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偷税漏税怎么处罚?

第一,公司对逃税的处罚是:

1.税务机关应追缴公司未缴或少缴的税款和滞纳金;

2.并处已缴纳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3、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偷税罪的构成要件:

1.对象元素

偷税罪的客体是指偷税行为违反了我国的税收征管秩序。

2.客观要素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税款,数额较大的。

3.主要元素

本罪的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4.主观因素

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和过失。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的行为是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不报税一般是故意的,有时也有疏忽的可能。对于因疏忽大意未进行纳税申报的,属于偷税漏税,依法补缴税款即可,其行为不构成犯罪。因此,偷税罪的主观要件一般是故意。

三。逃税罪的立案标准:

1.纳税人弄虚作假,隐瞒不报,逃避纳税。数额在5万元以上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10%以上的。经税务机关依法发出追缴通知书后,仍未缴纳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接受行政处罚的;

2.纳税人五年内因偷税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偷税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且占各项税收应纳税额总额10%以上的;

3.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企业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在刑事诉讼中被定性为偷税漏税,这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偷税漏税的相关规定和处罚在刑法中也有非常准确的界定。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公民都有监督公司企业纳税的义务。如发现偷税漏税,应第一时间向税务机关举报,维护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二条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扣缴税款报告表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三条纳税人擅自伪造、变造、隐匿、毁弃帐簿、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报支出、漏报、少报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后拒不申报、谎报纳税,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和滞纳金,并处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或者已收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回已扣或者少缴的税款和滞纳金,并处未扣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四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未办理纳税申报,未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和滞纳金,并处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犯偷税罪的,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者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进行纳税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前两款行为多次实施而未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发出追缴通知书,补缴应纳税款和滞纳金,受到行政处罚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但五年内因偷税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两次以上被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的除外。

第二百零二条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抗税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第二百零三条纳税人逃避追缴欠税罪,未缴纳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未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