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为什么违法?如果有,为什么允许它存在和运作?

私募基金私募基金概述私募基金是指面向少数投资者私下(私下)募集并设立运作的投资基金。因此也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或“地下基金”。基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签订委托投资合同的契约型集合投资基金,一种是基于* * * *设立股份。[编者]世界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及特点。私募股权基金在全球发展迅速。私募基金的主要形式是对冲基金,这是一种为寻求最大回报的投资者设计的投资工具。对冲基金不同于共同基金。后者一般是公开发行,需要公开投资组合和公众监督。对冲基金因其私人投资性质不受政府监管,但并不意味着不受任何监管。一般来说,有债权人(贷款银行)的外部监督和合伙投资者的内部监督。截至目前,全球共有4000多种对冲基金,总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虽然数量和规模不如* * *,但发展势头强劲。著名的基金如巴菲特的基金、索罗斯量子基金和长期资本公司LTCM都是对冲基金。尽管对冲基金在前两年处境艰难,但自2000年以来,它们的盈利能力已经反弹。私募股权基金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证明了其顽强的生命力。这和私募基金相对于公募基金的优势有关。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私募基金是由少数特定对象募集而来,其投资目标可能更有针对性,更能满足客户的特殊投资要求。2.政府对私募基金的监管相对宽松,所以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式更加灵活。3.私募基金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样定期披露详细的投资组合,因此其投资更加隐蔽,更不容易被市场跟踪,投资回报可能更高。此外,私募基金的内部治理结构也很有特点。私募基金一般实行合伙人制度,可以有效降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下的委托代理风险。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由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组成。有限合伙人(委托人)是真正的投资人,而普通合伙人是由投资专家组成,主要投资人力资本和少量现金。收入分配是有限的,合伙人也得到了更大的一部分。如果投资失败,普通合伙人的出资首先会损失。这就形成了下面的情况。一方面,投资收益的丰厚分配成为激励普通合伙人的巨大动力;另一方面,对于普通合伙人来说,亏损第一责任可以约束其道德风险。这大大降低了委托代理风险。【编者】与公募基金的优缺点以及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等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其在公募基金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第一,私募基金以非公开的方式募集资金。在美国,公募基金如童基金、养老基金一般通过公共媒体做广告吸引客户,而根据相关规定,私募基金不允许使用任何媒体做广告,其参与者主要通过所谓的“可靠的投资信息”或直接认识基金经理来加入。其次,在募资对象上,私募基金的对象只是少数特定投资者,圈子小但不低。比如在美国,对冲基金对参与者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如果以个人名义参与,最近两年的年收入至少20万美元;如果以家庭名义参与,家庭近两年收入至少30万美元;如果以机构的名义参与,其净资产至少为654.38+0万美元,参与人数也有相应的限制。所以私募基金的投资目标很强,更像是为中产阶级投资者量身定制的投资服务产品。第三,与公募基金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同,私募基金在这方面的要求要低得多,政府监管也相对宽松,所以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加隐蔽,运作更加灵活,获得高收益的机会也相应更大。此外,私募基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基金发起人和管理人必须将自有资金投入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运作的成功与否与其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从目前国际惯例来看,基金经理一般持有基金3%-5%的股份。一旦发生亏损,经理人拥有的股份将首先用于支付参与者。因此,私募基金的发起人、管理人、基金三者唇齿相依,荣辱与* * * *的利益是一体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募基金中管理人利益与激励机制不足的固有弱点。正是由于上述特点和优势,私募股权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展迅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培养了像索罗斯、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和国际金融“狙击手”。在我国,虽然目前还没有公开合法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但已经出现了很多从事集合证券投资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个人。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已经具备了私募基金应该具备的特征和属性。据介绍,国内现有私募股权基金总额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大部分已经利用美国的相关市场法规和管理条例进行了规范,聚集了大量的行业精英和经济学家。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只能默默无闻地生活在没有阳光的地下世界。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中国基金市场的开放已经为期不远。