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岛新区的概念?
新区的诞生
2011 3月14日下午,舟山人民欢庆这一历史新篇章——升任全国首个群岛新区:舟山市邮政局发行1000枚《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纪念封》。舟山市集邮协会秘书长陈说,幸福来得有点突然,纪念封只酝酿了七天。舟山新区纪念封
纪念封绘有满载集装箱的舟山物流港,港口地图背景为舟山群岛地图。纪念邮戳形似包含舟山市花普陀水仙的花篮,花篮旁标识为“周2011.3.14山”。[1]
编辑这一段的出生背景
从全国整体情况看:中国内陆面积大,开发区多;而中国海洋弱,要开发,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将产生长远而重要的影响。浙江作为中国长三角最具活力、最重要的一员,在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支持下,经济会发展得更快。舟山作为中国唯一的群岛城市,区位、资源、产业综合优势明显,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快舟山群岛开发开放,全力建设国际物流岛,建设海洋综合开发实验区,探索建立舟山群岛新区,对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创新海岛发展模式具有特殊意义。
编辑这一段的诞生过程
中国“蓝色经济”励精图治、先行先试,选择浙江完成国家赋予的解决海洋经济问题的重任,舟山发挥了龙头作用。舟山群岛新区发布的三部曲透露出中央高层清晰的战略意图。2010年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舟山确定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到2011,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关于舟山的表述变成了“探索设立舟山群岛新区”。昨天,舟山群岛新区正式获批。其背后的驱动力是被中国航海界称为“百字方针”的中央战略。2010 10 6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用一百个字来规划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交通、渔业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渔港建设,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确保海上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编辑这个新领域的优势
海洋资源丰富
“港、景、渔”是舟山新区最大的海洋特色资源。在左舷。新区深水海岸线多,港口资源丰富。全区水深15m,岸线200km,港区面积1000 km2。主航道可通过20万吨以上船舶,中国夏至门国际航线全天可通过30万吨以上船舶。海景。舟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两个国家级景区(中国佛教名山普陀山,南有北戴河嵊泗列岛),其中普陀山被评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还有两个省级景区(岱山、桃花岛)。渔业。舟山素有“东海鱼仓”、“祖国渔都”之称。该海域有鱼、虾、贝、藻等海产品500多种,全市年渔业产量约654.38+0.2万吨,是中国最大的渔场。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渔都”、“中国海鲜之都”等荣誉称号。
区位优势明显
舟山新区位于我国东部海岸线和长江入海口的结合部,是我国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的“T”型交汇点。是江海联运和长江流域通往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目前已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其中普陀山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厦门、晋江等多条航线。海上客运通达沿海主要港口城市,远洋运输通达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正在建设中的舟山大陆连岛项目将于今年正式通车。此外,多条高速客运和汽车轮渡航线与上海、宁波相连,水、电、通讯与内地相通。全市港口面积1165平方公里。
产业特征鲜明。
舟山今年一直在“海”字上做文章,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临港产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海洋医药、海洋渔业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008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6543.8+0048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的66.4%。是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0.0: 46.2: 43.8。经济结构由单一的传统渔业经济向综合性的现代海洋经济转变。海洋药物桦木醇
临港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造船、港口石化、水产品深加工为支柱的海岛型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达到832.6亿元,造船能力超过500万载重吨,产值达到31.92亿元,成为中国重要的造船基地。港口物流步伐加快。从一个地方小港口发展成为区域性水水中转港,港口货物吞吐量6543.8+0.59亿吨,航运能力293万吨,跻身全国沿海十大港口。海洋旅游推陈出新。舟山国际沙雕节、海鲜美食节、观音文化节等影响力不断扩大,海岛海洋旅游知名度日益提高,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2008年旅游人数达到1.51.6万。海洋医学在不断创新。涌现出一批以浙江海立生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现代化创新型R&D和海洋药品食品生产基地,产品国际优势明显。海洋渔业加速转型。从传统的以捕捞为主到集捕捞、养殖、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现代渔业,舟山振阳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水产捕捞、加工、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企业。水产品加工业年产值约6543.8+05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
编辑本段的开发基准
如何建设这个中国独一无二的群岛新区,在拆迁建设之前,一个总体规划是必要的,它将成为指导舟山未来十年、二十年的蓝图。谈到舟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英有些感慨。“这么好的群岛,这么好的舟山,中国再也找不到了。别急,动之前一定要想好。”舟山市领导已经下定决心,邀请国内外最优秀的专家,做出最好的方案,舟山每一寸海岸线的含金量都要在其中体现出来。相关记者采访了舟山市发改委海洋综合开发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应钟敏,他正处于愉快高效的工作状态。他说,作为中国的新特区,舟山的规划不再只是为了提高GDP,而是利用舟山独特的战略地位和海洋资源,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舟山做得不错,要想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其经济带动能力甚至会最远到达东北亚。重任在肩。在新的舟山规划中,瞄准了新加坡、香港等世界级港口城市。近期舟山将发放英雄帖,邀请国内外区域经济专家,为舟山的未来把脉。舟山群岛新区规划由“国字号”机构中国国际咨询有限公司编制,规划政策要求将参考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这个方案预计下个月底完成,5月底提交浙江省政府,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发改委。最快今年秋天就能拿到国务院的批文。
区域位置
舟山的海洋资源占全国全省的比重(%)。舟山的数量占全国比例(%)。岛屿1390 45 25.7。海域面积165438+1万平方公里42.3 3.7。海岸线总长2444公里35 7.6。深水岸线279.4公里55.2 18。舟山是中国唯一一个由岛屿设立的地级市,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440平方公里,* *大小岛屿1.390个,素有“千岛之城”之称。在3月1日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将涉及舟山的内容单列一章,用1600多字勾勒出舟山未来的定位: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建设海洋科教基地、建设群岛花园城市。[1]
编辑此综合保税区
