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系统“内卷化”,法务部却成了数字孤岛?-
大多数企业都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整体战略。为了解决企业运营的问题,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都在尝试利用新兴技术重构管理逻辑和业务流程。
企业将日常运营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使得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更高,而法务部门却成为“效率洼地”之一。
其实人、财、法、物、物应该是综合服务者。法务作为与业务、市场、客户互动最多的部分,是连接财务、业务、采购等部门的最佳工具。通过建立完整的法律数字化能力,可以将这些信息连接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支持企业智能决策。
那么,数字化对企业法务部门意味着什么,又将如何带来创新?
首先,为什么法律事务的数字化转型很重要
一再发生的疫情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而法律的约束力却日益加强。在这种形势下,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法律工作场景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法律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升法治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实现科学合规决策的可行途径。
01推动法务部职责转变。
聚焦企业法务的工作场景,会发现法务80%的工作时间都被合同占据,合同的起草、审核、修改都需要逐字逐句的研究对比,履约的跟踪、备案管理也是费时费力,这些对于法务来说都是巨大的负担。
数字化转型将改变这种状态。技术将取代人工来完成这些低效、繁琐、重复的工作,法务人员也将从这些琐事中脱离出来,为企业提供更多高价值的战略输出。
打破信息孤岛,用数据推动决策
传统的决策以人的经验为主,具有主观性和限制性。通过法务数字化改造,合并数据孤岛,建立不同部门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使从前的事后数据分析逐渐变成指标预测、预案等更具指导性的工作,以支持战略管理决策。
03实现产、融、法一体化
产融结合的关键是数据。除了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还应该与客户、渠道、供应商、产品等外部数据充分融合。
而这些数据的立足点就是——契约。合同是企业各种交易活动的载体,其数据最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被视为业务发展和财务管理的可靠依据。
通过合同数据,可以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联系起来,从而打通合同管理、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的全链路,实现业务、财务和合同的统一管理,既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财务核算的要求。
04提高合规风险控制能力
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智慧法治的大背景下,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企业法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信息技术构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数字化法律体系,理顺企业法律事务,加强法律风险防范,促进企业更加健康合规发展,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实现法务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全方位的风险图谱,实现对企业风险的提前预判,根据风险制定经营策略。
二、如何实现法律事务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信息升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企业价值链、组织链、管理链、资金链、生产链、供应链、服务链的全面创新。是一场体制机制、管理流程、组织架构的深刻变革,需要从人的数字化意识、业务流程的数字化逻辑梳理、数字化IT系统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01企业管理思维的调整
从管理环境来看,公司高层并没有重视法务部门,只是将其视为后台部门,为企业整体运营承担辅助事务。
企业数字化要自上而下进行,管理层要从战略层面重视,从战术层面实践。因此,企业领导首先要转变思路,将法律数字化纳入整体数字化战略,认识到法律事务是企业生命线的重要保障,是企业价值链的重要一环。
02加强数字法律人才的配置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的问题。技术迭代日新月异,但人才培养机制相对固定,人才发展滞后于企业需求。数字化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还涉及管理问题,需要跨领域、跨部门、跨专业的人才合作。
要实现企业法务数字化,人才战略先行。
03改善技术生态系统
要实现数字化转型,系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企业需要找到符合法律数字化需求的IT系统架构,将法律工作与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方法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法律事务的数字化转型。
合同作为法律事务中最重要、频率最高的工作项目,是企业业务数据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法律事务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切入点。
秀合同凭借十余年的企业级合同管理信息化实践经验,结合企业合同应用的多种场景,构建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从模板管理、合同起草、合同定稿、合同签订、合同履行的全流程管理,助力企业合同管理从电子化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秀合同已成功为徐汇地产、联合汽车电子、可口可乐等行业头部企业提供合同管理数字化转型服务。数字化转型重新定义法律职能,促进法律人员具备更多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
大量实践表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企业应该在实践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循序渐进,才能实现转型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