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戴着眼镜看3d电影?
什么是3D电影?d是英文Dimension的前缀,3D是指三维空间。国际上用3D电影来代表立体电影。
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距离,是因为两只眼睛的不同。人的眼睛相距5厘米左右,除了瞄准正前方,看任何东西都不会有相同的角度。虽然缝隙很小,但是通过视网膜传到大脑,大脑利用这个微小的缝隙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虽然一只眼睛能看到物体,但要分辨它们之间的距离并不容易。根据这个原理,如果利用两眼视角的差异,把同一个场景做成两个图像,然后两眼各看到自己的图像一边一个,就可以通过视网膜实现景深的立体。各种三维演示技术也是利用这个原理,我们称之为“偏振原理”。
制作3D立体电影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广泛使用的是偏光眼镜法。它利用人眼观察景物,用两个平行的电影摄像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时拍摄两幅水平视差微小的电影画面。放映时,将两部影片分别装入左右两部电影放映机中,在放映镜头前分别安装两个偏振轴成90度的偏振片。两台投影仪需要同步运行,同时将画面投射到金属屏幕上,形成左影像和右影像的双影像。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振眼镜时,左右偏振片的偏振轴相互垂直,并与投影镜头前的偏振轴一致;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图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图像。左右图像通过双眼会聚功能叠加在视网膜上,大脑神经产生立体视觉效果。展现连贯的立体画面,让观众感觉风景来了,或者进入了画面的深凹处,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
如何观看3D电影
1.光度测定法
广泛应用于电影院。目前很多影院都有3D放映厅。放映时,用两台投影仪播放两台摄像机拍摄的电影,屏幕上会同时出现两组不同的影像。
2.分色技术
是另一种3D立体成像技术,现在也比较成熟。有红、蓝、红、绿等多种模式,但采用的原理是一样的。分色方法将在同一张图片中以两种不同的颜色打印从两个不同视角拍摄的图像。这样在播放视频的时候,肉眼只能看到模糊的鬼影,但是通过相应的红蓝眼镜可以看到立体效果。以红蓝眼镜为例,红色镜片下只能看到红色影像,蓝色镜片只能看到蓝色影像。两只眼睛看到的不同图像在大脑中重叠,呈现出3D立体效果。
3.分时方法
时分法是NVIDIA现在推广的一个应用,需要显示器和3D眼镜的配合才能达到3D立体效果。分时法使用的立体眼镜结构最复杂,成本最高。两个镜头都是电控的,可以根据显示器的输出来切换状态。镜片的透光和不透光之间的切换,使得人眼只能看到对应的画面(在透光状态下),双眼看到不同的画面也能达到立体成像的效果。
4.光栅类型
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接收的电视节目可以是立体的。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制造出了光栅立体电视,但是光栅立体电视也有一些缺点,就是清晰度比其他立体电视差,只有在非常大的电视上清晰度才稍微高一点,但是这样一来,价格就上去了。但是这个缺点无论光栅怎么做都很难克服,技术进步除外。
5.完全真实的风格
当今世界上唯一成功的立体电视技术,由德国人托马斯·侯亨莱克发明,兼容世界上原有的电视设备。从电视制播系统到人们的电视机,不需要增加任何设备和投资,只需要在拍摄立体节目时给摄像机增加特殊的装置即可。观看节目时,观众只需戴上一副特制的立体眼镜。眼镜成本低,经国家卫生部门鉴定,不会对眼睛有副作用。如果不戴眼镜,看普通电视,目前这类节目很少,这种技术面临淘汰。现在一些数字电视节目又有这样的节目了。缺点:节目源少,立体声效果不是很好。
6.观察镜:
之前是专门看立体相机拍摄的图片对,图片对一般是左右呈现。现在这种观影镜也可以看左右立体电影。缺点:看图像或电影时,最多只能是屏幕的一半大小;优点:非常明确。
7.全息:
这种目前无法推广。各个角度看都很立体,不用立体眼镜。价格贵得惊人,而且只在科技馆展示。
3D电影简史
1839年,英国科学家查理·惠斯顿爵士根据“人眼成像不同”发明了一种立体眼镜,使人的左眼和右眼在观看同一幅图像时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今天3D眼镜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是《爱的力量》。可惜电影早就失传了。早期的3D电影主要是展示立体效果,噱头往往是枪口对准观众,向观众投掷物体。
