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近期发展

世纪之交,莱钢确定了新世纪初尽快做强做大的发展战略,加快了配套转型和结构调整。首先,莱钢立足填补空白,深挖潜力,抓住了市场机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党的十六大后,莱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实践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制定实施了《莱钢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纲要》,搭建了“科技莱钢”、“数字莱钢”、“生态莱钢”、“人文莱钢”的基本框架,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及时调整“十五”计划,加快推进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大型H型钢。2005年实现10万吨钢,进入中国十大钢铁行列。十五期间,本集团钢、铁、木材产量分别由2000年的26543.8+40万吨、6543.8+70万吨、6543.8+96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6543.8+33万吨、765万吨、6543.8+49万吨。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总额分别从2000年的60亿元、5亿元和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96543.8亿元、32亿元和65438.0亿元。

“十一五”后的2006年和2007年,莱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实施阶段性战略转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追求大投入后的大产出,使现有654.38+00万吨钢受益,在钢产量小幅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历史性突破。2007年生产钢材11.7万吨,生铁1.79万吨,钢坯11.25万吨。销售收入586亿元,利税总额96.7亿元,利润总额56.7亿元。与2005年相比,钢产量仅增加654.38+0.3万吨以上,销售收入增加654.38+0.9亿元,利润增加40亿元。截至目前,已淘汰3座25t电炉、4座128m3高炉、2座4.3m焦炉和部分轧钢生产线,工艺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吨钢综合能耗663.78kg;吨钢耗3.43t,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全年节能654.38+04.63万吨标准煤,实现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荣获“山东省优秀节能企业”称号。COD和SO2排放量分别减少4%和5%,实现莱芜市下达的减排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清洁生产标准。11单位完成主辅行业改制,公安和中小学教育系统顺利交接;成立了集团董事会,建立了以产权为纽带的新型管控模式,集团运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