无限。位于南沙的企业早已“蠢蠢欲动”。日前,广东卓志供应链集团建议南沙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从制度对接、市场对接、产业对接三个方面发展。广州马骁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对跨境资金自由便捷、外籍高端人才出入境便利的优惠政策期待,对南沙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联动发展充满信心。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傅政平告诉记者,南沙在社会治理和全球资源配置方面的制度创新,可以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制度设计理念相衔接,如港口建设、内外贸、物流发展、人才要素流动等。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