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动力:翻千亿市值,转向未知。
作者程天琦
编辑郝
“做第一就是要混”,从基层一路摸索出来的谭旭光,总是挂在嘴边的这句话。
1977年,不到17岁的谭旭光一头扎进了柴蔚的产品实验室。当时他很难想到,多年后,他成为集团掌门人,潍柴动力市值千亿,在中国商用车领域举足轻重。
目前,潍柴动力在重卡发动机市场份额已经排名第一。在多缸柴油机市场,其市场份额在2019年达到17.1%,第二名玉柴集团市场份额仅为9.8%。
2007年,潍柴动力在深交所上市。当时其净资产只有941亿元,到2019年末,已经达到697.8亿元,比12年增长了7.4倍。在过去的三年里,柴蔚的股价也增长了3.6倍,市值增长了近5倍。
“我们就是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在谭旭光的大胆领导下,柴蔚这个1953的企业在时代的变迁中依然茁壮成长。
01,收购“无名小卒”
2002年,潍柴动力由柴蔚控股集团和国内外投资者共同组建。2004年,潍柴动力在香港上市,开启了全球资本进入谭旭光的重要道路。
如今,柴蔚产品已进入欧洲、北美和亚洲110多个国家,这与其多年来在国内外的并购密不可分。
这一切都始于15年前的收购。
2005年,刚在港股上市的柴蔚以654.38+0.2亿元收购湘火炬。当时看似巨额的收购,至今让潍柴动力受益匪浅。
湖南火炬拥有陕西重汽(生产重型卡车)、株洲湖南火炬(生产发动机火花塞)、Fast(生产变速器)和汉得车桥。这使得柴蔚获得了重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丰厚的“豪华礼包”。
当时的陕西重汽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
2005年,陕西重汽年销量仅为1.4万辆。到2065,438+09年,其销量为65,438+0.77万辆,位居行业第四,保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市场份额多年稳定在65,438+0.5%。如今,陕西重汽已经成为各大重卡公司“嫉妒”的对手。
有了陕西重汽的加持,柴蔚的产品有了重要的支撑。如今,柴蔚大约26%的发动机销售由陕西重汽驱动。
收购陕西重汽三年后,柴蔚迎来了自身的重大机遇。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推出4万亿刺激计划,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重卡是其最重要的生产工具。重卡销量在2010年达到顶峰,年销量首次突破百万,增长率为57.8%。
谭旭光抓住了这个机会,结合了柴蔚和陕西重汽的双重优势。柴蔚营收同比增长78.1%,首次突破600亿大关,净利润增长超过一倍。今年的“好机会”为柴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潮起潮落,2010左右的重卡提前透支了一部分未来需求。2011以来,重卡基本呈下降趋势。房地产红利之后,柴蔚的收入和利润开始下滑。
02.当物流冲击电商。
重型卡车市场的丧失迫使柴蔚探索新的方向。
这一次,柴蔚瞄准了物流领域。谭旭光意识到中国物流运输设备的不足,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路。
2012潍柴动力以7.3亿元收购德国叉车巨头——凯奥。事实上,潍柴动力对凯奥旗下的林德液压感兴趣。工程机械行业流行一句话,“得液压件者得天下”。潍柴动力拥有先进的液压技术,并派出R&D人员与林德携手,以更低的成本生产高性能的液压产品。
正当它在物流领域取得进展时,柴蔚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春风。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于是,物流行业迎来了一波“鸟语花香”,需求岗位开始从工程机械行业向快递物流行业转移。
好在重卡也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同年,重卡销量由跌转升,同比增长22.2%。
到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超过23万亿元。2017年重卡销量同比增长53.4%,第二次突破百万辆,此后一直持续稳定在165438+百万辆以上。2019年重卡销量再创新高,总销量117.4万辆。
纵观柴蔚这些年的发展,2013和2016对柴蔚来说绝对是关键的几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由负转正。2017年,柴蔚营收突破150亿元,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乘坐重型卡车的高速列车,柴蔚奠定了自己的基础。
最糟糕的是,2012和2015年度,柴蔚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46.6%和72.3%。这种过山车般的净利润波动增加了柴蔚的潜在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柴蔚目前的低估值。
为了加强在物流领域的主导地位,柴蔚试图向智能物流转变。
收购kaao五年后,柴蔚通过其子公司kaao收购了自动化物流公司Dematech。在柴蔚和德玛泰克的共同研发下,柴蔚智能物流系统上线,物流效率提升30%,节省人力成本约100人。
