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一、关于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保证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在职责分工的前提下,对职能部门之间的经营活动进行组织、约束、检查和调整的方法、程序和措施,以明确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完整而严密的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渗透到企业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也可以说,企业只要有经济活动和管理,就需要相应的内部控制活动。此外,内部控制活动也出现在企业内部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职能部门。它不仅包括企业管理当局授权和指导的采购、销售、生产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还包括对各种信息和报告进行核算、审核和分析的程序和步骤,还包括为全面计划、控制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企业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经济组织,离不开内部控制。没有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他们的经济活动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企业越来越重视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日益迫切。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加强内部监督和治理,建立对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的有效监督和评价机制,形成健全、完整、灵活的控制网络系统,促进企业更好地开展经营活动。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内部控制标准和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所有的控制都存在于各个管理者零星的独立活动中,不可能按照系统的内部控制标准进行内部管理。大量实践证明,控制强,失控弱,不控制则乱,内部控制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构建完整、科学的内部控制控制体系,不仅是企业组织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是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在不断变化。为了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市场竞争力,尽可能避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具体来说,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合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激发各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协调各部门的经济活动,使企业保值增值。二是遏制腐败的需要,内部控制薄弱是企业领导腐败的重要因素,目前已经发现的腐败事件也证实了这一点。企业的权利过于集中。企业内部控制不严,就会为贪污、挪用单位资产等违法行为提供机会。一些单位领导为了经济利益,授意、指使甚至强迫职工办理一些违法事项,损害单位利益。三是保证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关注会计信息主要是基于个人利益以及对其业绩和声誉的影响。如果企业内部控制不严格,企业管理者向企业所有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可能会失真。同时,由于企业经营者与债权人的利益不一致,债权人获得的会计信息可能是虚假的。第四,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近年来,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改组、兼并、资产重组和加强管理,改革脱困成效显著。但这只是阶段性成果,国有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仍然不强,大多数中小国有企业利润增长不明显,部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仍不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加强内部控制的几种途径
1.高度重视并有效推动内部标准的实施。作为企业的主体和各项政策的执行者,人们首先应该从根本上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只有企业各级人员的意识提高了,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和人员才能真正落实企业的各项制度。只有提高认识,他们才能增强意识,企业的内控制度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和内部人控制严重的企业来说,可能根本没有内控制度,因为他们大多对会计不熟悉,也不太重视。他们更看重业务,会计的角色被老板取代。有些企业有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部门和人员,也没有渗透到企业的所有业务领域和经营环节。面对这些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二要完善内控制度,确保全面执行。制度是保证过程控制法制化的关键,过程控制是企业的内在规律。只有建立有效的制度,明确控制过程各环节的控制内容和控制要点,才能真正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构建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面:一是将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体系融入企业一线供、产、销全过程,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其次,建立岗位监管,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岗位、各业务进行日常、定期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最后是一套配套的绩效考核体系,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
3.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有了领导的重视和健全的内控制度,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企业的内部控制必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组织结构、员工的能力和忠诚度、分权和责任表达、预算和财务报告、组织制衡等等。控制环境是对控制程序和控制技术的选择和有效性有重要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我们一般说的是内部环境。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企业管理层必须树立现代管理思想,自觉形成风险管理理念,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企业全体员工明确自己对内部控制的责任。②需要培养遵守制度的企业文化。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现代企业也应该成为法治企业。无论是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还是最基层的员工,都应该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制度为标准检验管理的对错和效果,发挥其保护、监督和制衡的作用。(3)优化组织结构。在设计企业的组织架构时,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利益,防止权力重叠,避免权力真空,使业务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构和具体的人员。④在企业内部形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摒弃一些个人经验主义的东西,以谦虚的态度向先进的同行学习管理中好的制度和方法,善于从书本上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方法,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总结制定适合自身管理和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
4.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需要对企业控制环境的整体状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以确保企业资产和资金的合理配置;审查和评估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及其运行情况,确保企业能够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审查和评估企业各项生产经营业务中控制活动的执行情况,确保企业资金落实到位;审查和评估企业在建立信息系统、获取和传递信息方面的信息处理情况;审查和评价内部监督主体的地位、内部监督机制的设置和内部监督活动的实施情况,确保企业财务控制的实施。
5.充实内控人才库,提高人员工作水平。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发布,我国大部分市属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需求强烈,涉及的从业人员也大幅增加。然而,目前我国内部控制专业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合理配置和开发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内部控制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保证和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品行。信息化环境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业务,还要掌握软件系统的操作。可以建立员工培训机制,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机制,让员工有更大的责任感,明确工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逐步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此外,企业还应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员工行为,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防止企业重要信息资源的人才流失和相应的信息资源流失。
参考资料:
孙娜。如何理解内部控制[J]。《会计学习》2006年第9期。
[2]于海杰。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J].经理,2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