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下盘锦到锦州的窄轨铁路。
盘锦西部有一条横跨盘锦和金州的轻型专用小铁路,主体位于盘山县东郭和羊圈子镇所辖的汤唯境内。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东北,对盘锦地区丰富的芦苇资源觊觎已久。日本在东北殖民统治的十四年间,对中国的芦苇资源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他们的情节是:建造纸厂——芦苇在当地加工纸浆——半成品运回当地进一步加工。伪满洲国康德六年(1939),伪满洲国锦州省在东郭设立“太子公司”,掠夺我汤唯土地。1940年,侵华日军在大凌河北岸进贤县张亮村三合屯,与进贤县(今锦州市)大凌河店子相对,兴建“锦州八步纸业有限公司”(日本三井财团王子公司投资管理)。其驻东郭的派出机构巴热部,辖大凌河河口右岸的三道沟、南井子、小道子、北布塘、后大浦、玉河盖、金家岔子、郎窑子、杜家台河、西沙河。芦苇的年运输量在2万吨到3万吨左右。
1825年,伟大的发明家斯蒂芬森研制出了最原始的“运动型”蒸汽机,带动了第一辆客运列车正式投入使用。当时火车的轨距是4.85英尺,公制是1435 mm。1846年,这种轨距被英国议会确立为标准轨距。之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1.435mm的轨距来纪念被誉为世界“铁路之父”的斯蒂芬森。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规定1435 mm的轨距为国际标准轨距,1520 mm以上的轨距为宽轨距,1067 mm以下的轨距为窄轨距。盘锦载苇轻轨轨距只有50厘米,是中国最窄轨距铁路。
东北光复后,原“锦州巴尔布造纸有限公司”被国民党政府的辽宁纸浆有限公司收归国有,辽沈战役国民党军队溃逃时工厂被放火焚烧。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在废墟上恢复了造纸厂,命名为晋城造纸厂。这条专用铁路的产权属于晋城造纸厂。2006年,盘锦何海芦苇纸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金城纸业第一大控股股东,盘锦何海芦苇纸业发展有限公司、盘锦赵海芦苇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炳坤担任金城纸业董事长,可以说“盘锦芦苇场控制了金州造纸厂”,一条拥有盘锦市大部分区段的轻轨铁路,更可以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盘锦芦苇运输专用铁路”
1958年,这条运输芦苇的专用轻轨继续修,从东郭大杨树出发,向东北到半拉岗子(现杨圈子芦苇场),在半拉岗子场修建了8公里的正线和6条专用线;1964,修建东郭芦苇场王家黄至小榆树垛场侧线、小榆树垛场专用线5条;1967年,修建了16公里的正线、支线和3条站场专用线;1970,柳子沟车场正线9公里,车场内修建3条专用线;1982修建小路车场专用线6条、王家黄车场专用线6条、1侧线;1985修建前进车场专用线6条、小榆树北车场专用线3条、1侧线。盘锦窄轨铁路全长82.8公里。从1952到1990这39年间,晋城造纸厂在盘锦共收购原苇278.3万吨,平均每年71300吨,全部通过窄轨铁路运输。
中国最窄轨铁路,一头是造纸厂,一头是苇田,是单线铁路,专门用于苇田的芦苇运输和生产。为了方便运营列车的避让和运行,共设5个车站。这条小铁路的轨距只有50厘米。当年由日本人修建,现在仍采用臂板信号、电话调度闭塞、人工道岔移动等方式管理。它具有过去工业时代铁路遗迹的原始风味。一系列以柴油内燃机为动力的小机车,挂满芦苇的轮式马(盘锦人称之为拉芦苇的铁路车辆),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