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改进是指为改进产品的特性和特征和/或改进用于设计、生产和交付产品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而开展的活动;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持续改进的目标是质量管理体系。设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其结果导致纠正或预防措施。
一、持续改进的目的
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是提高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企业应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最高管理者应对持续改进做出承诺,所有员工都应积极参与持续改进活动。
二、持续改进的现状:
三鹿事件和毒胶囊事件很容易让我们认为这些企业没有重视质量?必须有质量管理体系,同时经过质量部门认证后会有一系列的证书颁发。那么,在质量体系运行中是否有效呢?没有持续改进吗?……
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对持续改进的理解还很肤浅。不合格产品退货时,质量管理部门不分析产品缺陷,售后服务不反馈服务过程。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是孤立运行的。因此,确定不合格的原因非常重要。作为持续改进过程的输入,其准确性直接影响持续改进的效果。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有许多识别不合格原因的活动。常用的持续改进方法是:以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基础,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对企业不合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当然也通过数据分析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产品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最终导致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在企业范围内理解和掌握这种一致的改进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实施持续改进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企业持续改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持续改进的主动性不够
企业为满足“审核要求”而采取的一些纠正或预防措施,大多局限于问题的表层,仅限于解决审核中已出现的问题。我认为我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好的水平,我不是主动“进攻”去找自己的问题,而是等着别人去找问题。企业还能谈持续改进吗?
2.领导重视不够。
领导者是组织政策和目标的制定者,任务分工的计划者和资源的分配者。领导者的承诺和积极参与对于建立和保持有效的质量体系并使相关方受益至关重要。有些企业领导没有意识到质量体系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只是因为客户的要求才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心态只停留在为了拿个证书。那么,企业肯定会陷入两个系统的困境。
3.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差
在一些企业中,系统文件的可操作性不强,操作文件的更新滞后。有些企业无视客户提出的设备更新、人员变动、新要求,认为作业文件可有可无,原有作业文件不能及时更新,仍按惯例操作,就会一意孤行,出了问题后悔莫及。
4.员工培训实践效果差。
训练实践的效果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完成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不全面,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对企业发展没有促进作用。二是训练照本宣科,没有实战效果,训练没用。训练完了还是“现在怎么做还是现在怎么做”。三是培训对象超脱,不关注,比如参加标准培训。
5.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对企业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对审计的内容只看到一些表面的东西,认为企业的体系运行符合要求,不能继续检查;现场审计,缺乏观察和思考,走马观花,往往只看到表面,看不到本质,找不到问题的证据,最终也找不到问题。由于缺乏耐心和细心,为了完成任务,勉强开出的不符合,既没有说服力,也没有指导性。由于审计水平的下降,被审计方偷懒,无聊。
6.执行力度低,各种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企业每年开展的内部审核活动、产品质量审核、过程质量审核等质量检查活动中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由于内审员水平和人际关系的限制,有些企业在每次内审中只找到一些容易整改的问题,出具几份不合格报告来应付各级领导和外审,但实际问题很多,有的还很严重。另一方面,仍有不符合项只是为了整改问题而发出,不注重全面检查,导致下一次审核和重复问题的发现。因此,对整改的跟踪检查和监督不够有力,不能充分发挥纠正和预防措施这一改进工具的作用。
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中“持续改进”的对策
如何使持续改进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有效运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是所有获证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内容之一,持续改进整体绩效应该是企业永恒的目标。如何持续改进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应把握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持续改进工作
持续改进的积极意义不是发现问题后采取被动措施解决问题,而是从追求卓越的角度出发,使企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做得更好。有效的持续改进活动首先是积极的、有目的的改进活动,涉及单个、局部或区域、整体等不同层次的改进,能为企业拓展更多的升值空间。持续改进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也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境界。
