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的地理环境
恩平地形如一片桑叶,全境北宽南窄,地势较高,全市95%的土地在海拔10米以上。西部山峦重叠,从开平、新兴、恩平交界处的天禄山残脉延伸至恩平市境内,与西部的阳春、阳东形成高岭,将西部交界处分割为七星坑原始森林;腹部成人峰,由西南向西北延伸,低山高丘;晋江自西向东贯穿中部,流入潭江,分为南部丘陵区和东北宽谷丘陵区;东南毗邻南海,出口直通台山北斗和温温镇之间的镇湾。
山脉
恩平西部山峦重叠,从开平、新兴、恩平交界处的天禄山一直延伸到恩平市境内,以君子山为最高,海拔959米;西南最高峰是朱桓山,海拔1014m;腹部的成人峰,海拔763米,由西南向西北延伸,形成一个高高的山脊,把西部的低山和高丘分割开来。
朱环山:朱环山,原名罗头山,位于万青杂岩西部,海拔1014m,为恩平最高峰。到2011年,恩平市的动物资源约有山鸡、毛鸡、水鸭等30种。哺乳动物有绵羊、山猪、小猪狸、黑足狸等20种。鳞片35种,昆虫33种,蛇类20种。植物资源也很丰富,其中草类10多种,花卉30多种,药材五六十种。
七星坑原始森林是珠江三角洲最后一片原始森林。位于恩平西南部那吉镇,与阳春、阳东接壤,总面积1.5万亩,最高峰七星顶,海拔844.5米。七星坑林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已鉴定植物种类735种,其中国家或省级指定保护植物13种。约有140种动物,其中有许多是广东省的珍稀动物。经过四次调查,恩平市市政府于1995和65438+2月将七星坑林区划定为七星坑自然保护区,也是珠三角唯一的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国内生产总值
1980 167万元,1990 1120万元,2000年为42亿元,2003年为54.49亿元。全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构成为18.6。
200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立市、旅游强市、科教兴市、农业稳市”四大战略。特别是近年来,利用温泉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以晋江、帝都、金山为龙头的温泉旅游产业,被中国矿业协会授予“中国温泉之乡”的美誉。
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08亿元,比2011年增长9%(下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2亿元,增长22%;地方政府预算收入7.05亿元,增长18.2%;固定资产投资61.7亿元,增长3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58亿元,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值3.9亿美元,增长17%。乡镇经济稳步发展,镇级公用经费预算收入4.9亿元,增长21.8%。
2014年,恩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2亿元,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地方政府预算收入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中国温泉之乡恩平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粤中粤西的交汇点,是自然资源丰富、区域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的农业市(县)之一。
大槐镇属于南亚热带气候,一年四季阳光充足,雨水充沛。自然气候和环境适合茶树生长。种植和制茶的历史已有100多年,有2000多亩茶园。特别是恩平市金山温泉茶厂,产品有:缙云牌单枞茶、缙云牌铁观音茶等。这些产品价廉物美。其生产的缙云牌单枞茶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四方,冲泡出的茶汤色黄红相间。
恩平市“投资1多亿元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等农业项目,建设了一大批三面光渠、中小型水库、小水塘等农业水利设施。全市已建成大中型水库工程7座,小型水库工程79座,总库容80065438+80万立方米,灌溉库容4522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面积24.2万亩。建成机电排灌站585个,排灌面积3.57万亩;已建成河海堤防34处,163公里,耕地面积11.43万亩,人口1.24万人;修建水渠311公里,新建小水坡25处,机耕道105公里,改造中低产田8万多亩。
恩平市已形成连片654.38+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带、连片5万亩香蕉产业带、常年蔬菜种植面积3万亩、冬种马铃薯产业带4万多亩、325国道沿线花卉产业带、柑橘特色水果产业小镇、甜玉米种植专业村、万亩龙眼荔枝休闲农业区、特色马铃薯常年种植区、山区名茶种植区等农业特别是冬种马铃薯的产量和效益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马铃薯产业成为本市名副其实的富民支柱产业。恩平市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电声器材、纺织服装、建材化工为支柱的完整工业体系。新型光能、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正在生根发芽。有佛山陶瓷产业转移、胡莎新型建材产业基地、衡北临港新型建材工业园、牛江精细工业园、唐生工业园。恩平市电子电声器材行业生产企业500多家,年产传声器9000多万只,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市场占有率75%,年产值32亿元以上。出口量占全国80%,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麦克风产业产业基地”和“中国麦克风出口基地”。纺织服装行业现有企业150多家,形成了纺纱、织造、染整、成衣“一条龙”发展,年产服装3000多万件,棉纱16000多吨,布料1800多万米。建材和化学工业基础雄厚,年产水泥500万吨;拥有年产5900万平方米瓷砖的陶瓷企业24家,年产654.38+0.9万吨纳米碳酸钙生产企业4家,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纳米碳酸钙产业基地”。2009年底,胡莎新型建材基地和恩平纺织基地被列入广东省十二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成为推动恩平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2011,恩平市积极落实上级支持的外贸政策,鼓励电声器材、服装等企业利用广交会、粤港经济技术贸易洽谈会等经贸合作平台,不断开拓新兴出口市场。
恩平市有燕化化工有限公司、嘉威化工有限公司、熊辉化工有限公司、李三胶粘制品有限公司等化工产业..主要产品有轻质碳酸钙、纳米轻质碳酸钙和胶粘带。以生产轻质碳酸钙为主的嘉威化工厂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纳米碳酸钙产业基地。贸易全市贸易流通活跃,华润万家、好万家、肯德基等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相继落户恩平,促进了全市商业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全市消费水平的提升。目前有镜湖宾馆、金泉宾馆、归侨宾馆、金山温泉、帝都温泉、锦江温泉、温泉天堂等20多家大型酒店,满足各界人士商务洽谈、商务接待、观光旅游的需求。金融服务运行平稳,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汇丰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和华林证券公司在恩平设有办事处。温泉旅游2009年,恩平旅游经济恩平以温泉为主题的旅游产业逐步形成,相继建成金山、帝都、锦江、天堂四大温泉旅游度假区和麻鞋举人村、石头村景区、林升漂流探险度假村、名人山庄、白马翡翠度假村、凤凰山庄等主要旅游景点,集吃、住、休闲、度假于一体。恩平温泉品牌享誉海内外,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和“地热国家地质公园”。2009年,岑洞峡谷漂流旅游区还被评为“2009年公路旅行中最受骑手欢迎的景点”。20111116、恩平荣获“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称号。
2010年旅游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旅游投诉为零,全年接待游客270.3万人次,旅游产业链总收入达到10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3.3%。“四大温泉”、岑洞峡谷漂流旅游区等主要旅游景点发展态势良好;“三个山村”和“两个古村落”融合了生态自然、休闲文化和民族风情。
此外,岑洞峡谷漂流景区、梅林温泉小镇、金色辉煌旅游项目、冯如故居旅游项目在开发建设中注重宣传。同时,在全球经济企稳回升的大气候下,旅游业稳步发展,如成功举办“百佳旅行者走进恩平”旅游资源推介会、“文旅融合魅力恩平”论坛、地质公园标语征集、地质公园征文大赛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推出了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凤儒文化、古村落、森林生态、乡村旅游五大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