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什么证书最值钱?

继续

最有价值的五种证书的保险条款

北美精算师资格(FSA资格)

精算师的职业被称为“金领中的金领”。因为在发达国家,精算师不仅是商业保险行业的核心精英,还在金融投资、咨询等多个领域担任重要职务。

所谓精算,就是对未来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精算师是保险公司核心部门的核心人才,拥有极高的地位、权力和责任。精算师的工作包括开发和设计新的保险产品,产品管理和财务管理。其地位非常重要,甚至有些公司的总经理是精算师。所以精算师代表着财富、权力和专业。

国内有四大精算考试体系:中国精算师、日本精算师、英国精算师、北美精算师。其中,中国精算师是国家承认的唯一有资格签署中国境内寿险公司精算报告的精算师。北美精算师资格(FSA)是最权威的精算师认证体系。

从普通精算师到精算师的道路漫长而艰辛。在美国,通过精算资格考试平均需要5-7年。国内1998之前没有自己培养的精算师。1998年,友邦保险上海公司诞生了第一位中国精算师。到2002年,全国共有10名精算师,近50名准精算师。

总精算师资格考试分为准精算师考试和精算师考试两部分。据介绍,北美精算协会目前共有9个资格考试科目,考试时间从3到4小时到6小时不等。参加资格考试的最低考试科目也需要65,438+000美元,总计约3000美元。

一场考试六个小时,听起来很残酷,但考试只是资格认证的一部分。候选人还必须参加足够的协会组织的培训,并写一份报告。其中,职业道德培训是非常严格和重要的一部分。

取得精算师资格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旦取得精算师资格,他们往往会被任命到重要的职位。记者从保险行业了解到,中国本土精算师年薪一般在20-40万元之间,海外精算师或海外精算师身价一般在百万元以上,甚至更高。在香港,精算师的年薪至少是65438+万美元。

中国保险业培养的第一个FSA是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周卫东。经过6年的努力,2002年获得北美精算协会正式会员资格,成为中国第10位FSA。

由于精算师短缺,各大寿险公司的总精算师和副精算师大多是从海外归国的国际精算师。据专家预测,未来十年中国急需5000名精算师。

最有价值的五种证书的金融文章

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CFA资格)

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都是受过良好教育和专业训练,具有优秀金融理论素养的金融人才。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对持有该认证的人才趋之若鹜。这种金融人才在金融领域很吃香。

据了解,CFA是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于1963设立的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考试。这种考试每年举行一次,是世界上最大的职业考试之一。金融分析师资格考试被称为“全球金融第一考”。据了解,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是当今世界证券投资与管理界普遍认可的一个专业职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获得CFA资格几乎是进入投资领域的必要条件。由于素质要求极高,在过去的40年里,全球只有不到4万人通过考试成为财务分析师。目前,中国大陆只有不到65,438+00人拥有CFA资格。

要成为CFA,必须通过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提出并组织的全球统一考试。有三个等级:初、中、高。每人每年只能申请一个年级。考试侧重于能力,包括案例分析、论文和应用。对于中国考生来说,覆盖十多个学科领域的考试范围令人望而却步;此外,基于实际工作经验的论文和应用型考题会将相当一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生拒之门外。只有通过全部三级考试并有3年金融从业经验的人才能最终获得从业资格证书。

一位在银行工作的考生告诉记者,参加CFA考试的投入非常大,报名费会在400到900美金不等。加上原来的教材和培训费,平均下来要两三万元。但是回报也是极高的,取得CFA资格的人在收入上明显优于同龄人。目前全球特许金融分析师平均年薪为654.38美元+0.78万美元。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年收入654.38美元+0.9万,比哈佛MBA高出近50%。在中国香港,CFA的平均年收入也达到了654.38+0.36万美元。

目前国内高级金融人才匮乏,金融分析师供需缺口巨大。以上海为例。未来两年,上海对CFA的需求是3000人,而目前上海只有30个CFA。2001,上海409名考生中,只有两人取得资格证书。一旦成为CFA,就会变得炙手可热,被很多金融机构争夺,年薪也很高。正是在这种高薪的刺激下,国内特许金融分析师的报名热不断升温,报名人数逐年增加。

