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标识
那么如何辨别耐克鞋是不是正品呢?耐克有很多代工工厂,包括中国的东莞,昆山,莆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虽然产地不同,但质量基本相同。但是不同价位的耐克鞋质量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下面教你几招如何辨别耐克鞋的真假,希望对喜欢耐克鞋的粉丝有所帮助。
第一种方式:一对一比较。
最科学的方法是一双一双地比较鞋子,和眼见为实。
将购买的耐克鞋与同型号(同款同色)的进行一对一的对比。如果没有区别,那一定是正品。若仍有细微差别,可进一步对比,因为这种细微差别可能是由于不同产地(不同工厂)、不同年份批次的正常差异,条号可能相同,但材料可能在下一年的复制中略有调整;如果还有疑问,请找品牌公司确认。如果你找不到相同的款式,你可以用耐克的不同颜色来对比。关键是看鞋底的区别。如果鞋底相同,基本可以判断为正品。因为鞋底的研发是最难的,往往占鞋子总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假货要想和正品一样的质量,太贵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通过网络对比官网的图片和款式,可能会因为拍摄时的光线等因素造成材质的色差。
第二种方法:计数器验证法
把网上买的耐克鞋拿到线下专柜店进行真伪鉴定,有三个问题。第一,是否从本店购买,店员没有义务帮助非顾客鉴别真伪;第二,店员往往对网购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如果不是熟人,一般都是处理事情。第三,专卖店员工流动性大,很多新员工不够专业。同时,耐克每年推出上千款,一家店采购销售的耐克款式非常有限。员工不了解某个产品很正常。从这个角度来看,专柜验货未必100%可信。
如果你真的想去耐克专卖店或专柜验货,建议:
第一,自己找同款,仔细对比,相信自己的眼睛;第二,如果要问,不要说是网购,不要透露价格,以免店员热情受挫。三是询问真假的判断依据,然后自己判断准确性。
第三种方式:零售商提交给耐克鉴定。
通常情况下,品牌公司不接受个人消费者的正品鉴定申请,国家相关部门也无法核实。如果你从一家著名鞋店购买了品牌鞋,你可以联系该著名鞋店的客服人员,在对鞋子进行唯一标记后,将鞋子寄回该著名鞋店。名鞋店确认鞋子是名鞋店出售后,会通过名鞋店官方直接与耐克沟通,按照正规流程进行官方鉴定。
延伸阅读:质量是网购真伪的最大误区
线上买鞋和线下买鞋差别很大。如果在实体店买鞋不满意,可以马上换一双。就算线头有问题,也可以把剪刀剪下来再买。但是网购不满意退货的时候,往往会觉得麻烦。再加上网店良莠不齐,对网上销售的信任度不足,导致在知名鞋店这样的正规电商购买时,一些非质量问题的小线头、小瑕疵,被放大成质量问题、一般质量问题,甚至升级为真假货。
作为国内领先的鞋类电商和福建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名品鞋店已获得李宁、kappa、新百伦、Puma、阿迪达斯、安踏、骆驼等30多个国际一线品牌的官方授权。多年来,与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各大品牌公司相关负责人多次认真沟通,一致认为对消费者来说,最科学的鉴别方法是一个个对比鞋子的进步。
著名鞋店CEO托马斯,有20年鞋类外贸经验(早年创办的爱德鞋业,目前是福建最大的鞋类出口企业)。从2008年创办名品鞋店开始,他就坚持对每一双鞋进行质检,确保每一双鞋都没有质量问题。知名鞋店从品牌公司或其指定的授权经销商处购买可靠的商品。在进入仓库之前,每双鞋都是从鞋盒里拿出来,放到流水线上。专业质检人员对鞋子内外质量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线头、色差、溢胶、变形等质量问题,然后重新包装回鞋盒。好的产品放入好的仓库开始销售,坏的产品放入坏的仓库,然后退回给品牌公司。
托马斯介绍,一双运动鞋通常由300多名工人用不同的工艺制作而成,一定比例的质量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品牌公司或者厂家来说,质量问题只能控制在1%以下,这已经很难了,但是对于客户来说,他收到的有质量问题的鞋子,对他个人来说是100%,这是无法接受的。
为了解决可能出现的1%的问题,名鞋店坚持投入大量人力和成本为顾客做质检。托马斯坦言,人工质检可能会有疏漏。即使把质量问题降低到万分之一,几百万客户中的100个客户都会有不好的体验,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
因此,著名鞋店推出了7天无理由退货和30天退货的政策,以确保客户在遇到少数次品或不喜欢款式时可以无忧退货,从而真正确保网购无忧。
小贴士:
目前网上流传最广的鉴别名牌鞋真伪的方法是鞋标鉴别法。
其实单看鞋标的识别并不严谨。首先,鞋标的仿制成本极低,量产不到1美分;其次,即使同一个品牌是正品,不同产地、不同工厂、不同批次的鞋子标识也可能存在细微差异;第三,在某些部分区分字母和线条很马虎。不同的款式,不同的工厂,不同的生产时期,往往会根据鞋型调整鞋标的大小,造成字距的细微变化。所以我们在鉴别网购名牌鞋的真伪时,不宜单纯以鞋标来判断。
大家对鞋子真假的认识差距很大。很多鞋迷或“专家”都掌握了一些鉴别的“窍门”,但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公司和生产环节也是动态变化的,并没有万能的法宝。
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各种鉴别品牌鞋真伪的文章。作为网友个人意见,建议大家在观看时参考上述方法进行鉴别,不宜直接作为最终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