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的未来如何?

国内门户网站长期呈现新浪、搜狐、网易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在不久的将来,门户市场将与国际形势同向发展。

新浪。com可以说是门户网站的领头羊,无论是从影响力、访问量还是页面访问量来看。新浪最初由四通李芳和华远信息组成,1998报道法国世界杯时一举成名。新浪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逐步挺进内容王国,在多年的发展中从一个小小的网络公司发展成为拥有众多渠道和服务的新型网络媒体。此外,新浪还涉足无线、互动等领域,并于2000年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陈彤没有低估新浪的发展。作为“内容教父”,他为早期的新浪制定了内容建设和发展战略,并逐渐形成了“简单粗暴”的“陈彤模式”。现在,新浪已经成熟,翅膀硬了,即使陈彤离开,也不会掀起太大的波澜。

搜狐和网易也是非常有实力的门户品牌。当初几家公司在同一起跑线上,都是本土公司。他们的成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必然。没有新浪,会有一个搜狐,没有搜狐,会有一个网易,甚至没有网易,也会有“狼狐”这样的网络品牌。因此,门户的成功受到巨大历史机遇的影响。然而,WEB1.0时代门户的风光并没有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而重现。本世纪初,门户网站也陷入困境,甚至一度陷入退市的危险。为了维持发展,门户抓住了“无线通信”这条生命线,让它起死回生。但无线很大程度上被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控制,未来存在隐患。

当WEB2.0的浪潮席卷全国,门户网站再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瘦骆驼比马大。无论如何,门户网站在资金、人力和经验方面仍有巨大优势,因此它可以迅速做出反应。比如中国博客网受到网民追捧后,新浪搜狐等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博客,打出“名人博客”的旗号,不仅为其内容提供素材,还吸引了大量粉丝聚集。再比如,新浪的视频服务虽然是后起之秀,但通过不断发展,已经可以和土豆、优酷抗衡。

但门户网站未来仍将面临盈利手段和服务单一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出,新浪以内容为主,大力发展无线、企业服务和电子商务,努力拓展业务范围。盈利模式也从单一的广告发展到无线增值和企业服务。搜狐的战略布局和新浪很像,并没有什么独特的优势。所以搜狐一直是一个追赶的角色。但搜狐可以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比如争取成为奥运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可惜网络新闻报道的一个特点就是时效性,所以搜狐很难抵挡众多网站在奥运报道中脱颖而出的压力。而网易则在网游上大做文章。自研的《大话西游》《梦幻西游》都创造了网络神话。在网游领域,网易一马当先,将新浪和搜狐甩在身后。

可见各大门户网站的未来发展初具规模。虽然目前都在坚守内容阵地,但总有一天不至于像TOM在线一样,不得不丢掉新闻门户的包袱,寻找其他发展路径,这是必然的。这就是他们寻找新的突破口所带来的优势和劣势,因为一旦过多的能源用户开发新产品,原有的优势可能会丧失。不过,目前来看,新浪是最有可能坚持内容战略的公司。

除了三大门户,国内还有很多其他前沿门户正在向第一梯队挺进。比如腾讯就充分利用了2亿QQ用户来搭建自己的入口。近日,腾讯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和上海世博会唯一官方网络合作伙伴,对互联网的影响力从即时通讯领域跨越到门户网站、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多个方面。

作为国内搜索引擎的老大,百度也获得了新闻牌照,百度新闻也已经上线。平台上的所有新闻都是系统筛选的最新新闻,节省了人力和投入,扩大了产品的影响力。但百度新闻最大的软肋是完全依赖其他网络媒体。它只提供新闻搜索服务,而不是自己编辑甚至制作新闻。也就是说,新浪等门户网站为百度提供新闻,而传统媒体和拥有采访权的网络媒体也通过新浪等门户网站提供内容信息。

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在某一方面具有专业优势的信息平台。例如,Hexun.com主要提供金融信息。所以新浪财经提供的内容虽然很全面,但和贺勋相比并不占优势,因为贺勋不仅提供简单的内容,还提供深入的观察和分析。另一个例子是由80后IT新秀高燕创办的中国娱乐网。它未来的定位是打造中国最大的娱乐网站。虽然目前它的影响力还不够,但是以后就不好说了。这种试图把某个领域做大做深的媒体网站,可能会成为一匹黑马,一个个挖角门户,最后只剩下一个空壳。

虽然雅虎、MSN、AOL等国外网站相继在中国出现,甚至谷歌也在为本地化发愁,但在未来,这些外国势力一定会卷土重来,重新进入中国市场。那时候,他们会比现在更聪明。正所谓“一个坑学一个坑”,会推出很多新的策略,比如冒险投资本地网络公司,或者干脆收购本地公司,试图雇佣更多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本地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