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公司报价有哪些猫腻?

一般装修用户装修经验较少,容易被装修公司忽悠。简单的引用会让用户感到困惑。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装修公司的报价有什么问题:1,施工工艺:一般来说,装修报价里都会详细的描述每道工序的施工工艺,但是那些专业的话我们可能看不懂,但是要看精心装修用的材料的品牌,有没有详细的说明。2、材料规格:一份详细的装修工程报价,对于所用的材料,每一种规格都要写在后面,包括品牌、规格、单价、数量、总余额等。材料的都写的清清楚楚,有的装修公司为了钻空子,把规格和数量都擦掉了,这样会导致以后问题很大,各种成本增加,各种质量问题,一定要查看报价。3.损耗:装修报价表一般都是每平米的,所以没有明确标注损耗。但是装修公司提供的装修报价必须包含单价和总价。很多装修过程中都会发生材料损耗,所以装修公司一定要在装修报价中注明损耗的原因。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任何项目的基本亏损都不会超过10%。如果发现超过这个比例,应该要求对方给出合理的解释。4.舍低取退:有些建材商家会和家装设计师谈判,设计师在设计中使用他们的材料,建材商家会给设计师一定的回扣。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设计师在设计时会有意使用这些带回扣的材料,而这些带回扣的装修材料的价格又高于市场价,这就增加了业主的装修费用。5.分解装修报价:从目前装修市场的报价来看,有很多装修公司是通过价格分解来报价的。常见的做法是将单个项目随意分解成多个子项,对每个子项分别报价;报价时会相应提高价格或少量项目重复计算。比如我们一般是按照每平方英寸的价格来报价,不包括拉手和锁,但是有些装修公司把它分解成门扇、门套、合页等。因为业主对装修工程不太了解或者装修公司把它分解的很隐蔽,让业主不知不觉,但是装修总价不知不觉就增加了。6.做一个虚拟的折扣:装修公司根据业主的需求,先给出装修报价,然后根据业主对折扣的渴望,再给一些折扣。表面上看,业主获得了很多优惠,但实际上,由于初期报价较高,即使优惠,业主实际支付的装修费用往往也高于实际成本。7.常见补充项:(1)拆墙改造:所有装修公司的报价中基本都写明了拆墙改造的费用,但实际装修过程中容易出现临拆的问题。比如,一开始业主并不知道墙上有地梁,但是倒了一半才发现。如果预算合同没有这一项,那么他会直接报价100-200元。做还是不做。这时候,主人得很难认了!(2)铲墙皮:不是为了装修。一般不知道铲墙皮包括铲墙皮(去掉墙面的白灰层和水泥砂浆层)。墙面不平就要找平。只是觉得铲墙就像铲墙一样简单。当施工发现合同概念模糊时,就会开始扯皮,所以合同要按照流程分解标注。但这还是有利有弊。乍一看很便宜,但单项加起来其实不便宜。(3)砖贴砖:常规砖贴砖、平贴砖、竖贴砖的成本是一样的,但是斜贴砖、马赛克或者铺设异形砖的成本会根据规格和工艺增加20-60元,但是有些公司不会直接告诉你这个。8.拆:把一个项目拆成几个项目,单价下来了,总价却上去了。这个陷阱是装修公司的常用伎俩。9.单位转换:本应以平方米报价的项目改为以米报价。10,摆弄工程量:很多公司往往以工程量为陷阱,获取更高的利润。11,主材单价在玩花样:不是价格非常明确的名牌产品,而是换成不知名的产品,让消费者不知道价格。12、报配件价格:消费者对主材有详细的研究,但不清楚配件的价格,所以装修公司往往利用配件设计陷阱。13,主材和辅材价格不单独报:14,重复计算:门安装已经包含在合页中,地板钉已经包含在地板安装中,然后在最后加了一个工程“五金”,价格3000元。当预算员问这是什么材料时,回答是不知道。这是前几年小装修公司常用的陷阱,现在用的少了。15,面积测算虚假夸大:有些装修公司会故意在预算中夸大建筑面积,以获取更高的利润。特别是墙面,少数装修公司会多报粉刷面积。在每一个装修订单中,通过虚报面积获得约10%至20%的利润。大多数情况下,测量装修面积的工作是由装修工完成的。即使主人拿着纸笔在边上记录,装修工的手势变化也不容易察觉。原本25厘米的长度很可能变成28厘米。这里多3厘米,那里多3厘米,这些多出来的材料费用全部进了装修公司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