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京股份:@还没买车,恭喜!你知道这些好消息吗?

疫情过后,汽车市场正逐渐摆脱“寒冬”。

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支持,限购指标的“松绑”,企业的优惠,油价重回5元时代...一系列的利好无疑给国内汽车市场的复苏带来了希望。

一个多月来,商务部提出五项措施促进汽车消费。

2018开始的一个寒冬还没有迎来暖春,车市就受到疫情的重创。

中汽协发布的最新产销数据显示,2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5万辆和365,438+0万辆,环比下降83.9%,同比下降79.8%和79.1%。6-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8万辆和223.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5.8%和42%。

为了挽回颓势,政府相继采取措施。

3月26日,商务部举行在线新闻发布会。会议中提到,下一步商务部将鼓励各地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措施,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三天前的3月23日,商务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商贸流通企业恢复营业的通知》,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汽车限购措施优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3月13日,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等23个部门联合提出“推动汽车限购向引导性使用政策转变,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提高车牌尾号”。

事实上,一个多月来,商务部已经连续五次提到促进汽车消费。

2月16日,《求是》发表重磅文章指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提高汽车号牌额度,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此后,从2月20日开始,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多次发文或联合发文,提及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

超9地出台汽车刺激政策。

在国家层面大力推广,各地立即积极响应。

据长春市政府3月29日官网消息,长春近日推出新车最高补贴4000元等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

3月25日,南昌官方出台措施,指出为引导汽车消费升级,对疫情期间在南昌购买新车(含乘用车和商用车)的购车者,按照1万元/辆的标准给予补贴。

3月24日,浙江省发布《关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在“释放城乡汽车消费潜力”方面,提出鼓励杭州有序放宽汽车限购。

3月25日,杭州发布小客车总量控制管理新规,决定2020年一次性新增2万个购车指标。

宁波还提出,3月25日至9月30日,消费者购买宁波本地生产销售的乘用车并在本地上牌的,给予每辆车一次性让利5000元,每家企业限售6000辆。

佛山对购买“国六”标准车型的消费者给予补贴,每辆车给予2000-5000元不等的补贴;

珠海购买“国六”标准车型的消费补贴;

湘潭对本地产吉利相关车辆给予3000元/辆的购置税补贴;

广州将给予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综合补贴1万元/辆,置换或报废二手车并购买“国六”标准新车的消费者补贴3000元/辆;

长沙市对购买上汽大众、比亚迪、广汽三菱、广汽菲克、猎豹生产车辆的消费者给予裸车价格3%的一次性补贴,每辆车最高补贴不超过3000元。

地方层面,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正在逐步落地。

据了解,自2月初以来,广东(佛山、广州、珠海)、湖南(湘潭、长沙)、浙江(杭州、宁波)、江西(南昌)、吉林(长春)等省市相继公布了相应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

从城市数量来看,至少有9个城市加入了鼓励汽车消费的行列。

限购城市指标“松动”

此外,增加限购指标也成为此轮限购城市刺激车市的主要措施之一。

此前,广州、杭州作为实施汽车限购政策的城市,开始“松绑”购车指标。

广州计划在去年新增65438+万品牌摇号和摇号指标的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增加购车指标。杭州2020年一次性增加2万个指标。

3月25日,杭州发布的小客车总量控制管理新规提出,今年一次性新增2万个小客车指标。

在杭州公布涨幅指标之前,上海已经“悄悄”行动了。

上海公布的信息显示,3月份沪牌个人额度为11970,较2月份的7966有大幅提升,中签率也由6.1%提升至8.9%。

值得指出的是,汽车限购最严的城市北京也在研究制定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

此前网上流传《北京市刺激汽车消费措施》,其中提到上半年向北京市无车家庭和轮候范围内家庭释放不少于65438+万购车指标,但该消息后来被删除。

北京市商务局官方微博称,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消费市场复苏,北京市商务局于3月中旬提出了刺激汽车消费的思路(未经调研论证)。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市商务局的道歉并不意味着未来开放新能源车牌的举措不可行。只是新闻中给出的信息涉及新能源号牌指标太多,可能只是在讨论阶段,不适合对外公布。

崔东树表示,汽车消费在北京商品消费中占比最大,如果2020年能够按照此前公布的政策执行,将会刺激上千亿的消费。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松绑限购政策是增加汽车销量最有效的措施。“汽车零售端的快速恢复可以刺激生产的恢复,需求是最重要的。”