舟山已经开始将中国建设成为国际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去年8月,舟山商品交易中心挂牌。油、煤、矿石、粮食、化工、集装箱运输等六大商品在舟山码头装卸,去年达到2265.438亿吨。有了交易中心,这些东西不仅可以在舟山装船,还可以在这里交易。买卖双方缺钱,也可以获得贷款服务。每天的交易价格和对大宗商品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期,会编制成一个指数,发往全球。在保税港区,商人可以存储和交易货物,海运出海,加工原材料出口,做研发,不用担心关税——境外货物放在那里被视为不入关,免征关税。保税港区的设立必须经国务院批准。2008年,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成为浙江首个保税港区。现在,已经成为群岛新区的舟山,正在为第二个而冲刺。舟山港航局副局长罗宁表示,舟山保税港区规划初稿已经完成。舟山市政府将申报保税港区列为今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紧邻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洋山保税港区,舟山保税港区获批难度较大。罗宁表示,设想中的舟山保税港区走的是差异化道路,上海和宁波以集装箱货物为主,舟山以散货为主。[1]
编辑这段自由贸易区
自《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以来,浙江海洋大学学术团队对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尤其是舟山群岛新区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唐教授指出,世界上的自由贸易区大多建在海岛、海岸线和港口上,而舟山作为一个群岛城市,有着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独特地理优势。目前国内已经建成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都不是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现实形势客观上要求在中国建设自由贸易区。因此,将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成为继上述三个新区之后的第四个新区,而且是自由贸易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唐认为,与其他三个副省级新区不同,舟山群岛新区的行政载体不仅仅是地级市的起点,更重要的是要闯出一条新路,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指导原则和各项配套政策。即按照自由贸易区的模式,尽可能体现经济贸易自由化、政府行政服务化、制度运行规范化、社会发展法制化、公民生活社会化、文化融合多元化的显著特征,从而实现对外更加开放强大、对内更加宽松有序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浙江海洋大学教授黄建刚也对舟山群岛新区的定位、经济发展模式、发展规划、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发表了看法。黄建刚指出,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在舟山群岛新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进行创新。其经济模式必须是整体经济模式,东墙经济赔钱西墙经济替代,体现经济的整体效应;必须是循环经济模式,前一个经济环节的废弃物是第二个经济环节的原料;必须是战略经济模式,以社会发展为参照制定经济发展模式,以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指数为目标。
编辑此节国家十二五规划-舟山群岛新区
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八章第四节——“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中,“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有如下表述:“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构建首都经济圈,重点推动河北、江苏沿海地区。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建设国际物流岛,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举措,是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的重要内容。要创新口岸监管模式,规划建设“一港多区”保税港区。加快港口开发建设,建设铁矿石过境贸易、煤炭过境加工配送、石油过境贸易仓储、粮食过境加工配送、化学品过境储运、集装箱过境运输等六大国内重要基地,促进航运业发展,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港航服务体系。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到2015年,全市海上运输能力将达到800万载重吨,其中参与国际航运的船舶60万载重吨,港口货物吞吐量4亿吨。港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努力实现舟山港向综合物流贸易港的转变,建设我国重要的国际综合性散货枢纽港和外贸集装箱集散基地。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产业是我市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核心竞争力。依托海洋产业集群建设,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促进集约集群发展。加快船舶制造、海洋旅游、现代渔业、港口石化、大宗材料加工等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培育港口装备、海洋生物、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海洋工程,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积极推动纺织、螺丝、化纤、汽车零部件、电子电机向舟山扩散。
统一产业转型,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建筑产业,培育舟山特色涉海建筑产业。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商务服务、社区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升级,推动商业业态和模式创新。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一批无公害蔬菜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和扶持渔农业龙头企业,完善产供销一体化的渔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国家海洋科教基地,打造海洋科技、教育和人才聚集高地,是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的关键。要全面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实施海洋科技领军人才集聚等重大人才工程,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打造海洋经济人才高地。舟山市
要以海洋科学城为载体,深化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力推进科技园、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海洋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进一步把浙江海洋大学和浙江国际海运学院做得更好,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快学前教育标准化、义务教育均等化、高中教育多样化,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建设海洋特色现代教育城。建设群岛式园林城市是统筹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形载体。要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推进以海洋科学城为核心的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定海、普陀城市有机更新,加强岱山、嵊泗两县建设,培育刘恒等小岛屿城市和一批中心镇村。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利用研究。大力推进“数字城管”,提升舟山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全面建设“美丽岛”,深入实施城乡规划七大行动计划,推进渔农村生态经济、环境、文化建设。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推动公共财政向渔区农村倾斜,重大基础设施向渔区农村延伸。建设海岛特色、城乡一体、山海秀美、生态和谐的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