持续改进的质量反映了企业管理的质量。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逻辑结构。持续改进是企业正常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持续改进,就会切断企业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通道,其管理就会在固有层次上循环。最终,系统变得僵化或无效,被市场淘汰。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市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管理和技术必须与时俱进。在原有管理和技术平台的基础上,以渐进的方式通过持续改进逐步发展积累到一定阶段或程度,不断将持续改进的管理推向新的高度。所以绝不能把自己的管理和产品维持在原来的水平,必须全力推动持续改进,使企业的管理和产品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企业不断追求卓越的关键不在于它有多少问题。但是否具有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时刻发现自身的弱点和不足,采取措施,不断改进。一个企业无论出现什么问题,只要持续实施改进,就会比过去更强大。一个优秀的企业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推动企业进步的改进需求和机会的,因为失去了一个持续改进的机会,就失去了一个改进和完善管理的机会。
2.转变观念,发挥领导作用。
世界著名质量管理科学家费根鲍姆博士指出:“公司领导是质量成功的关键”。强有力的质量管理领导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非常重要。今天的竞争趋势不是由个人在质量方面的努力决定的,而是由公司内部的一个环境和一个框架决定的,让每一个员工都能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因此,公司质量领导的作用加倍重要。领导者不仅要积极参与质量体系的建设,规定各部门、各级人员的职责,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为体系的运行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领导者应发挥表率作用,制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激励、激励和认可员工的贡献,教育、培训和指导员工,在工作方法上做到透明、务实和以身作则,为企业的持续改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
3.注意体系文件的适宜性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内部管理或外部环境的变化,最初编制的一些支持性管理文件的一些要求已不适应,特别是要加强第三级运行文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也在发展。无论是从引进新设备、新人才、新方法的探索,企业的三级文件都应与时俱进,根据实际广泛征求意见,逐步修改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优化每一项质量活动的流程,逐一取消不切合实际的操作,使其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更具可操作性,更有利于质量控制,既保证了文件的适宜性和质量控制。
4.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首先,从实际出发,科学编制培训内容,采用多种新颖独特的培训方式,通过听、查、看、问、互动相结合,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通过图表、分析、讨论等方式与学员交流,加深理解,以考核落实培训,真正达到培训目的,提高培训质量。其次,培训要有针对性,注重培训效果和质量,要有针对性,区分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讲义,管理层要培训什么,操作层要培训什么。要有所区别,有针对性,才能提高培训质量。
5.提高内审人员的内审水平。
众所周知。一批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是企业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标准的进步,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个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如果不追求自身素质的持续提高,就很难适应时代发展和企业持续改进的要求。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不仅执行检察任务,还能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指导解决这个问题,教会遇到问题应该怎么做。因此,通过外部培训、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实践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内部审计成功的坚实基础。
6.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一种能力,内涵很广,包括各种学科、方法、理念的概括。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通过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在《≤一分钟提升执行力≥》一书中写道,没有执行力,就没有企业的成长;建设执行力,从成功决策开始;指导执行,制定合理的企业流程;开展执行力,要从领导者做起;提升执行力,发挥“鼓励”的效果;要提高执行力,就要拿起沟通这个武器;提升执行力,倡导团队力量。企业应当推动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实施。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彻底整改,加强对纠正预防措施的监督,检查整改后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和纠正预防措施的整改不到位。
7.坚持群众性QC小组活动。
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中,形成发现、分析和改进问题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推进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促进全员、全过程、全企业参与,倡导QC小组活动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2005年,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QC活动,解决63焊料一次浇铸合格率低的问题,通过生产过程中搅渣温度、时间不足等主要原因,制定了详细的对策。
并按计划认真实施,提高了63焊料的一次性浇铸合格率;2006年锡锭产品外包装原来是用10#铁丝捆绑,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如果在运输过程中被雨水打湿,会导致生锈,从而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于是,冶炼分公司“三人QC小组”对锡锭包装的选材和捆绑方式进行了改进和探索,并对塑钢带进行了粘接强度试验,采用全塑钢带进行捆绑和捆绑。2008年锡锭铸造由手工铸造改为机械自动铸造;在此过程中新建了氧气站和加油站。2009年奥斯麦特炉、烟化炉、沸腾炉运行富氧熔炼焙烧;氧化锅、混锡锅、离心锅等新技术的应用,由燃煤改为燃气,大大提高了产品产量。在环保方面,也实现了节能减排。因此,坚持QC小组活动是企业持续改进的保证。
综上所述,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本质,是为企业及其顾客提供增值利益,提高整个企业活动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措施。改进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戴明博士提出了PDCA循环的改进模型,朱兰博士将改进过程定义为螺旋过程。只有通过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持续有效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