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的股东持有多少股份才具有控制权?

持有公司66.67%的股份,即三分之二以上,可以绝对控制公司,持有公司565,438+0%以上的股份,只能相对控制公司,也就是说,只有持有三分之二以上,才能完全按照大股东的意愿管理公司。

扩展数据:

股权是股东的权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而言,股权是指股东可以向公司主张的各种权利;

狭义的股权仅指股东基于股东资格从公司获得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

股权是指投资者因与公民合伙,以法人身份投资企业而享有的权利。

投资合伙组织时,股东承担无限责任;投资法人时,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所以两者虽然都是股权,但还是有区别的。

对法人投资者的股权归属的内容主要包括:股东仅有权以投资为限承担民事责任;股东有权参与法人章程的制定和修改;股东有权自己担任公司经理或决定公司经理的人选;有权参加股东大会,决定法人的重大事项;有权从企业法人处领取红利;股东有权依法转让其股份;有权收回法人终止后的剩余财产。这些权利来源于股东对法人投资所享有的权利。

合伙组织投资人的股权,除不享有上述股权中的第一项外,具有完全相同的权利。

股权、法人财产权、合伙组织财产权都来源于投资财产的所有权。投资者对被投资单位投资的目的是盈利,即把财产交给被投资单位经营并承担民事责任,而不是把财产交给被投资单位。

因此,法人和合伙组织的财产权是有限授权权。授予的权利是出资人的财产权。如果不授予,保留在自己手里的权利以及由此衍生的权利就是股权。两者都是不完全所有权。投资者的财产权主要体现投资财产所有权的外在形式,而股权主要代表投资财产所有权的核心内容。

企业产权与股权的关系有以下几点:

第一,股权和企业财产权是同时产生的,都是投资的法律后果。

2.一般来说,股权决定法人的产权,但也有特殊和例外。

因为股东大会是企业法人的权利机构,它做出的决议决定了法人必须执行。

这些决议和决定是投资者行使股权的集中体现。所以一般情况下,股权决定法人的产权。股权是企业产权的核心和灵魂。

但法人在承担民事责任时,不需要股东大会的批准和认可。这是公司产权不受股权支配的例外。这也是法人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三,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也可以说是法人的控制权。取得企业法人100%股权,即取得企业法人100%控制权。

股权在国家手里,企业法人最终会被国家控制;股权在公民手里,企业法人最终会被公民控制;股权在母公司手里,企业法人最终会被母公司控制。这是古今中外不争的社会现实。

四、股权转让会导致企业财产所有权的整体转移,但与企业产权无关。企业及其财产整体转让的形式是其股权的整体转让。

所有股份的转让意味着股东大会成员之间的大换血,意味着企业财产所有权的变更。但股权全额转让不会影响企业注册资本的变更,不会影响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不会妨碍法人以其财产承担民事责任。所以,法人的产权不会因为股权的转让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