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托第三方托管?

目前说到第三方托管,P2P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托管比较热,通常是指投资人在第三方平台开立个人账户。这和私人托管不同。在民间投资领域,第三方托管顾名思义就是将资金放入管理人和融资人之外的第三方账户,通过对划拨资金的管理,避免任何一方偷偷转移资金的情况。

在募集信托(资产管理/私募基金也是一样)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把钱转到一个指定的、全国统一的账户,这个账户叫做“募集账户”。投资者可以注意到,这个账户是管理人在商业银行或券商开立的公司账户。目前大多采用预约存款模式。在募集期间,投资者首先通过理财经理进行预约,确定金额,明确投资意向。如果没有预约就超额认购,一般会退款。在募集期间,募集资金只能存入募集资金专户,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动用。

募资结束后,管理层走封账流程。将募集资金从“募集账户”转入“托管账户”。保管人通常是银行或经纪公司。保管人核实收到资金,并向管理人发出收款通知。管理层发布产品成立公告时,一般会在产品成立当天将钱打到融资人账户,利息从现在开始。以上是债券信托/资产管理/私募基金的一般流程。如果涉及到二级市场或者PE基金,因为涉及到基金的日常运作费用和业绩提成,所以会比较复杂。

在三方托管机制中,信托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由融资人支付,投资人的资金经过“募集账户→托管账户→融资人账户”,参与者为管理人(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私募机构)→托管人(银行或券商)→融资人。整个链条清晰,逻辑上也不存在一方可以侵吞这笔钱的情况。

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债权关系中,管理层通常不会密切监督资金的运作过程,也不需要公开披露资金情况,只要定期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即可。三方托管有效运行的前提是三方相互独立,不存在裙带关系。由于信托和资管管理人都是机构背景,与融资人作弊的可能性极小;但是在私募基金中,对于私募管理人的股东背景并没有实质性的规定。经过一轮清理,中国大概有上万家私募公司。比如一个集团控股几家私募公司,然后成立一些项目公司,然后项目公司通过私募公司募集资金后,资金回流到集团公司,成为事实上的资金池项目。这样的项目风险,恐怕连项目经理也说不清。

一般来说,投资者基本可以通过把握这几点来确认资金的安全性:

首先确定自己项目的实际管理人是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契约型私募基金。因为三者都要走信托渠道,所以可能有些投资人会认为都是信托,必须要合同确认。

2.确认募集资金账户及账号信息(一般由理财经理填写)

第三,做好融资方的背景调查。现在企业盘根错节,追求集团关系通常会涉及大量的信息确认。这部分通常由你的理财经理来完成,所以选择一个靠谱的理财经理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