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起步的成功人士有哪些?
一个来自基层的成功故事1:唐骏在我进入微软之前,我其实拥有三家公司,但我决定从微软的软件工程师做起。如果我一开始就说我会申请总裁的职位,比尔?盖茨一定认为我疯了
?唐骏
人在社会上生存,无论做什么都很难一步成功。只有底层努力的人,才能稳扎稳打,才能上上下下。
唐骏说:?有的人刚进公司就说?我想当CEO?其实这是一个非常不现实的计划,因为从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变成一个CEO需要很长的时间。你把自己的计划定得太高了,你会发现,努力两年后,如果和CEO的距离还和两年前一样,那么你很可能会放弃追求。?
每个人都希望早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但要知道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这就像盖房子一样。首先要做的是打好基础,然后一砖一瓦的打好坚实的基础,再一层一层的建起来。长此以往,你会发现,一座建筑已经在不经意间一天天建成。
唐骏于2004年2月出任盛大公司总裁。在此之前,唐骏从1994到1997加入微软。他在微软总部的第一份工作是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后来,由于在1997的出色工作,唐骏被委派到上海成立微软(中国)技术支持中心。在这一点上,对唐骏来说不变的是努力拼搏、从底层做起的精神。到2002年3月,微软(中国)技术支持中心在短短四年半的时间里,从最初的27人发展到400多人。
随后,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高群耀于3月20日辞去总裁职务,唐骏于3月26日被微软总部正式任命为微软(中国)总裁。
想要成功,就要有一种从底层做起的精神。其实古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生活在春秋时代的老子早就说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则千里之外;不积小流,成不了江河大海。?
一切都是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低到高一步步积累起来的。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步就踏上管理的宝座,是不现实的。想要实现职业理想,就要从小事做起,从底层做起,积累经验,锤炼意志,提高能力。只有这样,升职才能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汪海:2000年,汪海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那一年他第一次接触网上交易。然而,几年后,这个26岁的年轻人在合肥高新开发区拥有了自己的互联网公司。他创办的合肥论坛已成为安徽最受欢迎的社区,也是中国最成功的区域性论坛之一。
8元钱的利润
汪海在学校是个穷孩子。当时他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60块钱,其他同学基本都在200块左右。他喜欢玩电脑游戏。上体育课的时候他经常溜出去打游戏,但是他并不开心。在他每月60元的生活费中,只有5元钱可以用作零用钱,其余的用于吃饭。但他知道家里的生活也很艰难,所以他从不多向家里要钱,总是自己想办法。要是我能自己挣钱就好了。?汪海当时一直这么认为。
真正刺激他的一件事发生在2000年。那年爷爷病逝,他回到距离合肥50公里的安徽舒城老家,料理爷爷的后事。他惊讶地发现,爷爷奶奶的终身财产居然有600元。爷爷去世前几天,老人处于昏迷状态。有一次他醒来,第一句话就是告诉他奶奶:我那件衬衫里还有10元,别忘了。?
?这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贫穷。?汪海说。
这时,早早去深圳工作的哥哥在电话里向汪海提到了最火的电子商务。那时候学校里没有和互联网相关的课程。汪海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只是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但如何交易在他的脑海中是一片空白。
2000年下半年,汪海试图用一个朋友的信用卡购买一个国际域名,并建立了他的第一个网站----中国营销网?。为此,他还花了300元买了一台二手286电脑。
通过这台没有外壳的电脑和一根电话线,汪海开始做代理网络域名(即网址)的生意。几个月后,上海的一个客户通过邮件找到了他。大二的他在回复中尽量做到老练成熟,终于做成了第一笔生意。?我80块钱买了那个域名,88块钱卖了,赚了8块钱。?
