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套人力资源中介公司的会计分录,要交哪些税?以及如何避税?
1,增值税。这里只做一个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普通纳税人(商业企业)的税负分析。
一般纳税人税负=销售额*0.17-进项税额*0.17。
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销售额*0.04
当销售金额*0.17-采购金额*0.17=销售金额*0.04。
即当销售额*0.13=购进额*0.17时,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相等;
当购买金额* 0.17/0.13 & gt;销售额,一般纳税人税负较轻;
当购买金额为* 0.17/0.13时
2.营业税。(1)营业税最后一句话总结,尽可能减少流通环节。主要手段是代理,即通过代购代销减少流通环节。比如某房地产公司A在以18万元买下一块地后,改变策略放弃开发,然后以2000万元卖给B公司。此时A公司应缴纳营业税2000 * 0.05 = 65438+。之后,甲公司让国土局给乙公司开具18万元的行政事业单位收据,他用差额200万元作为代理费给乙公司开发票,并签订了代理建房协议,让甲公司应缴纳200*0.05=10(万)的营业税,节省了90万元。代理的形式要求是发票必须开给最终买家,中介不得垫资。前者最重要。(2)无形资产或不动产在转让时会产生大量的营业税,但有办法避免缴纳营业税。即实质上的资产转让将从形式上变为股权转让,而我国税法鼓励投资,所以对投资有很多优惠,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下面就介绍一下我结合土地增值税做的一个方案。
3.个人税。这个税是一个活动空间很小的税,规定的很细,我们要努力在这个税收优惠上做点事情。与企业关系最密切的是“工资薪金”这个税目。对于企业来说,帮助高层和高级技术人员合理避税,以实际增加他们的收入,也是企业财务人员的责任。目前我用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误餐差旅费补助是地方财政部门限额内的免税项目(事实上没有标准,或者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标准是什么),补贴收入,一个小城市,会通过它实现避税。关键是不要离谱,税务部门也不会太在意。最重要的是年终奖。在2005年商数确定适用税率的新政策出台之前,我想很多公司已经在实行把年终奖分成几份,分摊到每个月来降低税率的避税方法了。但是有一种新的方法更完善,就是制造企业的员工几乎每个月离职,离职员工有税收优惠。他们离职获得的补偿不到当地员工平均年薪的三倍。以江苏某市为例,当地税务部门公布的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9万余元,这样每一个离职员工就可以为企业消化掉5.7万元的年终奖,而这5.7万元是不需要缴纳任何税收的。在企业所得税中,年终奖由于工资超限不能税前扣除,但遣散费是企业所得税法鼓励的,可以在税前全额扣除,一举两得。
4.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中的很多优惠政策是企业所得税无法比拟的,所以江苏有很多假外资。许多私营老板在香港或新加坡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以外国公司的名义在中国投资,享受外资待遇。事实上,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对人工工资的不同规定也导致内资企业所得税过高。以苏州为例。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员工工资税前扣除限额为960元/人/月,这应该是大多数企业蓝领都会超过的工资,所以超限额的员工工资只能税后发放。并且支付给高薪人员的薪酬相当于纳税后的利润分配,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有一种可退保的人身险(友邦和PICC),可以退保金额的93%,不用发工资。为员工购买这种商业保险,可以全额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4%以内)。
5.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说起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或者企业所得税避税,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都是从损益上下功夫,在损益科目上做文章。但期间费用是税法禁止或定额扣除的重点,也是税务机关检查的重点。其实空间也不多。因为税法对生产成本或资产价值的计量没有太多的规定,只是原则上做了一点规定,资产最终会通过折旧、摊销、出售等方式转化为期间费用。,资产价值的当期计量是未来期间费用的来源和基础。既然法律不禁止,那就是合法的。因为税法没有说资产的价值不能以这种方式来衡量,会计努力的深度将决定未来期间费用的数额。会计上有很多估算和会计魔术。曹飞师兄在会计专题中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不再赘述,为以后纳税提供了广阔的规划空间。例:某外国公司A计划在中国投资900万美元设立外商投资企业B,A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向B公司投资900万美元作为注册资本,另一种是从900万美元中拿出450万美元作为注册资本,另一种450万美元作为贷款借给B公司,多年累计应计利息2000万元(当然不能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利息资本化计入B公司资产价值,B公司对2000万利息预扣10%预扣所得税后,最终可以扣除33%的税前利息作为当期计入的销售成本或折旧。因此,合理利用税法中成本确认和计量的薄弱环节,是税收筹划的关键。更有意思的是,我曾经和一位税务稽查人员聊过,他对税法中生产成本的计量颇有微词,认为看似死板的税法也有比较温和的一面。我总结了一个经验,就是税法说不行,你一定不能说行。如果税法说鼓励,你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成为鼓励人群中的一员,哪怕是假装是鼓励人群中的一员(当然,假装是违背税法精神的,有规划风险)。
6.财产税。收过房租的都知道,12%的房产税比较重。我收过房租,交了5%的营业税和12%的房产税,所剩无几,被老板们投诉。后来我把租金分成三部分,租金、场地租赁费、设备租赁费,和新客户签了合同,租金只交房产税,省了一百多万。想起一句话,世界不缺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7.土地增值税。除了房地产公司,这是其他行业不常接触的税种。但对房地产公司来说意味着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的税负。高教授提前计算增值率降低适用税率后定价的方法,我想很多网友在高教授多次讲课后已经明白了,就不赘述了。这是我联系过的一个计划。a公司想把子公司B公司拥有的一块土地卖给c公司,众所周知,土地是政府垄断的,只能通过拍卖获得。企业不得私自买卖土地。这是一件事。其次,卖地涉及巨额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后来的解决方案是,A公司将B公司的股权转让给C公司,这样就免除了所有的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股权转让真的是个好技巧。你没注意到吗,资本大鳄们大多是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运作的,或许税收考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