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瑞,造车浪潮中的隐形王者:7年全球行业排名1,两年股价上涨1000%。
深圳这里就有这么一家工厂,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的一种关键材料——正负极材料。
该企业专注锂电池负极材料已有20年,是动力电池市场领先的电极供应商。2015年底在新三板挂牌,所选申请材料已被全国股转公司正式受理。他的股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5.30元涨到58.26元,最高涨幅超过1000%。
这就是背叛,被选中层的人气领袖!
中国目前是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国。但是这个产业规模的前身,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十年前在国内都是空白。
据贝特瑞董事长何学勤介绍,千年前中国从矿山开采的天然石墨大量出口国外,在国外加工后再进口到中国,价格达到每吨50-70万元,几乎是出口料价格的10倍以上。
虽然中国可以大量开采阳极企业的上游原料,但是阳极行业全部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中国在这方面是空白,所以国外会有绝对的定价权。
2000年是中国负极材料的转折点。公司正式成立,天津大学王教授研究成功中间相炭微球技术,并将专利出售给天津铁中煤化工公司。
贝特瑞自主研发了用天然石墨生产负极材料的技术,并于次年批量销售,进入海外市场。2006年,贝特瑞阳极材料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第一,天津铁成被贝特瑞收购,从此贝特瑞掌握了中间相炭微球的生产技术。
2010年,负极材料出货量超过日本公司日立化成,跃居世界第一,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自2013起,公司负极材料出货量连续七年全球第一。
董事长何学勤自豪地说:贝特瑞是中国第一家生产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公司,也是第一家向国外出口天然石墨的公司。
国货取代崛起,但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贡献。
回顾过去十年阳极材料的发展历史,2005年全球阳极年消费量仅为654.38+0万吨左右,到2065.438+09年,中国市场出货量为26.5万吨,仅数量级就增长了26倍以上。
不仅如此,自2008年以来,贝特瑞深度布局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重点打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功能材料三大体系。
新能源汽车(NEVs)正是在最近十年,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NEVs的迅速崛起,推动了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和上游正负极材料行业的空前发展。
贝特瑞已经拥有完整的价值产业链:人造石墨产业链、正极材料回收产业链、天然石墨产业链等产业链。这些由子公司组成的产业链群,赋予了贝特瑞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也为其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使得贝特瑞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很难被轻易撼动。
现在贝特瑞已经布局了未来的关键技术,包括燃料电池、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
何学勤信心满满,展望未来:“面对未来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迭代,我们也将热烈拥抱这个迭代时代的到来。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