1951年,环球影业上映了最著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谭》,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有续集的3D电影。新版黑湖妖谭计划于2011发售。
1952年,关于非洲探险的《布瓦纳恶魔》被公认为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故事片。影片的口号是“狮子在你腿上,爱人在你怀里”。尽管当时《生活》杂志称这部电影“廉价而荒谬”,但观众们仍然热情地挤进电影院,体验影片中的“自然视角”。
1953期间,一批3D恐怖片应运而生,如《恐怖蜡像馆》,50年代3D电影进入黄金时代。
1954,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导演,大部分都瞧不起3D电影,认为他们只是在玩魔术,根本不是艺术。然而,希区柯克却不这么认为。他在1954拍摄了3D版的《dial m for murder》,成为当时3D电影中为数不多的代表作。
1962年,中国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中国第一部3D电影《魔术师的冒险》,导演桑虎,主演陈强。后来,欢欢笑笑、快乐动物园、靓女阿萍、侠女十三妹相继登场。
1982,迪士尼拍摄短片《神奇之旅》。短片虽然只有16分钟,但是通过CGI和真人表演的混合,创造出了惊人的3D效果。
1982年《星期五13》第三部上映,让80年代的3D电影慢慢复活。
1983年3D版《大白鲨》第三集轰动一时,首周票房收入13万美元。但由于影片本身水准不高,3D效果无法超越,观众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1985年,《魔晶战士》成为世界第一部3D动画长片。
2004年,第一部IMAX 3D正片《极地特快》诞生。这部电影在2000个普通的2D银幕上放映,而3D IMAX银幕只有75个。然而,这75块3D IMAX银幕却占了总票房的30%。3D+IMAX的“超级组合”让发行商看到了巨大的商业潜力。
2005年,迪士尼的动画片《小鸡总动员》采用了新的放映技术,消除了过去观看3D电影时容易出现的眼疲劳。
2008年,《U2 3D演唱会》是第一部完全用3D摄像机拍摄的真人电影。这部音乐纪录片是一个先驱。
2009年,环球漫画《鬼妈》是第一部定格动画形式的3D电影。
2009年,《《阿凡达》》成为有史以来最大、最先进的3D电影。
[编辑此段]电影3D电影的形式和特点
红绿分色技术和线偏振光分光技术
胶片立体电影时代,红绿分色技术和线偏振光分光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红绿分色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兼容性好,适用范围广。任何有35mm电影放映设备的单位,只要买便宜的红绿眼镜,都可以放映电影立体电影。大规模的应用导致人们在谈到立体电影时会想到硬纸壳制成的红绿眼镜。其缺点是容易出现重影,投影画面稳定性差,画面不清晰,立体感差,观众容易产生疲劳感。
线偏振光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立体效果比红绿眼镜略好,但是仍然有明显的重影,投影出来的画面仍然不够稳定,画面仍然不够清晰,看久了仍然会让人有疲劳感。观众头部的倾斜角度不能大于15,否则会影响观看效果。
IMAX 3D
IMAX 3D采用偏振光分光原理,70mm 15打孔胶片面积是普通35mm胶片的10倍,普通70mm宽屏胶片的3倍。IMAX巨幕3D画面大,视野广,视觉效果好,但成本高,所需场地和空间巨大,制作成本高,放映需要70mm 15孔的设备。目前IMAX放映系统也在数字化,IMAX数字立体放映机刚刚推出,但其数字放映系统的价格与胶片IMAX系统基本持平。一般来说,IMAX 3D投入大,运营成本高,不是一般影院能承受的,也不适合在一般商业影院推广。
数字3D电影的发展现状及优势
