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va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研究——兼论EVA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价值模型
EVA;绩效评估;市场附加值
一.评价小组概述
(1)EVA的概念。EVA(经济增加值)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增加值。其核心思想是:投资于公司的资本所获得的收益(即税后净营业利润)至少可以补偿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即股东投资于公司的资本所获得的回报率大于投资于资本市场的相同风险投资的平均回报率。根据EVA的定义,EVA=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总资本=NOPAT-WACC×TC。其中,资本成本既包括公司的债务资本成本,也包括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如果EVA为正,说明公司价值增加了,确实为股东创造了财富;如果EVA为负,说明公司价值降低,股东财富受损。(2)2)EVA的优势。第一,考虑公司的总资金成本,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与传统会计指标不同,EVA消除了资本考虑不完全的缺陷,将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所有成本都考虑在内,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二是调整会计报表中的部分项目,减少会计失真的影响。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公司公布的财务报告存在大量的隐瞒和偏差。EVA消除了谨慎性对公司资产的低估,指导公司的长期发展,可以减少经营者的不当操纵,更真实、全面地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第三,它有助于管理层做出符合股东利益的决策。EVA彻底消除了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最大缺陷,实现了EVA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一致性。具体来说,公司EVA值的增加意味着股东价值的增加。同时,EVA的引入协调了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引导符合股东利益的各项决策的实施。
二、EVA业绩评价的研究综述
(1)国外学者对EVA业绩评价的可行性研究。经济增加值是目前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外对EVA业绩评价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通过与其他类型业绩评价指标的比较,证明EVA能否更合理地评价管理业绩。研究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将EVA与会计、市场、现金流等其他基础指标进行比较;其次,将EVA与SVA、CVA、REVA、CFROI等同样属于经济基础评价的指标进行了比较。然而,由于他们的研究假设和视角不同,本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在研究中,一些文献将EVA与其他常用的企业估值模型进行了比较。斯托列和辛克莱(1997)、Wachowicz(2000)、Damodaran(2002)和Shrieves的相关研究表明,从企业价值评估的角度来看,NPV(净现值)是企业预期的EVA现值。这与Fernande(2002)的结论相同,即采用三种剩余收益法:经济利润(EP)、经济增加值(EVA)和货币增加值(CVA),同时采用剩余收益模型和贴现现金流模型计算股东权益估值。在此基础上,得出经济利润明显不同于EVA的结论。然而,Murrin在他的研究结果中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经济利润和EVA是同一个概念。(2)国内学者对EVA业绩评价的可行性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研究也表明,EVA比其他类型的业绩评价指标更合理。早期对EVA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理论介绍和分析,主要是探讨EVA作为评价和激励企业管理者工具的内在本质,为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业绩评价和相关激励制度提供参考(古琦,于东志,2000);刘力和宋之乙(1999)指出,EVA比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更具优势;张春(2003)指出:对于新经济时代的新经济公司,EVA比其他类型的业绩评价指标更有效率;更多的学者提出将EVA与平衡计分卡等业绩评价方法相结合,作为企业管理和控制的新工具。丁玉成(2004)构建了一个结合平衡计分卡和EVA的业绩股票期权模型;尹萌和李言平(2006)通过层次分析法将平衡计分卡和经济增加值这两个互补的工具整合到公司的战略管理框架和评价体系中。
总的来说,EVA管理体系在中国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学者利用上市公司的数据来系统地衡量中国企业的EVA,但很少有企业利用这一指标来评价自己的业绩和支持管理者的决策。现有研究零碎、不系统,没有建立完整的应用框架,EVA的应用和难点问题的解决有待进一步拓展。
参加考试,贡献力量
[1]Stern Stewart公司,Stern Stewart的EVA客户超过市场和同行[J].2002(10):7~8
[2]杨军. EVA业绩评价对我国航天上市公司的启示[J].未来与发展. 2010 (1): 20 ~ 24
[3]牟伟明,李莉。上市公司EVA指标应用的实证研究[J].会计通讯. 2007 (1): 54 ~ 56
[4]吴玉婷。企业商业模式的价值[J].企业先驱报。2009年(12): 38
[5]刘力,宋之乙。衡量企业业绩的新方法——经济增加值和修正的经济增加值指标[J].会计研究. 1999 (1): 30 ~ 36
[6]张春。EVA是什么?一场基于企业价值的管理革命[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01 ~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