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银行和英美银行的结构性差异是什么?
关键词:英德金融体系比较分析
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由一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组成。英国和德国是世界上金融业比较成熟的国家,但金融体系存在显著差异。英国是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德国是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本文从金融市场和银行中介行业两个方面分析了英国和德国金融体系的差异。
金融市场的差异
(一)股票市场的差异
英国有一个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1973年,11地方证券交易所全部并入伦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有两个市场:主板市场和另类投资市场(AIM)。主板市场专门为经营业绩好的成熟企业融资,上市条件严格。AIM市场致力于为小型成长型企业募集资金,上市条件相对宽松,没有规模、经营年限、公众持股等限制。到2007年2月,* * *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有3,265,438+065,438+0家,其中65,438+0579家在主板市场上市,65,438+0632家在AIM市场上市,包括700多家在英国主板或AIM市场上市的外国公司。
德国有八个地区性证券交易所,但大多数交易都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进行。德国股票市场可分为官方市场、受监管的官方市场、新兴市场和受监管的非官方市场。官方市场是最重要的市场,90%的股票在这里交易。上市公司必须满足严格的条件,才能在这里发行股票。在官方市场交易的股票大多是传统的德国大型股份公司(如奔驰、奥迪、西门子等。)和一些大型外企。在官方市场上市成本高,信息披露义务非常严格。在规范的官方市场,上市条件相对宽松,不需要提供公司成立函,简单的报告即可。入市成本比官方市场低50%。新开市场1997,主要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市场一度发展迅速,由于上市标准过于宽松,对上市公司缺乏监管,投资者对其失去了信心。它于2003年5月关闭。受管制的非官方市场(Freiverkehr)是一个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原则上没有法定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存在审批问题。证券的上市交易只需要司法机构的批准。到2004年6月,德国所有市场共有10710家上市公司,其中法兰克福有57810家。然而,在这65438+10万家公司中,德国本土公司只有973家,外国公司有9737家。
从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只有一个证券交易所,两个市场,德国有八个交易所,三个市场(新市场实际上并不存在)。英国本土企业主导市场,德国的外资股比例高于英国。* * *相同的一点是,两国股市都高度国际化,但英国的外国股票交易量远大于德国。以2002年为例,英国的外国股票交易量为2100亿美元,而德国为10100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20倍。
(二)债券市场的差异
英国债券市场按发行主体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债券。任何债券发行都必须经过FSA的审查和批准。近年来,政府发行的债券数量大大增加。自2003年以来,每年的发行量超过500亿英镑。传统上,政府债务的发行和管理由英格兰银行负责。1998年4月以后,这一职能移交给财政部债务管理局(DMO),制定短期利率的责任也移交给DMO。英国国债发行最显著的特点是做市商制度。做市商是指经DMO批准直接从DMO买卖政府债券的经纪人。它有两个作用,就是可以自己买,也可以帮其他公司买。一般都是招标采购。目前,英国国债市场共有65,438+07家金边证券做市商和5家内部交易商经纪商。
德国债券市场是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发行部门包括非金融公司、政府部门、财务公司和国外筹资者。债券的种类有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德国的公司债和英国差不多,公司债占比很小。如果仅考虑境内债券融资,非金融类公司融资占比在大多数年份都不到10%。这是因为德国公司债的发行额度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程序复杂耗时。另一个原因是间接融资容易。对于政府债务的管理,德国采取多部门分工合作的方式,即由联邦财政部、联邦中央银行、联邦证券管理局和联邦金融机构股份公司共同负责。联邦财政部制定国债发行政策,监督政府收支。联邦中央银行负责具体发行,联邦证券管理局负责债券债务的登记管理和还本付息,联邦金融机构股份公司负责具体发行计划。显然,这种管理制度与英国的管理制度有很大不同。
英国发行的债券总量远高于德国,但外国机构在德国发行的债券比例高于英国同类指标。
银行中介行业的差异
(一)经营范围的差异
英国的银行业可分为两类:完全授权银行和许可存款银行。人们充分认识到,银行的业务范围很广,包括存款、信贷和债券交易。ldt的服务有限,主要以吸收公众存款为主。这些都是小型金融机构,公司名称中不能使用“银行”二字。
