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澜沧县澜沧铅矿

澜沧铅矿位于云南省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它位于中国著名的三江成矿带的中南部。它富含银、铅、锌等多种矿产资源。近年来,在矿山深部新发现了厚层钼矿体。

矿区位于三江褶皱系昌宁-孟连裂谷带南部的黔北-扬子板块和澜沧裂谷中,成矿带属昌玉-孟连铅锌银铜硫汞成矿带。

1.矿区地质的简要描述

(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第四系。其中,上石炭统和上二叠统连续沉积的碳酸盐建造是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容矿层,上石炭统的火山-沉积建造是银、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的容矿层。上石炭统刘一组火山岩是矿区的主要含矿地层。

(2)结构

矿区褶皱构造主要为老厂背斜,是一个重要的控矿构造。老厂背斜轴部近南北,断续延伸约5km。矿区内断裂构造以南北向和西北向为主,其次为东北向。各组断层相互交叉,关系复杂。南北向断裂是矿区最重要的导矿和容矿断裂,包括F1、F3、F8、F11等。北西向断裂是区内重要的断裂构造之一,大型断裂F4是区内重要的控矿断裂。

(3)岩浆岩

本区火山岩主要为下石炭统刘一组。矿区内拉斑玄武岩系列和碱性橄榄玄武岩系列共存,岩石类型有熔岩、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等。,可细分为三个循环。,是区内的含矿层,位于火山旋回ⅱ和ⅲ的末期,其含矿岩性一致,为熔岩和凝灰岩。矿区内存在小型侵入岩脉,主要有辉石黄云岩脉、同化混染应时钠长石岩脉、碱性花岗斑岩岩脉和辉绿岩岩脉。

2.矿床特征的简要描述

(1)矿体特征

区内控矿带长1600余米,宽200 ~ 400米,已出露138矿体。矿体可分为6个矿体(ⅰ-ⅵ),每个矿体组的赋存位置如下:ⅰ号矿体组为凝灰岩和凝灰岩中的层状透镜状铅锌矿体,ⅱ号矿体组为C2+3和过渡层中的层状透镜状铅锌银矿体,ⅲ号矿体组。ⅳ号矿体群为产于F3(包括F1和F11)破碎带中的急倾斜脉状铅、锌、银、铜、硫矿体,ⅴ号矿体群为产于凝灰岩和凝灰岩中的层状、透镜状含铜黄铁矿体,ⅴ号矿体(体)。

结合标本,简述了ⅵ号和ⅴ号矿体的特征。

ⅵ号矿体群:倾角68° ~ 90°,倾角65° ~ 88°。矿体控制长度530米,控制垂深348米,矿体厚度0.48 ~ 15.00米,为块状硫化物铅锌硫矿体,具有急倾斜矿脉。平均矿体品位:P b8.13%,Z n5.35%,Ag 181.55×10-6。

ⅴ号矿体群:位于1号矿体群下方,与1号矿体群在时空分布上呈渐变过渡关系,顶部为富铅、锌、银的硫化矿体,底部为含铜黄铁矿体,构成典型的“上铅下铜”的矿化构造。

(2)矿石类型和结构

热液铜铅锌银矿石(包括ⅰ-ⅴ号矿体)的工业类型可分为银铅锌黄铁矿、铜银铅锌黄铁矿和块状铜锌黄铁矿。矿石的自然类型按矿石氧化程度可分为氧化矿、混合矿和硫化矿。矿石构造主要为草莓状构造、胶状构造、交代溶蚀构造和交代残余构造。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岩构造、层状构造和脉状构造。

斑岩钼(铜)矿(ⅵ号矿体群)的工业类型为斑岩辉钼矿和斑岩辉钼矿-铜矿。矿石的自然类型是硫化物矿石。矿石构造主要包括普通边缘构造、溶蚀构造、交代残余构造和填隙构造。矿石构造以浸染状构造为主,其次为细脉-网状脉状构造。

标本名称铅锌矿编号DB065-1形成时间燕山晚期

中国典型矿山大型矿石标本图集

该矿石标本采自澜沧老厂矿区。标本表面黄褐色,具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角砾状和块状结构。矿石矿物主要有方铅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包括应时、方解石和白云石。铅品位为7.36%,锌品位为7.20%。

成因类型:斑岩型+岩浆热液型产地:云南省澜沧县澜沧铅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