数字立体电影依赖于目前数字影院放映设备(2K)的平台,只需增加放映数字立体电影的辅助设备,更换金属屏幕或高增益白屏即可放映。与胶片立体电影相比,数字立体电影具有画面清晰稳定、无明显重影、亮度高、兼容普通数字放映设备等诸多优点。它们克服了传统电影立体电影观看时头晕、疲劳的缺点,能给观众带来特殊的观看体验和视觉享受。自2005年6月5438+065438+10月美国迪士尼首次发行数字立体电影《小鸡快跑》以来,全球已制作超过10部数字立体电影(均为动画、科幻、冒险类,片长一般与普通故事片相同),近两年全球已安装超过1500部。这种特殊类型的电影在商业影院一推出就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喜爱。虽然国外数字立体电影的票价比普通电影高1-2.5美元,但是观影人数却远远高于普通电影。据统计,一块数字立体屏幕的投影收入一般比普通屏幕高2-5倍。以2007年3月30日上映的《拜访罗宾逊一家》为例。上映当天,每屏3D版票房约为1.2万美元,而2D版票房仅为4000美元。该片在美国的总票房为9800万美元,其中三分之一来自数字3D放映,数字3D银幕仅占总银幕的六分之一。票房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影院运营商、电影制片人和设备制造商的热情。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掀起了发展数字立体影院的热潮,美国和欧洲的展商已经开始实施数字3D系统的安装计划。预计到2009年,全球数字影院将有超过5000块屏幕放映立体电影。好莱坞梦工厂去年宣布,2009年以后制作的所有动画电影都将采用数字立体格式,迪士尼最近宣布,从今年开始制作的所有动画片也将采用数字立体格式。根据我得到的消息,今明两年全球将有超过10部新的数字立体电影上映。国际同行一致认为,数字立体电影改变了人们在影院的观影方式和体验,成为电影新的增长点,将有效增加盗版的难度,加速全球数字影院的发展进程。虽然国际上安装数字立体声系统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数字立体声电影的相关技术标准仍在制定中。程序母版的格式在DCI组织的规范下已经基本统一,没有计划规定投影系统的格式。数字立体投影系统在颜色深度等一些指标上仍然不符合DCI规范的要求。
数字3D投影系统相对于胶片投影系统的优势
1)数字3D投影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立体显示效果。
从原理上讲,数字投影技术相对于胶片立体有了很大的提高,采用了液晶开关技术、圆偏振光分光技术和光谱分光技术等。这些技术抗干扰性强,画面稳定,立体效果好,没有明显的重影,画面清晰度高。目前数字立体投影系统的亮度和光效还不够高,在大屏幕(14米以上宽)上的投影仍需改进和提高,或者采用双机投影方式。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更高功率的投影仪或双摄像头投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且随着投影尺寸的增加,还可以解决窗口感的问题,这将挑战IMAX立体电影,给观众带来更精彩的立体世界。
2)数字立体投影系统易于安装和操作。
电影放映机采用机械方式控制,人工装卸拷贝,操作复杂,精度低。数字投影仪采用数字方式控制,操作简单,精度高。数字投影系统只需要在镜头前或者投影仪内部的光路上加一个滤镜装置,拆卸方便。
3)数字技术简化了立体电影的制作过程。
拍一部电影立体电影因为要处理两张同步的负片,耗时又容易出错,所以没有多少人愿意拍一部电影立体电影。如今,数字技术的应用大大简化了立体电影后期制作中的剪辑、特效、配光、配色等流程。而且如果是制作动画立体电影,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虚拟出另一个摄像机,可以用一个胶片的内容生成对应两只眼睛的胶片。但是,要拍一部现实生活中的立体电影还是很难的。但是世界上已经有很多人尝试用数码相机拍摄立体电影,相信真人拍摄的数字3D电影很快就会有,并逐渐增多。
4)数字技术丰富了节目内容。
由于制作技术的限制,电影立体电影很难加入特效。再加上电影立体电影制作难度大,能吸引观众的片源少。这是电影时代很难发展电影立体电影的最大问题。
如今,数字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动画立体电影的制作难度,数字动画特技的大量使用拓展了制作者的创作空间。除了数字动画立体电影,数码相机也可以用来拍摄数字3D电影,普通的2D电影电影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转换成数字3D格式。世界上已经有一些很棒的导演了,比如乔治?卢卡斯等人对此非常感兴趣。这将大大拓宽数字立体电影的来源,增加数字立体电影的题材和数量,为影院吸引更多观众。
5)数字立体电影可以增加票房收入。
因为使用了数字立体投影技术,良好的视听效果吸引了大批观众。即使电影院在国外把票价提高1到2.5美元,仍然有大量观众慕名而来,这使得数字3D电影的票房收入比2D电影高2到5倍。优异的票房成绩激起了多方的热情。工作室推出了各种题材的数字立体电影拍摄计划,放映员积极安装数字立体放映系统,设备制造商努力改进和推广产品,抢占市场份额。