最有价值的五种证书的金融文章

注册理财规划师资格(CFP资格)

CFP(国际金融理财师)是全球金融服务领域最权威的个人理财专业资格证书。为客户理财的理财师,主要是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风险偏好,关注客户的需求和目标,以“帮客户”为核心理念,采用一套标准化的模型,提供涵盖客户生活方方面面的综合理财建议,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包括保险、储蓄、股票、债券、基金等,保证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

CFP资格的考核内容涵盖106个科目。候选人CFP需要通过教育、考试、经历和职业道德的考验,才能成为真正的CFP。获得该资格将在理财规划行业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CFP人数代表了该国理财规划行业的发达程度。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和加拿大拥有CFP资格的人数最多,分别占CFP总人口的60%和20%。外国CFP年收入在6.5438亿美元以上。

中国内地目前还不是美国理财规划师协会的会员,所以不能举办CFP考试和注册手续;CFP在大陆其实是没有的。然而,平安保险公司去年引入了国外关于理财规划的理念,并在北京推出了50名个人理财规划师。虽然这些理财师与CFP的标准相差甚远,但一旦出现,他们将凸显广阔的市场前景。

某理财网站的调查显示,78%的受访者愿意接受专家顾问的理财建议,25%的人愿意委托理财,超过50%的人愿意支付咨询费。可见,随着人们收入和投资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理财规划的需求越来越大,理财规划师也会大有作为。

闪光的不都是金子。

上面说的“最值钱的五个证书”都是扎实的国际水准,就业前景绝对无限。但目前国内有很多种资质,都是国际认证的品牌。但考生花了很多报名费、培训费后,证书没有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工资也没有增加。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点必须明确。证书固然重要,但在现在的老板眼里,员工的能力才是一切的根本。否则,再多的证书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从事项目管理的文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考生。去年,他看到一个项目管理人才资格考试的广告。它说,PMP,即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资格考试,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学院发起的,它严格评估项目经理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有高质量的资格考试。还提到项目管理职业在美国已经成为“黄金职业”。美国有PMP学历的人平均年薪是5.5-1.25万美元。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3万多人获得过PMP奖。

当时PMP的报名费为3900元,培训费和信息费约为654.38+0万元。文先生以为是国际证书,但还是高高兴兴的付了钱。令他高兴的是,考试的内容并不是很难。组织考试的外国专家局应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要求,将试题翻译成中文,并在考试中使用中文和英文。而且200道标准化试题的题型也让擅长做选择题的他很放心,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准备好了,顺利通过了考试。

但随后他就不高兴了:当年国内一下子有300人通过了PMP的资质认证,今年已经迅速增加到600人。这样的增长速度让温先生感到很压抑。他认为PMP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贬值,因为大家都在争相跟进,这是一个标准化的试题。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太容易就不值钱了。就像现在几乎臭不可闻的微软认证。

同时,该证书并没有提高文先生的工资。因为项目管理的好坏,对企业来说是隐性利益,不能直接体现在报表上,所以没有明显的薪酬变化是正常的。

国外证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其权威性和普适性,有些国外证书更是出国留学和工作的“红校”。在国内,外资企业的外籍管理人员对国内的一些考试和认证知之甚少,往往以国外的证书来认定人才的能力和职业资格,增加了国外证书的含金量。国外一些认证机构在打“就业牌”吸引学生。不过,有关人士提醒,也有不少国外认证机构以“圈钱”为目的。如果有的随意夸大,说是“国际认可”,其实只是机构所在国家或地区认可;有的说自己的考试是“学位考试”、“文凭考试”,其实只是专业证书;有的培训与就业指导脱钩,学生手里拿着“洋证”,却不知道有什么用。所以,除了关注文老师的遭遇,大家在选择考证项目的时候,也要仔细审视一下考试主办方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以免陷入今年年初“WBSA企业策划师资格认证”那样的圈钱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