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传统融资减弱,创新融资飙升。

2021年,房企发债突飞猛进。截至6月5438+10月65438+3月* *,已有32家房企发债,境外发债金额86.5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9.42亿元),境内发债金额65.438+0.75亿元,是今年以来的新趋势,但利率仍延续了以往的常态。

65438+10月15,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兰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去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央行对房地产金融实施审慎管理制度,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控和管理细则等措施。

虽然长期来看,从供给侧对房地产行业的限制已经实行了很多年,融资冰点的声音不绝于耳,开发商每年都在喊穷,但实际上,房地产行业尤其是头部公司的融资总量仍在增加,但马太效应愈演愈烈,中小开发商更难拿到钱,行业内资金流向头部靠拢。

2021年,房企负债12448亿元,首次突破万亿,达到偿债高峰。从政策面来看,房企债务融资受限,整体债务融资乏力,股权融资爆发。

01

传统的债务融资渠道已经弱化。

对于2020年房企债务结构,同策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40家典型房企融资总额为9555.79亿元,较2019年增长18.95%。40家房企融资总额2019年为8033.22亿元,2018年为6949.72亿元,2020年融资规模增速再创新高。

从发行结构来看:2020年,40家典型房企发行公司债2603.8亿元,同比下降12.89%;国内银行贷款1907.03亿元,同比增长62.31%;其他债务融资181038亿元,同比上升1.03%;信托贷款966.45亿元,同比增长1.92%。

这三种融资方式多年来一直是开发商资金的主要供应渠道。虽然40家典型房企国内银行贷款增幅超过60%,虽然具体数字没有透露,但邹兰在发布会上表示,房地产新增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已经从2016年的44.8%下降到2020年的28%。

房地产贷款总量在减少,但头部房企银行贷款大幅增加,这意味着银行贷款集中在头部公司。

另一方面,银保监会也对银行房地产相关贷款设定了40%的上限,这也收紧了融资供给。

过去备受开发商青睐的信托,今年受到了严厉的监管,出现了1.92%的小幅上涨。曾经,50强开发商表示愿意以15%的年利率融资,但由于监管趋严,这笔钱在信托渠道不太好找。

公司债也出现了小幅下跌,这和证监会的审批有关,也代表了对房地产行业融资的收紧态度。

总的来说,债务融资在收紧,而相应的股权融资在加强。

02

股权融资飙升?同比上涨162.79%。

其实2020年的暴涨是股权融资,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企业融资主要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与债券融资相比,股权融资的优势在于获得的资金不需要还本付息,但新股东会像老股东一样分享企业的利润和成长,这是以空间换时间。

同策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40家典型房企股权融资170923亿元,同比上涨162.79%。

股权融资一般有四种模式:股权质押、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私募股权融资。长期以来,开发商最喜欢的就是股权质押,a股房企大多都有股权质押,这是一种相对便宜快捷的融资方式。股权转让也是部分房企的融资主力,如华夏幸福(600340,股吧)、阳光城(000671,股吧)。由于房地产行业的限制,增资扩股很少见。

私募融资因为难觅踪迹无法考证,但传闻有很多开发商在用,但需要邀请才能进入,极其封闭。

债务融资受限后,股权融资开始飙升,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分拆上市异常火爆。房地产公司拆分房产上市,也会增加一笔资金,补充现有资金。一些分析师表示,如果目前的情况不变,开发商将继续分拆其他板块上市。典型代表是恒大将汽车、地产、足球分拆上市,以减轻财务负担。未来多元化房企分拆上市是大势所趋。

03

偿债高峰已达“万亿元”大关。

根据RealData的数据,2021年,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规模将达到12448亿元,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95家房企2021年到期债券722235438+0亿元,同比增长22.45%,而国内到期债券同比增长5.77%至4188.89亿元,国外到期债券同比增长56.52%至3034.92亿元。

综合来看,百强房企占据了绝大部分融资额度,过去几年频繁的海外发债迎来了兑付高峰。

2015以来,房企开启高周转常态化,开始密集发行公司债。公司债券发行期限一般为3-5年,偿债期限为2020年起2021年。

另一方面,2016年底境内债券发行受限后,房地产企业开始大规模海外发债,发债期限2-5年是主力,因此从2020年开始也是海外偿债高峰。

柯睿的报告指出,随着近年来上市房企的增多以及借新还旧压力的不断加大,2018-2020年95家房企发债再上新台阶,发债规模在7000亿元以上,比2015年发债潮多出近3000亿元,未来偿债高峰仍将持续。

整体来看,房企偿债和经营压力较大,未来可能会诞生更多的债券违约。

如何面对还债高峰?部分公司选择继续大规模融资,资金越来越向头部房企集中。中国恒大、中南建设(000961,股吧)、金科股份(000656,股吧)、华夏幸福、万科融资规模超过500亿元。五家公司中,除万科和金科外,三条红线都是成功的。特别是华夏幸福的财务问题引发了债券市场的动荡,万科和金科也在踩两条线,不容乐观。

目前借新还旧是主旋律,头部公司尤其是高负债公司对债务融资的需求更加强烈。

资料来源:通策研究院

同策研究院数据也显示,流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集中在头部,五大房企融资超过3700亿元。从企业融资利率来看,融资能力强、利率低的房企性质基本都是国企或者央企。

上帝关了一扇门,也会打开一扇窗。现在股权融资的窗口期已经到了,但这会稀释地产大佬手中的股权。如何权衡利弊,是开发者有史以来最艰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