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投钱风险有多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要高度警惕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稳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和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

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热点,P2P(点对点借贷平台)风险事件不断爆发,让很多投资者感到不安。日前,备受关注的网贷机构资金存管政策终于落地。银监会发文要求网贷机构将自有资金与存管资金分开,单独核算,防范网贷资金挪用风险,安全保管客户交易结算资金。那么,网贷平台的风险有多大?投资者需要注意哪些「陷阱」?

利率趋势性下行,P2P投资者更加谨慎。

“这些平台前一刻看起来很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钱在那里,我心里很不踏实。”

北京某公关公司员工刘丽英是P2P网贷平台的“常客”。P2P刚兴起的时候,她就开始关注,陆续在一些平台试水。到2015网贷市场最火的时候,她已经投资了至少10个平台。最近她明显感觉到所有P2P平台都在降温。“P2P繁荣时期,行业平均收益率约为10%,现在收益率普遍下行。年前投资了一个平台,算上春节额外赠送的礼物,总收益率在7%左右。”

我们所说的降温,不仅仅是指平台的投资回报率在下降,还包括所有平台似乎都“安静”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打促销牌,送各种礼品。刘丽英曾经在某平台投资了一个三个月的标的,只要投资80万就可以免费获得一部苹果手机,但是现在已经很少送这样的礼物了。年前,她在几个熟悉的平台“逛”了一圈,没看到有什么送礼活动,推广力度也比以前小了很多。

作为一名资深P2P投资者,刘丽英有自己选择平台的标准。“不能选择收益率高的平台。借款人不仅要支付投资人的收益,还要支付平台收取的服务费。如果利率太高,哪个行业的收益率能覆盖这个融资成本?感觉像是随时拿钱跑了。”

网贷之家和盈灿咨询发布的月度报告显示,今年2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51%,同比下降235个基点,主流综合收益率仍在8%-12%之间,平台占比53.16%。

“随着网贷行业的不断整顿,P2P网贷平台在信息披露、风控措施、产品创新等方面逐步完善,吸引了部分新投资者加入,但借款人数略有下降,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推动了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下行。2016年末,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已经跌破10%。未来行业会逐步走向标准化。市场竞争相对充分后,利率水平会下降,但下降幅度不会太大。”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石说。

虽然收益率有所下降,但是相比其他投资方式,目前的P2P网贷平台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比如1年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只有5%,P2P平台收益率也不会高多少,只是期限更短,1-3个月就可以赎回。选择短期产品也是很多投资者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可以拿到收益就走人。

平台风波不断,不少投资人开始“撤离”。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文员王宁,在几个顶级平台投资了几次,但从去年年底开始,她就把资金撤出来了。“这几个平台此刻看着还不错,下一秒不知道会怎么样,利率也不高。还不如踏踏实实把钱存银行,更省心。现在政府正在整顿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整顿之后再来看看。”王宁的想法代表了很多投资者的心态。

网贷行业开始洗牌,问题平台浮出水面。

“倒闭平台占比达到35.7%,重大风险事件增多,808信贷、e速贷等平台相继出事。”

监管政策密集发布,不少网贷平台变得“低调”。一些网贷平台坦言,现在看不到政策和行业的走向,所以干脆“窝”起来,静观其变。数据显示,今年2月,P2P网贷行业交易额为204341亿元,环比下降7.53%,交易额已连续两个月下降。

在监管的压力下,问题平台逐渐浮出水面,行业前期积累的风险开始爆发。零壹财经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新增问题平台多达1106家。风险事件主要呈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封闭平台占比依然较大,占比35.7%;二是重大风险事件增多,如808信贷、e速贷、四达投资、国诚金融等。

“P2P网贷行业存在四大风险。首先是平台欺诈的道德风险。其次是流动性风险。如果投资用户大量提现,很可能导致部分平台运营的资金池被抽干。还有借款人不还款带来的政策风险和信用风险。积木盒子首席执行官谢群说。

如何才能不“踩雷”,规避风险平台?业内人士指出,此前的政策已经明确了网贷平台的信息中介本质,规范的P2P网贷平台不吸收任何存款,也不参与同业市场。筛选的时候可以看几个重要的标准,比如注册资本,平台背景,高管团队。还要看平台产品和标的的真实性,判断是否具备纯线上的大数据风控能力,是否触及网贷监管的12红线,即是否自成体系,是否设立资金池,平台本身是否提供担保。

“目前普通投资者还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投资不够理性。通过这次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那些经得起考验的平台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而经营不善的平台也会被大浪淘沙,退出行业。这种转变对投资者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投资教育机会,帮助投资者改变盲目追求高收益的心态,树立长期投资理念。”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镇说。

银行资金托管,投资不“安全”

“P2P平台应该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而不是把不合适的产品卖给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人。”

专项整治之后,监管并没有放松。厦门、广东、上海等地相继出台网贷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备受关注的网贷机构资金存管政策也“落靴”。

在存管政策出台之前,投资人投入平台的钱直接进入企业账户,与公司自有资金混在一起,每次选择投资具体项目,投资人其实都不知道钱有没有进入借款人账户。很多问题平台就利用这一点来玩自成一派的把戏,设定虚假的借款标的,说是把投资人的钱借给某个企业或个人,实际上是在平台自己的口袋里,并没有投入到具体的项目中。比如之前出事的快鹿集团和“中陕系”就是这种情况。

存管政策出台后,每个投资者在银行都将有自己的专属账户,每笔资金的去向都要经过自己的确认和授权,类似于股票账户的资金划转。银行和网贷平台也会每天核对投资人的账户,确保每一笔资金都有迹可循。这相当于银行给投资者的资金上了保险,可以防范资金挪用的风险。

“存管一直被视为网贷行业的‘生死之结’,是投资人的根本安全措施。”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表示,网贷资金存管政策出台后,客户资金与平台账户完全分离,避免了网贷机构在整个业务流程中对用户资金的触碰和控制,防止了网贷机构“跑路”。据统计,只有4%的平台完成了资金存管业务。“今年8月24日过渡期结束,行业可能会出现大洗牌。”杨东说。

网贷平台是否存管资金,就意味着没有风险?其实并不是。

拍拍贷总裁胡红辉特别提醒投资者,存管只是让交易过程更加透明。存管银行不负责交易,只是监督信息流和资金流是否一致,银行的账和网贷机构的账是否一致。至于平台是真是假,银行不问。网贷机构本身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仍然需要投资者对网贷机构和项目本身进行仔细判断。

“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同样适用于网贷行业。黄镇建议,应积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维权,尤其是对投资者的适当管理,不要把不合适的产品卖给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

一些平台已经尝试对投资人的合适性进行管理,比如注册时要求填写收益状况,衡量风险承受能力。在投资过程中,对不同收益状况、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分类提供投资标的并进行动态调整,或者要求投资者的投资比例不超过收益的一定比例,使投资者不会不合理地追求过高的投资回报。

“投资者也要正确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根据个人资产、家庭情况、工作情况,设定合理的目标收益。”胡红辉表示,一个合适的目标收益至少应该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符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二是在行业平均水平的合理范围内浮动。同时,P2P网贷投资必须坚持小额分散投资的原则:平台上的标的足够小,以避免较大的不可控风险;每笔投资的金额都很小,足以降低大亏损的可能性。可以在多个平台分散投资,长短期标的匹配,高低收益产品组合,将大部分资金配置在低风险、收益稳定的产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