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赤汽车由国有资产组建。这种造车的新生力量有什么价值?

近日,一则工商变更消息证实了此前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吕赤汽车已被河南国资收购的传闻。

说到绿驰汽车,估计没几个人知道。毕竟这家车企太“低调”了。但说到它的创始人王向银,相信汽车圈的人都知道。作为BAIC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华泰汽车集团总裁,王向银于2016成立了吕赤汽车,但自成立以来,吕赤汽车一直难言好运。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初始股东不仅会带来资本,还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很大的影响。吕赤汽车最初的主要股东是中能东道和中能资本,但随后被曝出中能系通过出售原始股非法集资,对吕赤产生了近乎毁灭性的影响。除了资金来源,企业声誉也受到很大影响,以至于吕赤汽车不得不回应称,以后不会再与中能东道有任何关联。

这一事件终于在2065438+2009年4月落下帷幕,吕赤汽车成为深圳市九洲汇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的股东,王向银离开吕赤汽车不久,由任亚辉接任。

根据吕赤汽车公开发布的融资计划,预计2018年将完成20-30亿元的B轮融资,引入2-3家战略投资者。2065438+2009年完成60-80亿元C轮融资,引入3-5家战略投资者,同时上市量产车;2021——2022年上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吕赤汽车还没有发布任何融资信息,车型方面,目前也没有量产车。早在2018年,它就与意大利公司合作推出了轿跑车型的概念版——天王星,只在当年的日内瓦车展上出现过,之后在国内外的车展上都很难找到它的身影。

除了轿跑车型,吕赤也涉足了SUV领域,但和轿跑车型一样,如今市场上没有量产车,缺钱可能是吕赤汽车产品跳票的重要原因。相比同样以轿跑和跑车名义打造的未来汽车和奇点汽车,吕赤还停留在PPT阶段。

公开信息显示,河南SDIC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SDIC)出资2019860万元认购吕赤汽车60%股权,吕赤汽车注册资本增至336644万元,为原注册资本的1.5倍。除了投资人和注册资本的变更,吕赤汽车的公司名称也由“吕赤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变更为“吕赤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个连量产车和生产资质都没有的造车新势力,有人买吗?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对河南SDIC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哥查阅公开资料,河南SDIC 65%的股份由河南省经济技术合作集团公司持有,换句话说,其控股股东是后者。那么河南经济技术协作集团的股东是谁呢?答案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换句话说,吕赤汽车此次被国资收编。

客观来说,就造车新势力的表现来看,无论是蔚来、小鹏还是威马,都还处于烧钱阶段。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汽车产业来说,如果没有达到65438万辆的产销规模,那么单车的成本就很高;除了这些新兴车企,比亚迪、长安、长城等老牌车企也广泛分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新能源领域的市场蛋糕并不大,造车新势力的生存空间更小。与其为资金而死,不如把企业交出来,至少能活下去。

对于河南SDIC来说,收购吕赤汽车意味着可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培育自己的本土汽车企业。从汽车设计到生产销售,其产业链极其广阔。如果操作得当,有利于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和税收问题。在吕赤汽车之前的产品推广中,无线充电,NFC?虚拟钥匙和指纹解锁,L2.5?I级自动驾驶技术是其亮点,而这些亮点以及背后的技术实力,或许就是河南SDIC看中吕赤汽车的价值所在。

以前安徽政府支持蔚来,现在河南政府收编了吕赤。地方政府和汽车产业结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