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06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举行。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一)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第一卷,第1至6页,第二卷,第7至10页。全卷***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卷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必须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每道题选择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问题的答案标签涂黑。如果需要改,用橡皮擦擦干净,再选择涂其他答案标签。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结束,监考老师会把这张试卷和答题卡一起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140分。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合适的。

图1显示了2004年中国四省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看图1,答题1 ~ 2。

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为

A.小麦、大米和玉米

B.玉米、小麦和大米

C.大米、小麦和玉米

D.大米、玉米和小麦

2.m省可能是

A.山西b .安徽

C.广东d .甘肃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高度。图2显示了多年来全球平均雪线高度、温度和降水在不同纬度的分布。阅读图2,回答问题3 ~ 5。

3.代表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温度和降水量的曲线如下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4.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b .是亚热带地区最高的。

C.在降雨量大的地区,这一比例更高。d .它是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的。

5.根据图形数据,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土地比例小于南半球。

表1显示了1998中四个国家的能源消耗。阅读表1,回答问题6 ~ 8。

表1

全国能源消费总量

单位能耗(亿吨标准煤)

(每吨标准煤10,000美元)能源消耗构成(%)

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能

① 13.2 14.22 69.6 21.5 2.2 6.7

② 30.7 3.73 24.9 39.7 25.7 9.7

③ 7.1 1.89 17.7 51.1 12.5 18.7

④ 8.5 30.7 17.3 20.6 55.3 6.8

6.表1的数据表明

A.①中国以煤炭为主,核电的消耗量最大。

B.②我国矿产能源消费构成相对均衡,石油消费最大。

c)中国以石油为主,石油消费量居四国之首。

D.④国家以天然气为主,天然气消费量居四国之首。

7.① ~ 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b .中国、美国、日本和俄罗斯。

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

8.人均能耗相近的群体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据介绍,2004年6月65438+10月65438+4月的哈尔滨日偏食,开始于9时20分,结束于10时57分。哈尔滨日食结束时,美国阿拉斯加16: 57是13。人们在那里看到的日偏食开始于6月3日17: 55,结束于2008年6月3日18: 46。阅读图3,完成问题9 ~ 11。

9.在图中,A和B位于阿拉斯加。

A.你可以同时看到这次日偏食的全过程。

B.日偏食首先出现在B处,然后出现在a处。

C.B地可以看到日偏食,a地看不到。

D.b只能看到日偏食的开始,A只能看到日偏食的结束。

10.报告中使用的阿拉斯加时间是

A.当地时间b .西10地区

C.西九区。西八区

11.阿拉斯加可以看到日偏食结束的区域,用的时间和当地时间差不多。

A.0小时b.1小时c.2小时d.3小时

政治机构和制度的变迁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回答问题12 ~ 15。

12.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省,这种变化体现了

A.清政府中央权力削弱的过程b .民族危机加深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兴衰d .维新运动的兴衰

1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条款如下

A.主权属于整个国家。b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离

C.实行总统制d .实行责任内阁制

14.国民革命运动期间,政府机构几经变动。1927年初,国民革命高潮时期的政府机构是

A.广州国民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府

C.武汉国民政府d .南京国民政府

从15.1949到195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全体会议的代表由选举产生。

B.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获得通过。

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回答问题16 ~ 19。

16.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a它直接建立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基础上。

B.推动建立了第一个国际。

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和历史舞台。

d提供了打破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有益经验。

17.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月革命[1917年发生于俄国]

A.它在一个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获胜。

B.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C.阻止了帝国主义战争

D.推动了第三国际的建立。

18.巴黎公社和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是一样的

A.实行土地改革b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C.用革命武装力量取代旧军队d .给中国各民族以平等的权利

19.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A.找到了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观点。

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法国和德国是欧洲的两个大国,法德关系对欧洲的和平与安全影响很大。回答问题20 ~ 22。

图4

20.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发生过多次战争。图4中反映的警告是

A.拿破仑战争b .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21.二战后,法德(联邦德国)由敌对转为和解。下列各项中,最早表明法德和解的历史事件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b .欧洲煤钢联营企业的建立

C.原子能的建立* * * D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22.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的欧盟进一步扩大。通过1994,欧盟

a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国家。

B.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

C.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

D.货币联盟已经实现

23.在14-17世纪期间,欧洲和中国产生了许多受欢迎的文学作品。《堂吉诃德》和《水浒传》的相似之处如下

A.赞美反抗的精神。揭露社会的黑暗

C.提倡人道主义d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有个有趣的谜题:一家店卖汽水,每瓶1元,每两个空汽水瓶可以换1瓶,但不能换现金。现金10元,购买、兑换、借汽水、还汽水,最高可享受20瓶汽水。回答问题24到25。

24.在获得这20瓶软饮料的过程中,经济现象包括

①商品流通②易货交易③货币支付④货币借贷⑤非现金结算。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能否在这个有趣的谜题中得到正确答案,主要取决于。

①逻辑思维的刚性②形象思维的随机性

③理性认识的创造性④感性认识的可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6.在同一市场上,等离子电视机等高端商品的价格高于阴极射线管电视机等普通商品,因为

A.高档商品包含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高端商品包含更多的个人劳动时间。

C.高端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大。

D.高档商品的使用功能比较完善。

27.在现代经济中,银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选项属于中央银行的职能

A.管理固定资产投资和货款支付b .经营外汇信贷业务

C.执行国家政策特别贷款d .管理国库和发行货币。

28.中国从2006年开始全面取消农业税。取消农业税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

A.国家不再向农民征税。国家用税收来调节经济。

C.国家使用税务机关的财政收入。d .国家利用税收来实现经济监督。

29.“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下与水有关的名句,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1)树叶像瀑布的水花一样飘落,而我却看着长河滚滚向前(2)连海平的春潮,海上明月* * *潮。