德国银行业可分为综合银行和专业银行。综合银行是“全能银行”,提供所有金融服务,包括存款、贷款和证券业务。它们主要由三种类型的银行组成:储蓄银行、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专业银行是指从事特殊业务的银行,如抵押贷款银行、开发银行和住房储蓄银行。他们的业务范围通常受到相关法律的限制,但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的放松,他们的业务范围有扩大的趋势。
英国和德国的区别在于德国的全能银行体系,而英国的严格分业银行体系。英国金融“大爆炸”后,这种管制放松了。银行可以持有保险公司和企业的股份,并参与金融市场,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界限变得模糊。
(2)其他差异
除了银行结构即业务范围的差异,英国和德国银行部门的差异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在企业外部融资中的地位不同。英国非金融企业的外部资金虽然主要来源于银行,但比例不到50%,而股票和债券合计近40%。相反,从1970-1996,在德国企业的外部长期融资中,银行贷款的平均比例为82%,股票和债券仅占12%。由于英国银行地位相对较低,金融市场地位相对重要,西方学者将英国金融体系归为市场化金融体系;德国的情况正好相反,所以德国的金融体系属于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
2.利润水平不同。英国银行业利润率很高。由于德国的国有银行和抵押银行的利率很低,排除这些银行后得到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从利息收入来看,两者差不多,但是英国的非利息收入比德国高很多,德国的人员成本也比英国高,所以英国的利润与资产的比率比德国高0.4个百分点。英德银行业绩的差异也可以体现在股票上。2003年,德国所有银行的股票平均回报率为0.7%,而英国高达11.1%。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英国银行的非传统银行业务非常发达,已经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德国银行业垄断程度低于英国,英国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垄断利润,英国银行业务的收费普遍高于德国;德国公共银行部门和合作银行在银行业中占很大比重。这些银行不以银行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提供服务的费用和利息要求很低。英国的银行都是以利润为导向的;德国中小企业主要从公共银行部门(储蓄银行)获得服务,降低了德国整个银行业的收入;英国的零售银行和分支机构比德国少,这降低了运营成本。3.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不同。英国银行业一直比德国更加国际化。英国的外资银行分行较多,外资银行的贷款占英国总贷款的20%以上,而德国的外资银行份额不到10%。
4.银行和企业的关系不一样。与英国相比,德国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更为密切,这根源于公司治理制度的差异。英美法律强烈要求公司管理者代表股东利益行事,利润最大化是公司的唯一目标。如果代理商达不到股东的利润目标,公司就会被敌意接管。德国的治理机制可以概括为“两级管理,* * *带决策”。
双层管理是指德国股份公司设有监事会和管理委员会,两者都负责公司治理。监事会负责公司治理和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于公司结构调整、经营范围变更、战略安排、股利分配、收购其他公司等特殊事项,监事会有权任命、监督和解散管理委员会或部分成员。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的具体管理工作。
* * *决策相同是指监事会成员一半由股东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另一半由职工选举产生,代表职工利益。公司的决策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做出的。股东利益是管理层追求的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还必须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利益链上有股东、经理、银行、员工,银行处于核心。如果公司资金出现问题,银行采取额外贷款而不是让其破产,因此敌意收购在德国很少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德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公司缺乏其他融资渠道,只能依靠其开户的银行并与之保持长期关系。
物质产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表现为供给的无限性和需求的有限性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有效需求和创新不足。可持续发展是网络经济的基本发展模式。原料生产的M-B and B-C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它选择使用价值最低、社会(包括企业)成本最低的任何一种物质作为生产投入来配制B,同时根据最终消费品有效需求的原始基础物质需求来配制B,B的结构是C,所以不能实现社会价值的产品很少。可见,网络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其联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