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一减持,增加芯片制造业务,就面临危机。

近日,上海贝岭更新营业执照,增加芯片制造业务。该公司似乎搭上了芯片概念的顺风车。

公司作为上海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主要从事智能电表芯片的设计和研发,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生产和销售智能电表芯片。同时,公司试图在相机模组、显示模组、高端和便携式医疗设备、工业控制设备和各种通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取得突破。

由于客户稳定,市场空间固定,公司上市20多年来营收规模一直在6543.8+0亿元以下,净利润也很少超过6543.8+0亿元,有的年份甚至略有亏损。但2019年,业绩突然翻倍,净利润超过2.43亿元。

笔者分析公司财务数据后发现,早在去年,公司就在为业绩暴增做准备。

2065438+2009年8月,上海北岭发布会计政策变更公告称,公司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会计政策由2065438+2009 1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因为现在不是年报季,对年报的影响会在半年后,所以这个消息当时被大部分投资者忽略了。年报公布后,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一,净利润中的水分

半年后,公司发布2019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2%。净利润2.43亿元,较上年的654.38+0.03亿元增长57.56%。

对于利润增幅远大于营业收入增幅的原因,公司在年报中解释称,该增幅主要是公司集成电路设计业务同期增长所致。

其实这个理由很牵强。事实上,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这种收入是评估升值造成的,而不是真实业务的改善,没有真实的现金流入。

其中,交易金融资产带来的公允价值收益0.75亿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来自a股华鑫股份和信捷能(尚未上市)股份的浮盈;二、投资性房地产带来的公允价值收益为654.38+0797万元。

两者加起来接近6543.8亿,加上3900万的投资收益。简单算一下,公司一半以上的净利润来自非经常性损益。

二、投资性房地产如何“赚”利润?

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折旧,两者都对净利润有直接影响。

投资性房地产如何体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折旧?

这要从这个项目的会计处理说起。根据会计准则,用于出租或出售的房地产需要纳入投资性房地产项目核算,采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根据准则,投资性房地产有两种计提折旧的方式。一种和普通固定资产一样,每月折旧对财务报表没有影响。这叫成本计量模式;另一个就是不提折旧。年报发布时以公允价值(市价)入账,高于或低于入账价值的部分成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就是所谓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该准则还规定,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不能相反。这一会计政策的改变是不可逆转的。

需要说明的是,制定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初衷是为了规范房地产企业和房屋租赁企业的财务核算质量,避免因大量库存房产而产生大量折旧,造成虚假利润。

因此,许多非房地产企业打着租赁和销售业务的幌子,将一些房地产变成投资性房地产,特别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达到了修改利润的效果。这种做法虽然没有违反会计准则,但显然是一种机会主义的会计行为。

所谓公允价值,通常是指市场价格。当然这个市场价不是企业定的,而是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评估确认的。

因为房地产大部分时间都是增值的,大部分评估机构都是可控的,公允价值模式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不需要计提折旧,减少了对利润的影响;二是在发布年报时评估增值,合法“虚增”利润。

即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仅增加了评估增值带来的利润654.38+0797万元,还减少了折旧约654.38+00万元,可见对利润的影响。

第三,投资收益

2019年报显示,公司出售部分股权,获得投资收益4581万元。

对比公司历年财务报告,发现公司在20年前持有大量股份,会在合适的时机卖出。在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下,这部分股权投资被置于长期股权投资中,随着新准则的实施,其被转移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

近年来,在2017年和2014年扣除非净利润亏损或相对较低的年份,公司出售部分股权换取一定的投资收益,以保证利润曲线平滑。

第四,优秀的财务报告数据

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账面现金超过6543.8+04亿,除6543.8+093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外,还购买了6543.8+093亿的理财产品(计入其他流动资产),现金储备充足,账面无长短期借款。利润表显示,年利息支出为-5273万元,存款利息收入较高。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654.38+0.35亿,资金周转优秀。

从资产负债构成来看,目前公司账面存在的唯一风险是4.56亿元的商誉。这部分商誉来自于被收购子公司瑞能威,2019年度净利润56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75%。从经营情况来看,这家子公司的商誉风暴风险并不大。

因此,令人费解的是,公司在2019年度财务指标优秀的情况下,扣非净利润还不错,已经超过了上年净利润。何必增加那么多利润呢?

与历年净利润相比,2019的净利润特别不正常。

动词 (verb的缩写)大股东资金链面临崩溃。

笔者认为,公司之所以千方百计修改利润,甚至修改会计政策以增加利润,与大股东有关。特别是分红和股权质押,暴露出大股东的问题。

1,股息

2020年4月,公司宣布分红,预计派发现金红利7742万元。经过各种调整,2019账面净利润为2.43亿元,分红占净利润的32%左右,看似正常。

但如果不在会计政策和非经常性损益上做文章,那么如果公司按照同样的金额分配现金股利,净利润的比例就会超过60%,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试图高分红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回报广大中小投资者,还是为了反哺大股东?

从持股比例来看,公司第一大股东华大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5.43%。华大半导体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说,这笔现金分红至少有四分之一进入了中国电子的口袋。

虽然比例不是很高,但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大股东的燃眉之急。

大股东怎么了?

2.股权质押

Wind显示,中国电子的全资子公司华大半导体也将其持有的上海贝岭33.50%的股权进行了质押。

3、同门兄弟深度技术

上海贝岭并不是中国电子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其运营良好的子公司是深圳科技。

Wind显示,中国电科还质押了365,438+0.03%的汉地神科技股权。

一般来说,这个比例的风险不算太高,但这是公司股权的第一次质押。而且大股东是央企。

除了股权质押,还有减持。6月30日,深科技临时公告显示,第一大股东中国电子信减持63681.085股,占比4.33%。

大股东持股比例由43.51%变为39.18%。虽然这次减持不会改变大股东的实际地位,但减持比例并不低。

4.中国电子的困境。

央企质押股权非常罕见。像两桶油这样的央企,即使市场情况极差,亏损很大,也不会质押股份。

央企为什么要质押股份?

从大股东近期表现来看,中国电子持有14家上市公司,但集团并非整体上市,按常理很难看出其报表。

于是,中国电子发债,根据发债规则,集团公司披露了近期财务报告。财报让我们大吃一惊,和三安集团发债的时候几乎一模一样。

2019中国电子巨亏30亿。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长短期借款接近6543.8+000亿,公司资金周转异常困难。利润表显示,2019年利息支出超过510亿...

中国电子的财报数据让我们豁然开朗。正是大股东经营困难,资金不足,迫使其上市公司利益输送,修改利润,甚至通过蹭概念管理市值,高位减持套现。

长期来看,大股东的财务状况令人担忧,最终会影响上市公司,极有可能导致更多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利益输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