(3)芳林新叶催老叶,流水前浪作后浪(4)直下千尺飞,疑是银河九天落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0.和平安宁一直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要保持长治久安,就要居安思危,因为“思想是化险为夷的原因”。居安思危,认为危险是安全的,因为

①和平与危险,作为矛盾,是不同的东西;②和平与危险,作为矛盾,是同质的东西。

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牵制。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1.据悉,著名歌手丛飞曾帮助过150多名失学儿童和残疾人,累计捐款300多万元,但生病时却负担不起足够的住院费。他生前立下遗嘱,捐出眼角膜,献出最后的爱。丛飞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中国人民,因为他。

①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②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否定自我价值。

③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肯定了自己;④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否定了自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2.在评论2004年美国大选时,一些西方评论家尖锐地指出,布什和克里之间的竞争,与其说是不同政策平台的对抗,不如说是金钱的对抗,谁筹集的竞选资金多,谁的胜算就大。对此,我们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

A.在美国,民主是超一流的。b .在美国,政党对政治毫无意义。

C.在美国,金钱是政治的母乳。d .在美国,只要有钱,就可以当总统。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更加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相关内容。这是因为

(1)政府是行使国家职能的行政机关。

②“十一五”能否实现,与政府职能密切相关。

(3)政府职能弱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趋势。

④转变政府职能是更好履行国家职能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表2是中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改的简要过程。阅读表2,回答问题34-35。

表2

2005年9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05年9月27日,NPC法律委员会、NPC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联合召开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立法听证会”。

2005年6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原来的800元调整为1600元。

2005 12 19根据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国务院制定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的决定》。

34.在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过程中,我国国家机构遵循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

①民主集中制原则②对人民负责原则③依法治国原则④司法公正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5.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②国务院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

③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举行。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二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要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然后贴上条形码。请仔细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二册第***6页,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每道题的答案区作答。试卷上回答无效。

3.本卷有***4大题,分值***160。

36.(36分)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一种特殊天气现象。图5显示了沙尘暴的主要活动路径和中国严重沙尘暴的频繁区域;图6和图7依次显示了从1464到1913华北地区沙尘暴的月累计次数和年统计次数。

分析图5、图6和图7,回答以下问题。

(1)西路受沙尘暴影响的两大盆地是:盆地和盆地。(4分)

(2)西北路沙尘暴影响的地理区域依次为: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高原和平原。(6分)

(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易发区的地表环境特征。(7分)

(4)指出沙尘暴的季节分布特征,如图6所示,并解释其自然原因。(14分)

(5)在图7所示的450年期间,沙尘暴频率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模式。在明朝灭亡期间,沙尘暴大约发生了两次。(5分)

37.(32分)灿烂的中华文明,以中华文化为基础,融合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据《礼记》记载,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易蓉、五方百姓,各有特色,不可更改。”.....言语不通,低俗不一。“东汉初年,据《祭续汉书》记载,光武帝说当时已经是‘同车、同书、同人’了。

材料2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是国富民强的地方。自从……迁都永安(今北京)后,女直(即女真)就忘记了旧日的风采。.....宴会音乐,都学中国风。

——《晋史·世宗纪》

材料3北(指北方少数民族)有(统治)仲夏,必须实行汉法,才能长久,所以后魏(北魏)、辽金最多(统治时间)。

——(元)许衡《陆斋遗书》

(1)根据材料1,概括中国从春秋到东汉初年的文化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9分)

(2)根据所学知识,总结汉唐时期少数民族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方面。(9分)

(3)根据第二、第三份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实行汉法”的原因,总结其内容。(10分)

(4)简述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启示。(4分)

38.(32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

(1)分析图8所示的经济信息。(8分)

(2)基于第一、二份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分析企业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12分)

(3)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节能环保,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尝试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来解释。(12分)

39.(60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代,在西方列强的胁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许多通商口岸。图9是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国家独立和繁荣的新时代。70年代末以来,中国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对外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6分)

今天,中国虽然与欧洲国家订立了条约,并相互开放了港口,但只看到了源源不断的其他国家的商船。今天在海上开码头,明天在内地开港口。一国之争,各国之蚁附;一个国家到了,所有国家都会跟着来。七个沿海省份,浸泡在外商的世界里;长江沿岸的五个省也没有外国船只。

——郑·《盛世危言》

鸦片战争前,上海是清朝1300多个郡中的一个普通郡,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志续》记载,光绪年间,“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繁荣的商埠,连接便利,海禁大开,轮轨交汇”。

(2)结合上述材料和知识,分析了通商口岸的开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14分)

在中国,在现代铁路和公路出现之前,河流的运输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位置。图9所示的通商口岸的选择与其便利的水路交通条件密切相关。

(3)比较图9中城市A和E在河运中的区位特征。(6分)

(4)除交通因素外,影响A、B、C、D、E城市区位的地理因素有哪些?(8分)

(5)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交通路线的选择。写出分别经过A、B、C城市的中国南北铁路干线的名称。(6分)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今天,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实践与近代史上被西方列强强行打开国门时有着本质的不同。用政治常识来解释这种差异。(10分)

(7)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对外开放,同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并简述其哲学基础。(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