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研究
集团公司作为一个大型集团,具有管理层级多、规模相对较大、涉及行业复杂等特点。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的优势,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有效控制其关联企业,对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群控模式分类
集团管控模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管控模式是指集团基于不同程度的集权和分权而形成的对下属企业的管控策略。广义的管控模式不仅包括确定公司治理结构、划分总部和下属企业的角色和职责,还包括选择企业的组织结构、确定集团重要资源的管控方式和建立绩效管理体系。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本质上是对集团集权与分权程度的把握。通过组织控制和市场控制的有机结合,实现整个集团各层级的权、责、利平衡。根据总部的集权和分权程度,集团对下属公司的控制模式可分为经营控制、战略控制和财务控制。
1,操作控制型。
总部管理从战略规划到实施的几乎所有事情。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项职能管理非常深入。下属单位业务关联性或重要性高,经营控制型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产权程度高。总部是投资中心和利润中心,下属单位或子公司是成本中心。比如集团的人事部门,不仅负责整个集团人事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还负责管理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和关键业务人员的任免。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的业务高度相关。为了保证总部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数量会很多,规模也会巨大。
2.战略控制型。
战略管控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控模式,强调计划控制。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整体战略规划。同时,各下属企业要制定自己的经营战略规划,提出实现规划目标所需的资源预算。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提出宝贵意见,批准其预算,然后交给下属企业执行。实施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总部规模并不大,各下属企业的业务关联度也较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集团公司已经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控制模式。
3.财务控制类型。
集团总部只负责集团的财务和资产运营,集团的财务规划、投资决策和执行监控,以及对外部企业的收购和兼并。下属企业每年都会给自己定财务目标,只要实现就行。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的业务关联度可以很小。
综上所述,经营控制型属于集权,财务控制型属于分权,战略控制型介于两者之间。但也有团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中间状态的战略控制型进一步分类为?战略实施型?然后呢。战略指导?前者强调集权,后者强调分权。
二、管控模式的影响因素
集团的控制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选择除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影响外,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发展战略和目标。
因为管控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实现集团特定的战略目标,是为实现集团业务的战略目标服务的。因此,建立集团公司管控体系的基准是集团的经营战略。要实现对集团公司的有效管控,首先要确定集团的业务发展战略,给整个集团一个发展方向和目标。企业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单一业务、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具有单一业务战略的集团将对其下属企业实施运营控制模式。对于非相关多元化,每个业务单元都有自己不同的行业特点,更适合采用战略管控模式或财务管控模式。如果相关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介于两者之间,它们可以平衡集权和分权模式。
2.产权关系。
企业集团的产权关系以及由产权关系衍生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集团管控模式选择的重要出发点。企业集团与下属企业的关系包括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三种产权关系。产权关系主要决定了企业在上述三种管控模式中的选择范围。其中,关系紧密的公司和集团一般会全面介入绝对控股公司或全资子公司,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一般来说,企业集团会根据产业战略和企业文化的需要,选择经营控制、战略控制和财务控制三种模式中的一种。半紧密型公司、企业集团,如果仅从一般投资的角度对某一企业进行参股或相对控股,然后派出高级管理人员完成对该企业的控股或相对控股。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和控制的重点是获得投资回报。如果要选择管控模式,最有可能的模式是财务管控。如果企业集团从战略投资的角度参股或相对控股一个企业,即使只是参股或相对控股的产权关系,集团也可能选择战略管控模式或业务管控模式;松散级公司、集团主要是根据合同对松散级业务单元进行管理,没有具体的管控模式。
3.公司规模。
企业发展的规模决定了集团管理的程度和范围,并与下属企业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集团建立和发展初期,下属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基本分布在同一地区,适合实行运营管控模式;当集团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管理和协调的事务增多,这些都会影响决策的速度和质量,这就要求集团逐步分权,逐步转向战略管控或财务管控。
4.本集团附属公司的管理水平。
下属公司的管理水平包括管理团队是否成熟,部门设置是否健全,人员配备是否合理。如果下属公司管理水平较低,集团需要更加注重控制,一般采用运营控制模式;当下属公司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时,应考虑采用分散管控模式。
5.下属公司的业务。
战略重要性是指子公司所经营的业务在整个集团战略中的战略地位,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短期内,当期销售收入和利润占整个集团的比重;从长远来看,这项业务是否是集团未来要发展的核心业务。战略地位越高,集团会选择运营控制模式。相反,它会选择战略控制或财务控制模式。
综上所述,管控模式的选择需要考虑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和公司的内外部环境。有效的控制模式不是狭隘的,而是系统的。在这个体系中,集团的发展战略占据主导地位,是集团公司管控模式形成的基础。集团公司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控制模式或几种控制模式的混合。同时,选择的控制模式必须符合集团的实际情况,有利于集团的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