根据相关协议,外资可以在五年内进入中国市场,未来的市场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因此,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尽快给私募基金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让其早日进入阳光地带。这不仅有利于规范私募基金的管理和运作,也有利于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金融创新,不断创造和丰富证券市场的金融产品和投资渠道,满足投资者日益多样化的投资需求。【编者】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区别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最大的区别在于基金投资主体不同,私募基金面向特定的投资者,满足特定基金投资群体的需求。因为有特殊的客户对基金的目标有特殊的预期,所以基金发起人为了填补市场的空白,推出针对部分目标客户定制的基金产品也是一种市场策略。正是私募基金的这一特点,使得私募基金的产品合同具有协议性质,即投资者可以与基金发起人协商,确定基金的投资方向和目标,而不是由基金发起人单方面决定。换句话说,私募基金更关注特定投资者的需求。2.法律法规的差异一般来说,公募基金是面向普通投资者的。为了保护众多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国家法律法规对公募(无论是股票还是基金)都有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和更详细的信息披露要求。但是私募基金可以是个别协商的结果,因为投资者只是某一个群体,一般法律法规的要求可能没有公募基金那么严格细致。比如放宽了对单只股票的投资限制(现在公募基金新基金的投资限额是65,438+00%),一个投资者持有一只基金的份额可以超过一定比例(现在公募基金根据投资者不同有不超过3-65,438+00%的要求),私募基金的规模最低限制就更多了。但是,如果政府认为也应该加强对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也可以对私募股权基金提出与公募基金相同的监管要求。那么,在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之前,关于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区别的讨论只能局限在募集方式上。所以,除了募集资金的方式,公募和私募的其他区别特征,以及各自的内涵,取决于政府监管手段的差异和程度。就私募基金的本质而言,私募基金只能针对少数投资者。基金有聚集众多投资的意义。所以现实中,私募基金的定义是由政府根据国家实际情况制定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总之,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明显区别还是在于募集资金的方式,即向全体投资者公开发布招募说明书,还是向特定投资者发布投资意向书。【编者】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是1993 -1995:在萌芽阶段,期间证券公司与大客户逐渐形成不规范的信托关系;1996 -1998:形成阶段,上市公司将闲置资金委托给承销商进行投资,很多咨询公司成为私募基金操盘手;1999 -2000:在盲目发展阶段,由于投资管理公司的火爆,大量证券行业精英跳槽,依靠熟悉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营销。2001后:逐步规范调整阶段,运营策略由保本业务向集中投资策略转变,运营方式由与庄合股向资本提升与价值发现相结合转变。【编者按】中国私募市场现状据业内人士估计,中国现有地下私募基金总量远超深沪两地上市的封闭式基金。其总量保守估计在2000亿元左右,较高估计为5000亿元。按此估算,考虑到这些私募基金主要投资于证券市场,我们可以认为,虽然深沪两地上市的证券投资基金股本和净值占流通市值的比例不到4%,但随着私募基金的加入,这一比例可能会赶上甚至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1999年美国的投资基金比例为18%)。因此,私募基金实力雄厚,证券监管部门需要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逐步规范和引导其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私募市场的发展虽然是自发的、地下的,不算乱,但是相当讲信用、有秩序,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发生大的纠纷。正是因为私募基金的市场化,很多公募基金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在这里得到了解决。首先是基金持有人和管理人之间的激励相容。根据《证券法》规定,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经理日报酬为1.5%乘以1/365,相当高。这直接导致部分基金经理希望在短时间内提高净资产来获益,而在年底分红到来时,又迅速做低净资产,容易造成违规操作。相反,大部分私募基金只是给管理人一笔固定的管理费来维持开支(甚至没有管理费),其收益是从年终分红中按比例提取的,这使得基金持有人和管理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其次,基金经理的风险承担机制。国际上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一般持有基金的3%到5%的股份。一旦发生亏损,这部分将用于先行赔付,以确保经理人与基金的利益挂钩。目前国内大部分私募基金也采用这种方式,但不同的是比例高达10%到30%,所以出现亏损时,最吃亏的是基金经理。之所以比例这么高,是因为我国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同时由于其运营处于地下状态,风险较大,难以吸引资本加入。三是基金管理人对基金持有人的主动选择机制。据说某规模70亿元的私募基金,在招募时向资本持有人提出“八不要”:资金不要少,一般每人3000万以上;不求固定回报;不要花很短的时间。第四是融资和投资方式的完全市场化,很多可能会触及金融管理法规。在私募基金中,目前一些不合法但合理的做法非常流行。第五,私募基金开始关注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