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自主AI技术迈上新台阶,自主科技创新力量不断壮大。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十四五”规划指出,要瞄准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作为市场和科技创新的主体,成为打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先进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十余年的百度宣布,将多年人工智能技术积累和产业实践的缩影“百度大脑”升级至7.0,实现了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具有“融合创新、降低门槛”两大显著特点。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蓬勃发展,驱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新的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复杂,融合创新成为新常态;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渗透,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降低门槛变得越来越重要。”百度集团副总裁吴添在9月13日“AI面对面”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集成创新”涵盖四个方面。在知识和深度学习的融合创新上,打造了拥有5500亿知识的多维异构超大规模知识图谱,发布了“知识增强模型”——Ernie(文心)3.0,将大规模知识和海量数据联合训练,从而拥有更多知识;把语言理解和语言生成统一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语言理解、推理和文学创作能力。文心曾一举刷新54项中文NLP任务基准,其英文模型在国际权威复杂语言理解任务评测SuperGLUE中登顶全球榜单,首次突破90大关,刷新榜单历史,超越人类成绩。

在跨模态多技术融合创新方面,通过整合语言、语音、视觉等不同模态技术,实现对人类这样复杂真实场景的跨模态深度语义理解,进而获得对真实世界的统一认识。基于这一技术能力,刷新了视觉常识推理、视觉问答、引文表达理解、跨模态图像检索和跨模态文本检索五个典型多模态任务的世界最好成绩,并在多模态领域权威榜单视觉常识推理任务(VCR)中超越微软、谷歌、脸书等机构,达到榜首。

同时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实际应用场景,与场景融合创新。目前,AI已经在搜索、同声传译、办公会议等应用场景,以及工业制造、能源、金融、城市、媒体、医疗等领域释放价值。比如智能质检让工作效率翻倍,电网智能巡检可以及时预防突发危险。24小时工作的数字化员工已经在金融机构就业,渣土车等城市治理问题已经在AI大脑面前解决。

在软硬件融合创新方面,其自主研发的AI芯片百度昆仑针对语音、自然语言处理、图像等AI技术进行优化,可支持飞桨等深度学习框架,灵活支持训练和预测,使AI模型更加高效有效;针对远场语音交互开发的鸿鹄芯片,让与汽车、智能家居等设备的语音交互更加便捷流畅。

“融合创新”正在让百度AI能力越来越强。过去几年,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中国AI领域投资最早、技术最强、布局最全的企业”,入选“2019年度五大AI公司”榜单,还连续两年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大智能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AI在CVPR、ECCV、NeurIPS和INTERSPEECH等世界顶级人工智能学术会议和相关比赛中获得了近30个冠军。截至2020年底,已向国际AI峰会投稿学术论文260余篇,AI学术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但科技创新的价值需要体现在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如何让前沿的AI技术更容易使用?“降低门槛”是百度大脑7.0的另一个特点。“降低门槛”主要通过核心基座“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实现。飞桨是国内自主研发、最早开源、功能丰富的工业级平台,一直致力于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开发者的需求。

“从propeller与合作伙伴合作过程中观察到的路径来看,企业应用AI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AI先锋探索、AI工坊应用、AI工业量产。凭借全面丰富的技术、功能、产品和服务,飞桨支持合作伙伴应对各阶段的困难,实现阶段的跨越,将AI越来越深入地引入自身业务。”吴添说道。

除了提供丰富的工具帮助开发者快速高效地使用AI技术,我们还联合学术界和产业界,培养懂算法、懂商业、懂工程的复合型AI人才,现已构建了涵盖学习、实践、竞赛、认证、就业的全周期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60万各行各业的开发者开发了40万个AI模型,服务了1.3万家企事业单位。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经历AI技术驱动的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在工业领域,构建安全可控的工业智能基础设施,赋能设计、研发、制造、供应物流、销售运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绿色双碳、智能升级。在金融领域,数字化员工、远程银行和智能营销等智能金融应用正在加速发展,有助于提高审计、风险控制和客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中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和服务。

基于百度大脑技术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正在雄安洞察城市发展,在丽江实现城市大脑精准管理,在上海张江为行业赋能,在成都落地智能无感停车应用。灵医智汇循证AI赋能基层医疗,与爱尔眼科医院合作打造眼底筛查机,让眼病筛查更便捷;湖北省基层医院辅助诊疗,让优质诊疗更可及;洛兹国家糖尿病医防医治一体化试点,使慢性病管理更加规范。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布局和国际争夺生存权、发展权、话语权的焦点。“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创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自立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正被赋予引领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作用。

分析人士指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以企业为主导的中国自主科技创新力量不断壮大,有利于中国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掌握更多主动权,加快前沿技术向先进生产力转化,建立国际竞争新优势,抢占智能时代经济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