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扩张带来过剩隐忧。锂电池全产业链求海服。

“明年,最迟到后年,整个产业链都会从锂矿过剩。”在6月165438+10月16日举行的高科锂电2022年会上,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直言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隐患。

面对大量的新掘金者,天赐材料董事长徐金富提醒,未来的市场份额需要专业的支撑。“没有专业能力,游戏就不太好玩。”

尽管存在过剩的担忧,但整体市场仍在快速增长。怎么才能找到更大的市场?多位企业高管在会上表示,要在行业领袖的带领下共同出海,用中民的技术产品服务好世界。

该组织发布了产能过剩的预警。

根据高技术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主要锂电池材料到2025年的产能规划已经完全过剩。到2025年,负极材料规划总产能相当于当年预期需求的5倍,磷酸亚铁锂4倍,电解液、6F、VC、PVDF、铜箔2倍以上,隔膜约1.5倍。

事实上,今年以来,部分锂电池材料已经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处于价格下行阶段。高技术产业研究院院长高小兵表示,今年前10个月,只有碳酸锂和硫酸镍价格上涨;VC价格下降75%,PVDF、6F、硫酸钴价格下降40%以上,6微米铜箔价格下降20%。

过去两年,大量新公司涌入锂电池材料的每一个细分领域。但下游电池厂集中度越来越高,订单竞争更加激烈。

高小兵介绍,近两年,至少有40家新企业进入磷酸亚铁锂行业,其中不少是传统磷化工企业;磷酸铁和正极材料行业也有30多家进入,包括钛白粉行业和碳素材料行业的多家公司。

徐金富直言不讳地“冷却”了锂电池淘金热。他说,磷化工企业目前在磷酸亚铁锂上可能没有竞争力,就像家里的大米可能做不出旺旺雪饼一样。新进入者要解决技术、安全、成本等诸多问题,而一些老牌磷酸亚铁锂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久,各方面都有比较优势。

“去年3月份之前很多投资机构投了很多钱,但是很多被投公司只是招了几个人就杀了。投资机构现在发现工厂都快建好了,设备却打不开。”徐金富说。

那么,什么不是过剩呢?刘金成说,只有高质量和低成本的电池不会过剩。

全产业链求海服务。

“我们以全产业链的形式参与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完整的产业链向世界提供产品和服务。”刘金成在讲话中充满了自豪。“全产业链的兄弟都在一起,走向世界都是直男。”

刘金成认为,中国锂电池行业一方面确认了自己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它证实了全球减少碳排放的决心。这让整个行业可以放心投资。他介绍,亿纬锂能的全球布局已经搭建了框架,正在做“精装修”。未来,亿纬锂能希望打造一家具备全球交付能力的公司。

“全力以赴走向国际化。”中创新航副总裁王小强表示,公司刚刚与葡方签约,未来将在资源、客户、人才研发体系等方面加速国际化。

徐金富、柯睿新能源总经理李晓波、大族锂电总经理王进、诺德执行副总裁陈玉碧等都在圆桌论坛中发言:跟着电池厂走。陈宇碧透露,公司明年将在海外设厂,相关团队已经成立。

柯达利总经理李建举表示,非常看好未来欧洲的新能源电池产业。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几年发展很快,相当于中国的优势。他提出,目前欧洲锂电池产业链还不够完善,这正好是一个布局的好机会。当本地产业链成熟后,机会窗口就会缩小。

刘金成下海淘金时强调“以和为贵”:“我们去欧洲发展,一定不能提‘占领欧洲市场’。德国很多人从事汽车行业,抢不走饭碗。我希望我们共同的理解是用中民的技术产品服务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