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德国企业财务报告中的秘密
编辑/涂艳萍
设计/赵浩然
题图/张萌
初春的寒意中,三家德国车企发布了2022年财报。
奔驰于07年2月65438+在斯图加特首次发布。3月14日,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从总部沃尔夫斯堡搬到柏林,召开了这次财报会议。3月15日,宝马集团也在慕尼黑总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从账面上看,大众集团的收入是三家公司中最高的。
从投资规模、员工数量、销量来看,大众集团与宝马、奔驰没有可比性,但宝马和奔驰是真正的对手,因为他们瞄准的是同一个细分市场。不过,鉴于大众集团在净利润上与其他两家不相上下,我们暂且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
大众集团营业收入为2792.32亿欧元,其次是奔驰150017亿欧元,宝马以1426438+00亿欧元排在最后。但是这个排名和销量并不完全匹配。大众集团仍然拥有最高的销量。2022年全球共销售826万辆,而宝马-奔驰刚好相反。第二名是宝马,销量240万辆,第三名是奔驰,204万辆。
利润方面,先说各家的毛利。第一名是大众集团,毛利522.28亿欧元;第二名是奔驰340.2亿欧元,第三名是宝马245.68亿欧元。息税前盈利(EBIT)仍排在大众集团、奔驰、宝马之后,但数字上的差距在加大,分别为220.44亿欧元(EBT)、204.58亿欧元和654.38+039.99亿欧元。
这个数字可以说明,虽然大众集团的营业收入是奔驰宝马的近2倍,销量几乎是4倍,但是息税前盈利已经和宝马奔驰一样低了。同时,虽然2022年宝马的销量高于奔驰,但从息税前收益来看,其盈利能力远低于奔驰。
从息税前盈利到净利润的计算,不同车企的税、利息、财务收入都会有所加减。这三家公司的净利润数字显示,宝马从息税前最后一名跃升至第一名,净利润为654.38+085.82亿欧元;第二名是大众集团,654.38+058.36亿欧元,第三名是奔驰,654.38+048.09亿欧元。
宝马是如何从息税前盈利的最后一名跃升到第一名的?它有95亿欧元的财务收益,这使宝马能够扭转其净利润。根据宝马官方的解释,这笔款项与华晨宝马财报被并入宝马有关。
在R&D投资方面,2022年大众集团共投资654.38+08.908亿欧元,宝马投资66.24亿欧元,奔驰投资更少,56.02亿欧元。
值得注意的是,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大众汽车集团2017至2020年的所有盈利指标都远在宝马和奔驰之上,其净利润与其他两家完全不同。但自2021以来,宝马和奔驰发展迅速,均实现净利润10亿欧元。2021年,宝马净利润为12463万欧元,奔驰为11.05亿欧元,大众集团当年为65438+。后两家公司营收和盈利能力的快速提升,使得大众集团的发展步伐略显缓慢。
奥迪股份公司2009年至2021年净利润(单位:百万美元)
从目前的财报数据来看,奔驰是2022年整体表现最好的。虽然其销量低于宝马,但利润水平较高,宝马账面数字较高,主要是因为合并了华晨宝马,而大众集团基本保持了原有规模。
这三家德国企业对未来的信心和预期也有差异。
大众集团以巨大的投入展示了对未来的信心。未来五年,集团将投资6543.8+080亿欧元,其中6543.8+022亿欧元将用于发展电动汽车,包括中国市场;拥有多条能源路线的宝马预测,2023年豪华车市场仍有两位数增长;只押注纯电路线路的奔驰略显冷静,他们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仍存在不确定性。
2022年,中国仍将是这三家企业最大的单一市场,但比例略有不同。从销量来看,中国市场占大众集团销量的39%,宝马占33.1%,奔驰占37%。
谁更关注中国市场?
