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突然查税?
第二种情况,金税四期大数据分析被异常调查。金税四期的功能非常强大。大数据打通了工商、税务、银行、社保等各个部门,画出了每个纳税人的收支结构。匹配度高的可以通关,匹配度低的可能被税务局查。比如长途运输企业,主要的成本结构是燃料成本不超过60%,人工成本不超过25%,过桥费不超过5%。如果企业的某一项费用过高或过低,都会有大数据预警。
第三种情况,双随机公开,抽签随机检查。一般每年抽查比例为重点税源企业20%,其他企业3%,小规模个体工商户1%以内,5年一次。五年内被抽查的企业不再重复调查。这完全是靠运气。只要不是重点税源企业,每33年按照概率随机抽取一次,很多企业从生到死都没抽到。第四种情况,因为被举报而被检查。如果企业被内部人举报,比如内部人、外部竞争对手、企业主的敌人等。,税务局肯定会受理,根据举报内容进行检查,仅限于举报部分的账目。当然,如果在检查中发现新的线索,可以扩大检查的范围。我们接到过这种案例,企业主被小情人举报,被竞争对手举报。
第五种情况,税务局组织的全行业筛查,要求异常企业提供相关财税资料。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比较小,但也会是事件驱动导致的。只要企业提供能说明业务真实性的材料,基本没有问题。
税务检查的七个重点:
1,虚开发票
国家创建了一个大数据监控机制,拥有最新的税收分类代码和纳税人识别号。假发票一旦被查,不仅要补税,构成犯罪还要负刑事责任。
2.公共和私人事务
《关于办理非法支付结算资金、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虚构支付结算、私自转账、提取现金、兑现支票等行为,从重处罚。
3、骗取出口退税
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海关总署、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防范和打击税收违法违规行为,以虚报出口等欺诈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
4.增值税零申报
增值税零申报作为一些企业的常用手段,也是税务检查的重点对象。一旦零申报持续6个月,税务机关将对企业进行分析调查,确认企业是否存在隐性收入等问题。
5、虚报列人员工资
前几天因为税务APP上的投诉,很多公司被调查。此外,对于人员工资,税务机关会从工资支出凭证、企业职工人数、工资标准等方面严格核查工资支出。
6.税收优惠企业的认定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也是税务机关清查的重点。
7.异常税率
异常税率一直是税务检查的重点。企业平均税率浮动超过20%的,税务机关重点关注。
法律依据:
税务检查案件处理程序规定
第三条办理税务稽查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效率的原则。
第四条税务检查由稽查局依法实施。稽查局的主要职责是依法检查处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涉税当事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和涉税事项的情况,以及围绕检查处理开展的其他相关工作。稽查局的具体职责由国家税务总局根据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和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第五条稽查局办理税务稽查案件,实行选案、稽查、审理和执行分工负责的原则。
第六条稽查局应当在税务局向社会公布的范围内进行税务检查。上级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办案需要指定管辖。
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条例》对税务检查管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条税务检查管辖权的争议,应当按照有利于案件处理的原则,由争议双方逐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级税务机关决定。
第八条税务检查人员有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规定的情形的,应当回避。
被检查对象申请税务稽查人员回避或者税务稽查人员自行申请回避的,由稽查局局长依法决定是否回避。稽查局局长发现税务稽查人员有规定回避情形的,应当要求其回避。稽查局局长的回避,由税务局局长依法审查决定。
第九条税务检查人员应当对依法进行税务检查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以及个人信息予以保密。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其他涉税方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
第十条_税务稽查人员应当遵守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权限行使职权的;
(二)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三)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义务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向被调查对象泄露信息、泄露案情的;
(五)弄虚作假,故意夸大或隐瞒案情的;
(六)接受被调查对象请客送礼等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行为;
(七)其他违法违纪行为。
税务稽查人员在执法案件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_税务检查案件应当采用书面、视听等形式,对案件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等全过程进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