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并行有效地独立运行ERP系统?
所谓系统并行,是指企业在选定ERP软件,确定信息化实施的策略和进度后,组织人力输入部分或全部基础数据,然后启动ERP软件项目进行试运行。在此期间,企业原有的手工账号或旧软件继续运行,使新旧系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同步并行运行。为了检验新系统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后期正式上线打下基础。
实事求是地说,系统并行是一个麻烦的阶段。现阶段制度不能马上带来效益,但是员工和实施者的负担很重。这基本上是一个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却暂时看不到结果的阶段。但饶是如此,这个阶段却越来越重要。因为:
第一,在此之前的系统选型只是对ERP软件性能的粗略了解,没有实际测试。系统的并行阶段是对ERP系统的真正考验。企业负责人在这个阶段就能摸清即将上线的ERP系统的真实能力和性能。
第二,在系统上线之前,企业为了维持运行,必须有自己的手工或者旧的软件会计系统,所以企业不可能马上抛弃原有系统进行硬着陆。因此,必须有一个过渡阶段,以顺利连接新老系统。
再次,系统并行阶段本质上是ERP系统的试运行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仍然是攻防兼备的,也就是说,一旦发现即将上线的ERP存在重大缺陷,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采取补救措施。一旦系统正式上线,暴露重大缺陷无疑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首先,企业领导层应该对这个困难阶段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是思想上的,更应该体现在行动上。由于并行阶段任务繁重,相关业务人员要同时维护两套账户并保证它们之间的同步,因此工作量较大。这时,企业领导层必须做好一线业务人员的思想工作,向他们解释这样做的意义,同时在人力资源上尽可能多的调配人手,保证平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系统具体并行阶段的长短,以及并行策略,我认为每个企业都要根据自己的原始情况、数据大小、业务流程复杂程度、人员准备程度等国情来安排自己的设计,但总的原则是要大胆谨慎,即一方面你要放心大胆地使用ERP系统,使用的模块越多越好。另一方面,你要小心,不要放过各种哪怕是微小的差异,各种采纳。
以上是笔者的经验总结。实际上,笔者所在的天津广讯公司在系统并行上也有过波折,但最终还是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笔者所在的企业是一家中小型电子制造企业,业务流程复杂程度中等。选用的系统是自主开发的,基本符合业务流程。而企业领导一开始对系统并行性不够重视,没有设定实施策略,没有设定期限。结果虽然各部门都使用该系统进行业务操作,但是仓库原有的手工账继续使用,两个账共存了近一年。在此期间,系统始终处于试用状态。双账并存给各部门带来了很多麻烦和困扰,ERP系统的巨大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后来随着企业业务和数据量的增加,企业领导层终于在系统正式上线时意识到了扔掉手工账的重要性,于是综合公司各部门意见后,制定了三个月扔掉手工账的并行方案,企业随即制定了实施策略,具体如下:
先做一个盘点,保证系统账、手工账、实物一致,还要保证系统账和手工账在同一个起点。
二是要通过技术手段建立日常账户核查程序和机制,每天进行两次账户检查。
第三,在日常检查中,一旦发现差异,一定要及时解决,不能拖问题。
同时,根据IT部门的建议,企业领导层将三个月的并行周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手工账的公式和数据按照企业原有的方式操作,同时运行ERP系统。这个阶段主要是检查ERP系统的流程和企业的流程有没有大的差异,ERP系统在逻辑上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第二阶段,手工账的公式仍然按照企业原有的方式运行,只是原始数据改为ERP系统的原始数据。这个阶段主要是检查ERP系统的流程有没有小问题,数据操作是否完全准确。
经过三个月的并行实施,事实证明公司的这些实施策略是比较成功的。在最初几天的日常核查中,发现系统账和人工账有较大差异。仓库人员和IT人员加班加点检查分析原因后,产生差异的原因被一一解决。从那以后,系统账和手动账的差异逐渐减小,到最后一个月,基本没有差异,日常验证为零。
目前,笔者所在的公司已经扔掉了大部分的手工账,完全依靠ERP系统进行公司的日常重大业务运营。E公司的员工和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每天都从ERP系统中获取最新的数据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用公司领导的话说,公司的ERP系统真正成为了全公司可以信赖的数据中心。
最后,笔者想说,系统并行阶段的顺利完成,将使企业的ERP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从而发挥ERP系统的独特功能和重要作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信息和效益。企业各级员工的工作量和重复性工作会大大减少,但企业的领导层会大大增加及时反馈的信息量,有力地支持企业管理和企业决策。
作者所在的公司,在成功完成系统并行化,成功上线后,已经将下一步的目标定在了基础数据准确的前提下,物料需求计划(MRP)的计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