2019年,柴蔚智能物流收入达670亿元,占比38.4%,成为重要支撑业务之一。
03.谭大胆的双重改造。
正在扩张的柴蔚必须考虑长期发展。
近年来,中国开展了“蓝天保卫战”,新能源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新能源转型战略不是选项,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2020年3月31日,素有“谭大胆”之称的谭旭光宣布,柴蔚2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正式投产。
在此之前,柴蔚已经悄然布局。
2018年底,潍柴动力以65438+6400万美元进入全球氢燃料电池企业——加拿大Ballard公司。同时增持新一代低成本燃料电池技术企业——英国赛勒斯,成为重要战略股东。2019年末,柴蔚通过收购德国新能源企业ARADEX,成功拥有电机控制器核心技术。
目前,柴蔚已经完成了各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开发。2019年,柴蔚交付超过100辆燃料电池客车,运行超过100公里,初步实现商业化。
未来,总投资近6543.8+04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460亩的柴蔚新能源电力产业园也将于2025年在山东潍坊建成。
由于商用车是柴蔚的核心,它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探索并不落后。
2065438+2009年9月,柴蔚曾展示过一辆满足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无人驾驶矿车。同年年底,柴蔚以6.6亿元收购了清智科技55%的股权。当时,自动驾驶技术服务提供商才成立三年。
清智科技虽然还年轻,但其核心业务是商用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特定场景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与柴蔚的智能化改革不谋而合。
目前商用车ADAS前装渗透率甚至远低于乘用车25%的渗透率。随着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如《营运客车安全技术要求》)的颁布,ADAS从后装到前装的步伐也将加快,柴蔚可以“分一杯羹”。
然而,柴蔚在转型的道路上仍然需要披荆斩棘。
目前国内公交车新能源电动化率比较乐观,50%左右。然而,新能源物流车的电气化率仅为5%。柴蔚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改善新能源物流车存在的问题,推广更多的新能源产品。性能和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物流车电动化的两大障碍。
中国重卡市场大部分产品的特点是价格低,回收期短。新能源汽车高昂的价格是大量购买者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在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加紧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潍柴动力可以加大性能更好的新能源商用车的研发力度,以顺应趋势,把握企业成长的第二条曲线。
再者,智能驾驶在商用车上的应用还处于行业初期。柴蔚要实现集团转型,将是一场持久战。
04,驶向深海
在a股上市的13年间,柴蔚的营收和利润起伏不定,经历了四次负增长。柴蔚目前和未来都面临许多挑战。
在过去的四年中,高杠杆率加速了柴蔚的扩张,这也意味着当现金流不足时,就会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最终可能危及整个企业。
收购潍柴动力不仅带来了优质的产业链,也积累了不少商誉。柴蔚2019年商誉总额高达238.2亿元,约占净资产的34.1%,将带来潜在压力。65%的商誉来自于对智能供应链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收购,这类企业(如德玛泰克)的减值风险尤为重要。
一旦柴蔚的商誉大幅减值,净利润可能由正转负。
疫情“黑天鹅”的到来,将直接冲击潍柴动力,即客车卡车销量和游艇业务的下滑。同时,在全球抗疫背景下,海外业务势必减少甚至停滞,外汇风险加大。
但是“黑天鹅”会飞走。疫情的影响只是短期的,重要的是看长期发展。2019年由于国三车型更新换代,对重卡会有一定的潜在需求,疫情结束后可以释放。
如今疫情逐渐好转,物流车辆复工比例达到去年水平。
随着我国柴油车排放标准的一再提高,新能源产业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而日益蓬勃发展的物流业必然是未来快速增长的领域。因此,潍柴动力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不被竞争对手抢先,攻克新能源物流车必然是关键的一步。
"那种艰难的感觉让我一直保持清醒."谭旭光执掌柴蔚17,千亿企业转型正在启动。暴风雨中,巨轮将驶向未知的深海。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