客观来说,三家公司都在因地制宜地制定中国战略,但大众集团的步伐似乎因为换帅而更为急迫。
2022年9月1日,当奥利弗·布鲁姆(Oliver Blume)被任命为集团首席执行官,接替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时,已经无形中宣布了大众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OBOMU在中国断断续续20年的学习和商业背景帮助整个集团了解中国市场并制定相关政策。
目前大众集团在德国的子公司数量为149家,海外子公司数量高达797家。大众集团的规模更依赖海外市场。2022年,中国销量占大众乘用车总销量的39%,而整个欧洲市场略逊于中国,占38%。
同样,在宝马2022年的收入构成中,欧洲市场占比36.1%,亚洲市场占比38.3%,美洲市场占比23.6%。其中,中国汽车销量是其最大的单一市场,占比33.1%。
对于奔驰来说,就不一样了。2022年,其轿车、轻型商用车和旅行公司总收入占比最大的仍是欧洲市场,占比32.3%,亚洲市场略低,占比29%。
相比宝马和奔驰,大众集团在推进对华关系方面似乎更积极,涉及的投资规模也更大,比如江淮大众集团和奥迪一汽新能源工厂的建设。
作为团长,奥博穆今年已经两次访华,第二次访问选择了国内疫情刚刚发布的时间。
在他的“十点计划”中,中国市场被列为单独的一项。在2022年财报会议现场,还重点展示了CARIAD与地平线的合资项目,可见大众集团对中国本土公司的重视,这也可以解读为大众集团在智能方面对中国本土公司有着很深的依赖。
2022年,宝马集团已对华晨宝马增资,股份比例由50%增至75%。华晨宝马并入宝马集团财报后,效果已经非常明显。但与大众集团相比,宝马今年没有纯电动产品上市,宝马i5将于明年推出。
此外,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塞(Oliver Zipse)将参观上海车展。
宝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大概是从雇佣本土化人才开始的。自克里斯托弗·斯塔克(Christoph Stark)时代起,他就雇佣了大量本地人才担任营销部门的重要职位。2020年7月,邵斌从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晋升为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这意味着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负责人是中国本土的经理。
在邵斌之前,是刘智,这个位置是德国人很久以前给中国的。梅是宝马现在的数字信息公司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掌舵人,也是一位本土管理人才。
相比之下,奔驰略显保守。3月初,段建军从奔驰销售公司首席运营官升任北京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接替即将结束任期的Jan Madeja。这意味着奔驰终于放开手脚,第一次让本土人才做销售老大。
值得一提的是,段建军曾经在宝马工作,和邵斌是同事,两人都是“斯滕科时代”的干部。他们被戏称为“斯坦科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梅赛德斯-奔驰对中国市场日益重视的另一个表现是去年7月高旭的加入。
高旭的职位是奔驰集团首席战略官,这是奔驰的一个新职位。高旭的核心职责是确保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战略商业决策涵盖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关键亚洲市场的独特需求和见解。高旭曾是香港麦肯锡的高级合伙人。早在2008年甚至更早,他就开始研究纯电市场带来的机会。
但从2022年的财报中仍然可以看出,奔驰仍然将中国市场视为亚洲市场的一部分,并没有像大众集团和宝马那样单独列出中国市场的相关数据。
奔驰2022年财报中的地区收入明细
新能源转型谁更激进?
上图是三家公司的过渡时间表。很多人认为BBA转型的速度和节奏赶不上新能源在中国的渗透率。
2022年,大众集团在全球共销售57.2万辆纯电动汽车,其中南北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贡献的ID车为14310000辆。
2022年,宝马共销售新能源汽车43.38万辆,其中混合动力汽车265,438+0.8万辆,纯电动汽车265,438+0.58万辆。中国市场贡献了46,5438+0900辆纯电动汽车。
奔驰2022年全球共销售新能源汽车33.35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4.92万辆。中国市场具体销量未知。
这三家车企的纯电动汽车占比不到10%。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新能源乘用车567万辆,渗透率28%,其中纯电基本在20%左右。
中汽中心节能战略研究室陈川预测了未来五年中国市场的渗透率。他认为,2023年纯电渗透率23%,混合型10%,混合型5%;2025年纯电渗透率28%,混14%,混6%;2030年纯电占比41%,混18%,混9%。
从这个意义上说,奔驰的目标可能是最激进的。2025年计划实现插电和纯电各占50%,而中汽中心预测的三项总渗透率为48%;宝马是第二激进,2025年纯电动目标25%;大众集团似乎是最保守的,2025年的纯电目标是20%。
但目前这三家公司的纯电渗透率都低于10%。如何实现各自的目标,是纯电路线还是多条线同时进行,需要各个公司的智慧。在三家公司中,宝马一直坚持多条路线。
这家公司作为纯电动高端汽车领域的先行者之一,曾经在2013推出过宝马i3和宝马i8。
在纯电领域,宝马其实是先行者。早在2013年,i3上市,次年,i8上市。这两款纯电动车在当时引起了一场讨论,关于环保,内饰材料,续航,时尚话题。i3和i8的价格高于同类机型。这两款车已经陆续停产。i8于2020年停产,i3于去年7月停产。
宝马花了很多钱在纯电动车的研发上,最后成了痛处。这个项目最大的意义是培养了一批纯电领域的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这些人后来成了世界上新生力量的目标,但其中一部分人后来被证明是鸡毛。
此外,作为宝马的电池供应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与宝马的合作之初也受益匪浅。
如今的宝马,奇普在很多场合坚持多元化,背后可能有他们的原因。
这篇文章最初由《汽车商业评论》发表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非法转载将被查处。
本文来自《汽车商业评论》,作者易车号,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车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