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姬媒体公司

文本/树高

国盈观察专栏作家

到时候,尹姬传媒轰轰烈烈的“电影”可以被迫“终结”,观众可能永远找不到结局。

还记得建国和钢铁侠吗?一部是曾经让国人骄傲的电影,一部甚至开创了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结合的先河。

如今这两部电影已经很少被评论了,因为行业性质注定了内容“过时”。但更可怕的是,电影背后的“影子公司”也将消失。

市值480亿元的印记传媒已经跌到6543.8+0亿元,但依然没有“交代”它,因为它还想在资本市场拍一部终极大片——《娱乐不再有你》。

01

“上市让我们变得富有”是尹姬传媒的两位高管吴冰和丹·密茨的原话。

这话太对了,尹姬传媒上市的“初衷”显而易见。价值2500万美元的庞巴迪挑战者850,价值3000万美元的庞巴迪环球快车,以及众多豪车,包括宾利、法拉利、劳斯莱斯等。这些都是印记传媒上市后“帮助”大股东的战利品。

钱从哪里来的?我们不难想象。上市后,尹姬传媒大股东的融资资金超过数百亿。最大的两个来源是股权质押融资资金超过80亿元,用1:4或1:5融资18亿元。

尹姬传媒曾披露,2065438+2007年7月前,除质押给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华东阳支行的2450万股外,其余质押股份均用于小的股权投资和理财投资。

所谓的“股权投资和理财投资”,大概就是实际控制人小参与的西部证券定增和中银国际4.99%股权的两笔交易,但最后也草草套现了。

除了质押,还有层出不穷的大股东高位减持,套路满满,没完没了。

这是印记传媒上市后的运行轨迹。太“典型”了,自掘坟墓,就等着把自己全埋了。

02

有人说DMG是一家很好的媒体公司,为什么上市后表现如此糟糕?是因为管理不善,还是环境所迫?

如果你问我,也不是。当时的DMG没有问题,它在认真做自己的工作,错误的是它成为了一个印记媒体。错就错在它进入了资本市场。

在传媒行业,有春风的时候,人们选择上市,多是为了融资,增加主业,而印记传媒不是。其上市是典型的做主业进行资本运作的例子。小、等股东是尹姬传媒《我上市了》系列的最佳导演。

这也是压印介质必然失败的原因。目的性很强,最后的结果也不会有好下场。

你不能否认,印记传媒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钢铁侠3》、《建国大业》、《无人区》、《杜拉拉升职记》、《暮光之城》等电影中都可以看到。不过你也注意到了,这些大片和印记媒体几乎都是“联合出品”。

作为“联合制作人”的参与份额是多少?票房收入如何?对当期业绩有突出影响吗?印媒什么都没提,因为热情的“效果”已经达到了。只要股市里的股民认定你是影视圈新的“黑马”,就够了。他们一拍即合,为股票保驾护航。其他的,就让听风雨的散户去猜吧,谁在乎?

远超同行的毛利率和“精准达标”的业绩承诺也在“花式表演”。只要财报好,公司股票就受到很多机构和基金的追捧,股价处于顶峰,这对小和来说是最“实际”的。流量是最高的,至于“剧情”是否合理,“导演”们未必会在意。

小遗留的问题都塞进财务报表里解决。因为合格的财务投资者并不多,所以首先要过滤掉一些“财务盲”,通常是最高层看概念追风的接盘侠,再过滤掉一些初级水平一点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通常是趋势投资者,会被一两个形成“成长”假象的指标所迷惑。比如借壳后,尹姬传媒电影及其衍生品的营业收入从2014年的29695万元飙升至942110000元,而电影业务支出却呈递减趋势,这是很有诱惑力的。

最终最难“搞定”的还是职业投资者,这也是今年股价暴跌的原因——职业投资者发现公司重归,无力回天,只能认集中撤离。其实,即使是专业的投资者也不总是专业的,他们有时也会犯错,比如安信信托,他们只能自认倒霉,出现减值损失。没办法,错怪一个公司或许可以挽回,错怪一个人或许难以收场。更何况,当你面对一群一心一意善于忽悠的国外高管时,又有多少专业性可以帮你维持?

尹姬传媒的大股东可能从上市之初就下定决心要做一部吸引资本市场男女老少的电影,不到众筹资金用完是不会放弃的。

03

“资金”用完,债务不还,对账遥遥无期。这样的“剧本”如何结尾也是个问题。由此,大股东纷纷抛出在美国“就医”的风险,在意料之中。

这时候雾里看花的傻子也不多了。大家都很清楚,尹姬传媒的债券已经违约,不可能再进行新的融资。之前的融资也消失了。无论是小戈文“赌博”输光了钱,还是利润被谁中饱私囊,即使这笔钱真的在海外洗钱了,接下来的事情也与散户、中小股东无关,最多只是少数债权人和司法机关的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策略和资本市场一样可行。

对于小、等人来说,这个“罕见的棋局”已经被发现了。再装糊涂恐怕有点不合时宜。

作为一个合格的演员,要能在气氛有点尴尬的时候绕一圈。尹姬传媒最后的“马戏”是高管集体出来维稳,证明自己“没有跑”,但此时此刻,跑和不跑有什么区别?

问询函没有按要求回复,一切都以“沉默作证”的方式进行。这是尹姬媒体的最后手段。因为股价已经随着自己的沉默而失速下跌。只要“依法”退市,大量后续债务免除,来到资本市场也不乏收益。

到时候,尹姬传媒轰轰烈烈的“电影”可以被迫“终结”,观众可能永远找不到结局。

04

濒临退市,除了踩机构资金,还有怨声载道的散户。

也许你此刻有杀人的心,但如果你是通过看《印第的电影》来踩雷做长线投资,那真的说明你太入戏了,一部有鲜明“印记”的电影要的就是这样的忠实观众。

如何评价小和?作者在这里真的很难描述。作为同时掌握媒体和资本市场的高手,他们早已浸淫于真假之中,把这一套从屏幕上复制到资本市场上。作为“准导演”,他们可能真的有“两把刷子”,因为他们做出了中国大多数人骨子里都在寻找的东西:中西合璧,国产电影...而且他们还炸了中国人爱记的概念。

作为企业家,必然是不合格的。因为资本市场不是赌徒用合法信誉赚钱的地方,“重融资轻回报”的现象正在慢慢改变。作为上市公司的高管,我们没有看到尹姬传媒大股东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那么,让你来这个市场有什么意义呢?拓宽资本市场上市渠道的意义是不是让一批准备充分的投资者利用规则优势制造假象,完成对基金、散户等对手的围猎?

小心拷问印记媒体。如果你当初上市就是为了这样一部电影,有多少股东会耐心陪你看到今天?以前满满的表演和不错的口碑都是因为小和的“写实演技”,这不得不说是对媒体上大家看好的“风口浪尖上的猪”的极大讽刺。

可怕的是,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导演”。比如步森股份的赵为应对债务也选择了异地“就医”,而金立董事长作为小的“赌友”,将金立手机多年取得的成果全部输光。

如果上市只是一部电影的开始,你敢看结尾吗?印记传媒退市或许能给你一个很好的答案。资本市场从来不缺好的“演员”,也不缺好的“导演”,但如果失去了应有的谨慎,变得过于“投入”,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