当时提供此类服务的企业并不多。随后几个月,汪海各行业呈现井喷之势,每月盈利约3000元。当时合肥普通职工月收入只有1000元。
2001年9月8日,汪海赚了4万多元。在新浪推出的一项新的网络推广业务中。他为自己代理的企业预定了搜索关键词。每个词的预订费是8000元,新浪给汪海的价格是4000元。这一天,他一大早就开始订,一天订了十几个字。?我激动得发抖,深深地记得这一天。那天我感觉自己在梦里笑了。?他说。
此后,汪海开始代理企业的网络推广业务,主要客户是鲜花快递企业和翻译公司。?因为这两类公司在网络推广上投入最多。?他说:?另一类是成人用品。?有一段时间,他垄断了中国这两类公司80%的推广业务。?我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什么时候需要。?
?汪海做事很容易?
毕业前很久,汪海的异常行为引起了他父母的焦虑?每隔一两天,正在读大学的儿子就能收到不同金额的汇款单,连送信的邮递员都觉得奇怪。2001年度,汪海与客户的货币交易仍通过邮局汇款进行。
有一天,父母终于忍不住了。他们严肃地质问汪海:?你从哪里弄到这些钱的?你在做违法的事情吗?汪海解释了很长时间,但他的父母不明白。
对于他毕业后的选择,父母坚信他应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中的一个是老师,另一个是工程师。对他们来说,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家里没有任何意义。直到2003年汪海成立公司,他们才有勇气告诉身边的熟人,儿子的工作是搞计算机的。
2002年7月毕业前,汪海还不知道是继续经营中国营销网,还是去另一家企业做总经理助理。当时公司给他开出的月薪是5600元。这时,一位广州的客户表示愿意出价5万元买他的?中国营销网?这使汪海看到了希望,他终于下定决心继续干下去。
当时,国内三大门户网站相继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并以不同方式宣布中国互联网告别烧钱时代,开始进入盈利阶段。经历了2000年的低迷之后,互联网经济开始慢慢复苏。
这种恢复也反映在汪海身上,他在这一年中每天早上8点起床,凌晨2点睡觉。吃饭只要5分钟,体重降到100斤以下,但是生意出奇的好。?毕业后的一年内,因为太忙,我基本上是在无中生有。?他的工作只有两个——通过邮局收款汇款,通过QQ和电话提供客服。每个月都有几万元的收入。
有一天,汪海终于感到不知所措。他想到人才市场招一些员工,问了一下才知道要注册公司招人才。于是2003年7月,他注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招了9个人,正式创业。公司名字是我妈取的——海逸网络,意思是?汪海做事很容易?。
23岁的汪海花了27万元买了一辆尼桑蓝鸟,他认为这是他的最爱。然而,他的父母并不放心。他们与汪海签订了协议,必须带他们一起玩。于是,退休的父母负责他楼上楼下两个公司的记账工作,每天早上和他一起坐车去上班。
此时,联合利华等30多家跨国公司已将制造基地迁至合肥。城市的另一部分也开始变得拥挤。2002年是第一次大学生扩招的毕业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出现拐点。就在汪海陷入两难选择时,65438+45万大学毕业生涌向全国各地拥挤的招聘会。当时有37万本科生失业在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不断出台政策,呼吁去西部、去基层,甚至鼓励毕业生自己创业。
从学生到CEO
外资的涌入,让这个中部省份的中心城市有了别样的繁华。然而,汪海发现,在这座4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一直没有一个适合本地网民发布信息的门户网站。他认为这是一个商机。
2004年底,他创办了自己的第二家网络企业?飞飞网络公司,运营?合肥论坛?,提供本地在线新闻。这个论坛很快成为合肥当地著名的网络信息平台,注册用户超过5万人,在线用户3000人。
但一年过去了,公司依然处于亏损状态。每月支出2万,广告收入为零。
当汪海在这家网络公司苦苦挣扎的时候,一家国内大型社区网站提出以45万元的价格收购他?烫手山芋?。他一下子就意识到了这个论坛的价值,决定坚持下去。
2007年,似乎一夜之间,合肥论坛成了广告主眼中的明星。客户广告金额从第一个月的3000元增加到每月3万元,现在是每月5万元。这些广告客户很多来自投资开发区的跨国公司。
现在,这位年轻的CEO不得不面对管理员工和公司发展的问题。
?他们昨天叫你小王,今天却叫王先生,有点受不了。?起初,汪海甚至不能适应员工地址的变化。在第一次公司会议上,他发言时浑身颤抖。
为了消除这种不适,汪海开始实施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初期,每天早上八点半,他带领员工唱《羊皮纸》,两周去一次KTV唱歌,不定期带员工出去吃饭、旅游。
但他很快发现,尽管他和员工打成了一片,但他们的精神却消失了。许多人开始对这家公司的未来感到困惑。有一次,汪海无意中听到他公司的两名员工在厕所里的对话,其中一人问另一人:?为什么王力可经理这么喜欢打比赛?
