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 P&C保险业务衰退的内在原因。

一、车险在财产保险中的地位和作用

机动车辆保险是财产保险的支柱,特别是2006年以来,随着强制保险制度的实施,车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其保费收入一直保持在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70%左右。具体来说,

一是车险保费收入增长较快,明显高于财险整体增速。2006年,车险对财产险的贡献率达到84.33%。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的主要增长点是交强险的保费收入;

第二,车险的市场份额也很高。在财险保费收入中,车险收入占据重要地位,财险市场份额较高的前四家公司车险业务占比均超过60%,部分达到90%以上。车险业务同比增速也很明显,机动车辆保险的经营效益决定了整个财险市场的效益;

三是车险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对于车险业务的规模和上升趋势,车险的经营效益不容乐观。当然这和交强险、机动车辆险赔付率高有很大关系,但归根结底还是管理能力的问题。其管理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财产保险和非寿险行业的发展;第四,汽车平均保费低,承保风险增加。

在保证车险业务规模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车险业务的盈利能力成为各家保险公司关注的焦点。

二、车险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品和营销方式的衔接保险公司的车险产品和营销方式差别不大。条款的责任模式

套期保值和附加险的组合类似于文本结构,营销手段千篇一律,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没有自己的特色,缺乏成熟的策划。这导致了他们相似的竞争成本结构。由于中国是人类社会,这样的传统必然会渗透到保险行业。大部分公司在车险营销的基本策略上还是靠关系,一个业务负责人很容易成为很多保险业务员的目标。

由于各家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差别不是很大,内部含金量大致相同,外部服务基本相似,计算出来的费率差别也不是很大,所以保险方向由关系决定,成为了现实中的自然选择。正是在这样的传统营销机制下,一些新成立的公司与历史悠久的老公司相比,因为社交网络没有建立起来,无法扩大客户群,这也是很多保险公司即使经营了几年,仍然处于低水平的原因。这也说明用传统的方法很难赢得竞争优势,特别是对于新公司。保险公司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产品发展战略和营销方式,围绕提高车险管理能力这一中心任务,创新管理、产品和服务,建立更加响应公众需求的产品线和基于客户利益的更加灵活的业务。

(二)竞争成本高

保险公司的竞争成本主要体现在高收费、降费竞争、理赔宽松。首先,高昂的代理费和各种回报提高了竞争成本。有的公司通过向保险中介支付高额费用来获取保险费,有的公司通过大规模扩充营销团队来拓展业务代理人,通过支付工资和高额费用来拓展业务,这也增加了他们的费用。导致机动车辆保险费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利润下降。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利益受损,全社会资源配置扭曲,保险公司经营成本增加。尤其是大量新公司进入市场后,为了争夺业务,价格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保险公司委托代理机构销售车险产品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保险公司很容易找到同一家代理机构销售自己的产品,客观上会刺激这家代理机构的欲望,给其更大的提价空间,这无疑会增加竞争成本。有的保险公司给专业代理机构支付了30%-50%的佣金。在汽车经销利润空间小的前提下,很多汽车经销商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人为降低汽车经销利润空间,然后通过销售保险赚取压缩利润。但保险公司的车险赔付率一直很高,一般在40%以上,有时达到60%甚至70%,而且还在持续上升。在这种收费和退款水平下,很容易出现亏损。

二是恶性竞争带来的降费。通过投标投保车辆保险,已经成为很多客户的选择。随着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一些公司更注重发展速度而非业务内在质量,降低违规核保率,不惜代价投标。只要数量不是质量,核保不严,用效益换规模,导致保费减少,风险增加。一旦出现风险,就可能出现损失。

第三,作为一种竞争手段,松散的索赔增加了成本。索赔本来就是一种服务方式。一旦作为竞争手段,必然导致赔付水平的大幅提高,控制索赔水分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保险公司将不得不承担比以前更多的赔偿成本和管理成本。高费用率、高赔付率、低费率使得保险公司越来越难盈利。在现实环境中,它是消费者和经销商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商业方式。盈利带来的成本必须通过提高生产率和增加销售规模来消化。这对保险公司改革自身管理方式提出了客观要求。

(三)汽车保险索赔风险高

赔付率车险赔款支出过高,车险经营效益压力大。第一,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普通家庭,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有效报案数和理赔数的增速不断刷新历史。2008年,PICC P&C公司平均每月处理超过1万起索赔,事故率呈上升趋势。二是涉及人身伤害案件的三大责任险理赔和诉讼持续上升,在人身伤害案件中的赔付比例逐年上升,平均每案赔付额居高不下。三是理赔关键环节控制不够严格,现场查勘流程粗放,理赔管理手段落后,部分理赔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很多财险公司车险理赔质量差,水分大。第四,保险欺诈继续蔓延,道德风险趋于蔓延。保险诈骗、损人利己等案件时有发生。

延伸阅读:如何买保险,哪个好,教你如何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