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企业家当过兵?

柳传志:一往无前的“教父”。

1944 4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61—1967就读于Xi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普通专科)。1984创办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开发公司(联想前身)。现任联想控股总裁,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截止5438年6月底+2003年2月,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 *已缴纳各类国家税收54.5亿元。

关于军营生涯,中国商界“教父”柳传志从未否认军营塑造了他。

柳传志说,“企业的成功和我有关系,但不是全部;这一定关系和我在部队养成的性格有关。”

所谓顶天立地,在柳传志眼里,并不是一味的顶天立地,而是要把事情想清楚,判断能不能攻陷,一旦下定决心,就要勇往直前。

郭凡生:“善于输”的儒商

1955出生,下乡,当兵四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现为慧聪集团CEO,被业界誉为“中国分类广告之父”。第一次见到郭凡生,如果我不说话,我绝不会想到他有四年的军旅背景,闻起来像个学者。

参军后,他是一名背着绑匪的电话兵。不到一年,他当上了班长,还入党了...这些特殊的经历锻造了他的坚韧。

1991年,郭凡生毅然辞去了“办公室铁饭碗”的工作,从国家体改委的调研员变成了骑自行车的无名小卒。创业之初,他和公司全体员工一起骑着自行车,每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收集家电、电脑等各种商品经销商的报价信息,然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在报纸上公布最新价格。但在当时很多人眼里,他的“发明”其实就是一些肮脏的街头广告,很多商家都拒绝在上面公布自己的价格信息。但此时的郭凡生并没有退缩,而是从暂时的失利中分析市场走势,最终坚信自己会转败为胜。

果不其然,毕竟市场需要报价信息。几期信息下来,一些大大小小的老板不知所措,一边咒骂,一边往账户里打钱。

但这个转机引发了中国信息服务业一场美丽而深刻的革命。如今,慧聪网是一家集团公司,旗下拥有三家独立的公司——慧聪网、中搜在线和中国传媒史圣,并拥有业务数据中心和慧聪研究院,拥有2000多名员工和20多个分公司。

王石:我不喜欢士兵当士兵。

1951年1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给排水专业。17岁在徐州参军,五年后复员。他从65438到0983去了深圳,后来担任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在房地产市场叱咤风云。

深圳万科的老板王石是众多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高管之一。

但是王石不同于其他老板。虽然承认“军旅生活的磨炼对我未来的成功很有价值”——但在骨子里,王石并不是很热爱军旅生活:“到了部队后,我发现我的性格可能不太适合当兵,因为我比较喜欢炫耀,有自己的主见,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所以当了五年车兵,我就退伍了。”

的确,王石不同于其他从军队出来的同志。他自由潇洒。他按照自己的爱好生活,像明星一样频繁接触财经媒体、户外杂志、电视屏幕和电台...

然而,不管喜欢与否,军队的经历已经注入了王石的血液,直到它影响了他后来的生活和职业生涯。脱下军装的王石显得严肃而生硬。

任志强:模式思维的将军

1951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叶县,1981年6月入伍,先后任排长、参谋。退休后担任北京亿达公司副总经理至1984,19965438+

2004年7月,东直门交通枢纽项目东华广场项目股权交易结果浮出水面,华远公司接手北京城建,成为这个2008年奥运会项目的“新主人”。

事实上,早在4个月前,任志强将尚都项目转让给潘石屹时,就已经筹划并完成了对东华广场项目的收购。“如果说在与潘的交易中,华远用他的粮票换来了潘的鸡蛋,那么在东华广场这个项目中,华远用他的鸡蛋换来了北京城建的粮票”。任志强坦言。

20多年来,任志强带领新老华远在迂回转折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因势利导,先定后动。

正如任志强所说,“善战的军人,不一定有当将军的资格”。11年军旅生涯的追求,赋予了任志强“格局”思维的能力:深谋远虑,洞悉全局。

“当年孔明要尊重司马懿,棋逢对手,可是当别人还在迷茫的时候,司马懿已经抽身而退,承认了自己的失败。现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形势,需要你超越几十步去思考。”任志强说。

任:企业只有技术自立才能自强。

出生于1944。1978转自部队。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此后,公司发展迅速,年销售额达到15亿美元,成为中国市场GSM设备、交换机产品和接入系统的领导者。2000年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大富豪第三名。他的个人财产是5亿美元。

由于为人低调,任被媒体称为神秘人物,个人信息很少,但他领导的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却名声在外。

任是个军人。他经常和员工聊毛泽东邓小平,三大战役,抗美援朝,说起话来激动不已。他说,在战场上,军人的使命是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在市场中,企业家的使命是捍卫企业的市场地位。现代商战,只有技术自力更生才是根本。没有自己的科研支撑体系,企业地位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任选择了走技术自力更生的道路,发展高科技产业。当时中国的交换机市场,大规模的局用机和用户机基本都来自国外电信企业及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通信圈的人都非常清楚这个行业的风险。所以很多人不理解华为为什么不拿轻松的钱赚钱,而是去努力搞科研。

郑永刚:别出心裁的服装“巴顿”

中国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国服装协会副主席,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顾问。

1958出生于浙江宁波,18岁高中毕业后参军,1979年复员。1989年5月,接手亏损1000多万元的云冈制衣厂,更名为“杉杉”。如今,杉杉旗下拥有21个服装品牌和两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近50亿元。

郑永刚被公认为中国服装业的先行者,因为他在20世纪80年代末有先见之明地实施了服装品牌战略。再加上郑永刚咄咄逼人、雷厉风行的性格,业内人士给他一个称号:中国服装界的“巴顿将军”。

巴顿说:“战争是地狱,但我喜欢战争。”郑永刚说:“地狱是痛苦的,但巴顿喜欢它。既然他喜欢,那里面一定有令人欣喜的东西。这种喜悦,在我看来,就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如果我生在战时,我会成为将军或元帅。"在杉杉集团扮演最重要的战略定位角色的郑永刚,简单地把“战略家”解释为“将军”。“我基本不做具体工作,主要研究企业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