乘联会表示,对于限购城市,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购买指标来提振汽车消费。预计一些城市政策将于4月生效。

三四线城市的首次购房者将成为重点消费人群。

据265438+20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汽车金融实验室开展的《疫情下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显示,因疫情原因提前没有购车计划的人群超过一半,三四线城市刚需人群的首次购买将成为市场复兴的重点。

由于新冠肺炎病毒可以通过飞沫近距离传播,加上疫情带来的出行不便,很多无车家庭意识到了私家车的必要性,这也催生了无车家庭的首次购买需求。

在被调查的无车人群中,三四线城市受访者认为私家车对个人/家庭非常重要的比例最高。这些三四线城市的首次购房者将成为市场复兴的重点。

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半数以上无车人群的购车计划明显提前;有车人群中60%的人会保持新车/置换购车计划不变,1/4的人会选择推迟计划。

三四线城市无车人群中,34.67%的受访者表示会“提前购车计划,计划今年购买”;16.44%的受访者表示“购车计划会提前,疫情一结束就会购买”;14.22%的受访者表示有“预约车辆”,明显高于整体数据。

汽车市场正在复苏。

虽然目前形势不佳,但汽车行业的好转迹象已经开始出现。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月第一周乘用车日均零售量仅为811,第二周为4101,第三周为5411,第四周上升至16500。汽车市场正在加速回暖。

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份以来,乘用车市场零售表现相对平稳回升。

3月16-22日乘用车日均零售额25842?汽车,同比下降40%,相比2019?当年同期17%的跌幅明显回落,较2020年3月9日-15日零售额44%的跌幅有所收窄。

3月16-22日乘用车日均销量23976?汽车,同比下降53%,相比2019?去年同期16%的下降率较2020年3月9日-15日大幅下降?67%的降幅有所收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该协会调查的142家汽车经销商集团门店复工率为94.7%,进店客流恢复到日均61.7%的水平,整车销售产值也恢复过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世华表示:“从数据来看,虽然产销降幅仍达到50%,但与2月份相比,产销降幅已有明显改善。从整体车市的走势来看,随着企业复苏速度的提高,3月份整体车市表现会比2月份好,后期车市表现会越来越好。”

将带来约3906-8024亿元的新增消费。

瑞士瑞信银行研究所预测,国内汽车需求将在4月底前恢复正常水平,并将在5月份恢复同比增长。因此,瑞士瑞信银行研究院预测2020年乘用车销量将同比下降8%,也就是说5月至65438+2月销量将同比增长4%。

中信证券指出,预计汽车消费政策将从重点城市开始,由点及面,大规模落地。预计在保守和乐观的情况下,政策将带来约3906-8024亿元的汽车消费增量,占2019年汽车零售额的9.9%-20.4%。

汽车行业有优势。

业内人士指出,汽车板块在a股市场有两个显著的优势。

第一,汽车板块整体估值和PB都很低,基本位于底部区域,尤其是细分的零部件板块。

二是汽车板块整体位置保持低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东吴证券黄希礼指出,“稳定汽车消费”基调已定,落地措施可期,疫情影响将得到对冲。2020年维持经济复苏的判断-2021。

在乘用车领域,传统汽车仍是车企业绩的核心变量。存量博弈下,日系车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广汽集团重点推荐,长城汽车在自主SUV领域市场份额领先。

零件板块,布局三条主线:

1)我们看好铝合金轻量化领域的高景气度,主要推荐Top Group,其切入特斯拉产业链,自行车配套价值持续提升。

2)智能网联的产业链标的,有望加速2)5G的商用,主要推荐德赛四维,关注星宇+科博达+中汽研+盛骏电子。

3)推荐受益于CVT传动通透性改善的独立龙头标的万里扬。

4)建议关注内饰领域切入特斯拉产业链低估值标的:华宇汽车+宁波胡阿祥+戴美。

上海证券研究员指出,疫情短期内对乘用车市场影响较大,Q1销量可能下滑或进一步扩大。预计购车需求会有所延迟,尤其是首次购车需求会有所增加。

同时,近期对车市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望加强,商务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冲疫情的影响。

西部证券研报称,根据行业调研,3月1周部分地区汽车消费恢复较好,但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4S门店复工率较低,全国区域差异较大。

从总部来看,部分重点车厂的日均销量仍低于去年同期的50%。由于车展和线下促销的取消,对汽车消费的短期影响依然存在。

该机构预计,3月份行业仍将出现同比负增长,但销量环比回升的趋势确定,同比正销量可能出现在二季度末。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