?我理解CEO的工作不仅仅是让员工感到亲切,还要把握公司发展的整体战略。?他说,?你也必须和他们保持距离感。?
但他依然保持着洗澡的爱好,口袋里塞满了洗澡票。这是他与客户沟通的方式。
2008年初,合肥论坛正式引入战略投资者江苏365网络公司。365网络的战略投资者华商传媒是上市公司文华传媒的子公司。因此,合富论坛实际上间接成为了文华媒体的控股门户。
据汪海介绍,战略投资后,合肥论坛将不断为合肥论坛的发展注入资金,为论坛的持续稳健运营奠定基础,这也标志着论坛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作为一个成功的年轻企业家,汪海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正是他这个年纪的很多创业者所缺乏的。?管理者对自己管理的企业要有一个评价,就像对自己的评价一样,要客观深刻。?王海儒说。
一个来自草根的成功人士第三篇:董明珠提到董明珠的时候,她的竞争对手是这样描述她的:?董姐走过的路;不能种草。?由此可见铁娘子的威力。还有格力内部的员工这样评价自己的女老板?她说话铿锵有力,做事果断。即使不化妆,她看起来也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还有媒体说?虽然这个女人36岁之前的生活平淡无奇,但是36岁之后,她用自己的坚韧和坚持走出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80后励志网带你了解这位女强人在女性职场的励志故事。
董明珠的创业故事为什么催人奋进?因为很少有人像她一样,36岁从基层业务员做起,15年,她凭借超越普通女性的能力,升任格力集团CEO。
第一,大器晚成不输人才。
董明珠1954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家庭,1975参加工作。当时她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36岁之前,她的生活平淡无奇。谁也不会想到,36岁之后,董明珠用自己的坚韧和坚持,创造了一个职业传奇。
1990年,董明珠毅然辞职,南下打工。那时候,她36岁。到了格力公司,她不得不从基层业务员做起。不懂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凭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在40天内追回了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务,令当时的总经理朱江洪刮目相看,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励志故事。这就是这位女强人的创业传奇开始的地方。董明珠凭着勤奋和真诚,一直在创造格力公司的销售神话,个人销售额飙升至3650万元。
二、雷厉风行的女上司
1995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的销售经理。下属是这样看当时的女老板的:一个从来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卡管理?只有一个:你自己的原则,你认为对的。
董明珠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隆冬时节积压的19000台空调。对此,大家通常的做法是每套降价300元出售。董明珠说?不会,正常产品降价会损害形象。?她出人意料的做法是把积压的空调分配给各个经销商。业务员没想到新官上任三把火,烧着了自己,烧个没完没了。
在生活细节上,铁娘子也做了这样的规定?上班时间不允许吃东西。一旦被发现,第一次罚款50,第二次100,第三次走人?。当大家都以为只是说说而已的时候,有一天,董明珠走进办公室,发现有八个员工在吃饭。仅仅过了10秒,铃声响了。董明珠很没礼貌,每个人拿了50块钱。所有人都傻眼了。董明珠说,只要违背了原则,再小的事都是大事,一定要管到底。
