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企业投资管理的一个案例
安通公司是一家特种机械制造公司。公司拥有10个专业工厂,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资产20亿,员工8万人,其中总部员工200人。这个部门60%以上的技术管理人员基本都是特种机械专业的。公司关联企业生产的产品由政府相关部门采购,供应全国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安通公司的生产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局面。在机械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安通公司仍然坚持所有工厂都有相对饱和的产品。但进入90年代后,国内市场开始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曾透露,三年不买安通的产品,依然可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面对这一新形势,安通公司领导连续召开两次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
第一次会议专门用来分析形势。总经理刘主持会议。他说,安通公司要想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获得稳定的效益,首先要分析形势,认清形势,才能适应形势。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已经饱和。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干预和集中采购,我们的产能一下子就少了30%甚至更多。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负责经营的李副总经理说,改革开放以来,全公司利润率达到8%左右,高于全国机械行业平均水平。但是现在产品单一,有供过于求的趋势。未来很难保持这种发展水平。目前公司总部和工厂资金和人员都很充裕,要做出新的选择。负责技术工作的赵副总经理说,总公司和工厂的产品,特别是部分产品,通过近几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本上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目前的需求。总公司和工厂的专业技术实力都很强。如果不持续开发新产品,单纯依靠现有的老产品很难让行业有大的发展,专业人才也会流失。其他副总裁也从各自的角度分析了安通公司面临的形势,大家都觉得会议很及时,很有必要。
第二次会议仍由刘总经理主持。他说,我们上次的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使我们大家头脑更加清醒,认识更加一致。这就是总行必须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以适应新的形势。主管经营的李副总裁说,要充分利用富余人员和富余资金,另辟蹊径,发展多种经营。敢于进入机械行业以外的产品。现在国家不是提倡发展第三产业吗?我们要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实行多种经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负责技术的赵总说,虽然安通的产品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了升级,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现在要充分利用技术力量和资金,进一步引进技术,开发新产品,为国内市场做一些储备,以满足未来市场的需要,同时要努力把产品卖到国际市场。其他老板也认同安通公司必须发展,不能原地踏步。大家都觉得安通公司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企业。虽然主要产品处于供大于求的趋势,但是现在尤其是未来还是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市场。这个主业一定不能放松,但是光靠这个主业是不可能富起来的。要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基于这种认识,安通公司提出了适应市场的新经营战略:“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立足本业,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两次会议统一了思想,提出了新的经营策略。总部各部门积极行动,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时,安通公司听到两个消息:一是山东省某酒店在建,因资金不足将停工。酒店位于市中心,投资65438万元。预测年利润率可达25%以上,四年可全部收回投资。这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第二,辽宁省有一个年产40万吨的煤矿,正在集资,寻求合作伙伴。该矿承诺至少20%的投资回报率。目前煤炭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可观。
总行听到这两个消息后,派出两个小组到山东省和辽宁省了解情况。几天后,两个团队回到总部,确认两条信息真实可靠,经营者均为国有单位,投资前景良好,写了一份关于分别在山东省投资50万元酒店和辽宁省煤矿的请示报告。请示报告很快批下来,资金也很快划了过去。由于这笔资金的注入,山东省的酒店在第二年成功建造并开业。酒店开业后,安通公司相关领导出差路过,到酒店参观。看来这家旅馆经营得很好,而且很现代化。到第三年年底,有报道称山东省酒店亏损65438+万元,辽宁省煤矿亏损5万元,无利润可分。第四年,也是同样的情况。酒店和煤矿都是小亏,没有利润可分。安通公司对此很为难,一下子想不出有效的策略。
1.安通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如果有问题,主要是什么问题?
2.安通公司对于酒店和煤矿应该采取什么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