有一天,一个年销售额654.38+0.5亿的大经销商来到格力工厂要求特殊待遇,语气不容商量。董明珠非但没有理会他,反而猛烈回击:被格力的分销网络开除。大家都很担心这个女老板。一个还没坐稳位置的销售经理,一天之内毫不犹豫地把654.38+0.5亿元的年销售额扔了。董明珠的回答很简单:只要我违背原则,我就下马。
女强人的铁拳让庄家不得不手软。很多空调厂往往纵容大卖家,让他们跨区域经营,让当地的小经销商根本无法竞争,混淆市场。通过这样做,董明珠将能够扩大小经销商的规模,这将使他们领先一步。
第三,铁腕解决拖欠问题
拖欠货款是我国零售批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让很多经销商头疼不已。信邪的董明珠用一年时间解决了所有问题。她的做法很简单也很霸道:拖欠货款的经销商一律停止发货,补齐钱后先交钱再提货。
然而,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她捅了马蜂窝,大大小小的经销商向格力老总朱江洪投诉,甚至有人声称:有她没我。?董明珠也不服软,针锋相对的说:那没有他还有我。?朱江洪给董明珠出主意:有没有可能把货款补上,先发货再收钱?董明珠笑着说?好的。?结果货款一到手,货却没送到。董明珠说?想要货?先带钱来。?董明珠口若悬河:?就算别人都这样,我也是格力。?就算100次撞墙,董明珠也会撞10l次。拖欠债务的高墙必须倒塌。
董明珠强硬的效果是格力在1997和1998没有L分应收账款和L分三角债。之后大家都信了董姐。不取钱,就拿不到产品。只要过去付款,永远不会拖欠货款。董姐做事,心服口服,放心!
第四,职场女性的励志奋斗精神
年轻的时候,董明珠每天只睡五个小时。据说现在董明珠经常在睡觉或者午睡的时候思考问题。当他有什么想法的时候,董明珠会在半夜一两点跳起来,拿个本子记下来,甚至会在半夜给老板打电话。正是她的奋斗精神,导致了很多营销招数的诞生。
1995年,董明珠发明?淡季返利即根据经销商在淡季投入的资金量,返还相应的利益。像这样?钱?商品?关系,成为?钱?李?关系既解决了厂家淡季的生产资金短缺,又缓解了旺季的供应压力。1995年格力淡季回款较上年增长3.4倍,达到11亿元,为1996年与春兰决战做好了市场准备。
1995,格力叉子被发明了?年终返利?将7000万元的利润返还给经销商。
1996,空调淡季,格力靠淡季返利拿回15亿元。在淡季价格战中,各品牌不得不纷纷降价,甚至零售价低于批发价,批发价低于出厂价,伤害了他们的生命力。董明珠规定格力L不能减钱。8月31日,格力宣布将10亿利润的2%按销售额比例补贴给各经销商。就这样,在空调行业1996最困难的时期,格力的销售额增长了17%,首次超越春兰。
格力不仅把收缩营销队伍省下来的钱补给了经销商,还在1997把2.5亿元返还给了经销商。
董明珠认为,只有经销格力赚钱,才能长治久安。她不仅把供不应求的空调平均分配,防止大经销商垄断供应,扰乱市场,还引入了空调身份证,让每台空调都能在市场部备案。
一般来说,9-3月是空调淡季,4-8月是旺季。淡季价格不同,淡季比旺季低2万分。一般厂家都在想尽办法把旺季从4月提前到3月,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
1998,董明珠突发奇想,在朱老师的支持下,宣布延长淡季一个月。4月份继续执行3月份的淡季价格。格力不要他拿到的钱。在其他工厂回心转意的时候,很多大经销商已经拨款给格力买格力的产品了,有些厂家叹息。董明珠真的很彪悍吧?这么多年,我们从没想过这步棋。?
就这样,在15期间,董明珠从一个基层业务员成长为格力的总经理。2005年至今,她一直担任格力副董事长兼总裁。自董明珠担任总经理以来,她和董事长朱江洪创造了中国商界独一无二的奇迹。在她的带领下,从1995到2005年,格力电器连续11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第一。从2003年开始,销售额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净利润增长超过15%!
猜你喜欢:1。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
2.成功人士都有悲伤的创业经历。
3.关于成功转行的名人
4.成功人士面试范文
5.成功人士背后的辛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